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唐书·经籍志》历来被认为是《古今书录》的节本,这种认识也影响了对其的研究与利用。对《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之部、卷数作深入细致的统计,并参照《新唐书·艺文志》等目录学典籍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旧唐书·经籍志》的编撰者在《古今书录》原著录书的基础上,增补了二十九部开元以前的唐人著作。利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与“不著录”的区别,可以确切考出《大唐新礼》、《紫宸礼要》等十八部《旧唐书·经籍志》增补的著作及其卷数。  相似文献   

2.
“著录用文字”历来为我国图书馆学者所重视。如:刘国钧先生等1957年编著的《图书馆目录》一书,曾对著录用文字的语种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李纪有等同志 1982年编著的《图书馆目录》一书,对著录用文字的字义、字体及语种也作了简洁的论述。黄俊贵、罗健雄同志1984年编著的《文献著录与目录组织——新编图书馆目录》,不仅引用了《文献著录总则》的有关规定,而且着重论述了“强调著录文字和字体的规  相似文献   

3.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四部类分法进行著录的目录文献,郑樵《通志·校雠略》和《艺文略》在类例部次、题序小注和亡书收录等方面皆受其影响又有所创新,但对其互著体例认识不足,未能加以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阳书画表》是晚明一部重要的艺术专科目录,著录了韩世能、逢禧父子收藏的元代以前的书画珍品。同名目录有两种,内容同中有异。学界一直认为它们分属于两位不同的编撰者:张丑、茅维。但通过对该表今存版本的调查和校勘,可知张丑是唯一受聘于韩氏的鉴藏、编目家,所谓茅氏《南阳书画表》系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5.
陈鹏 《图书馆杂志》2023,(3):123-129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谱系家”,著录七部谱系文献,包括“皇族谱”“姓望简谱”和佛教谱牒三类。其命名和著录文献方式,明显继承了《隋书·经籍志》“史部谱系类”。通过考察《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谱系家”著录文献情况,可知它丰富了中古中国谱系文献的书目,也为中古谱学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带来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分别著录有杨时撰<二程粹言>与张拭编<伊川粹言>,两书虽然所题名称与编撰者不同,但内容与卷数相同,实际上是同一部书,并且其编撰者也与杨时、张栻无关.<总目>失考,以至于重复著录,误题撰者.  相似文献   

7.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特有的书目分类体系,它植根于儒家伦理教化土壤,萌芽于"独尊儒术"的西汉《七略》;发轫于图书日增、目录事业繁荣的西晋《中经新簿》;初立于玄理日盛的东晋《晋元帝四部书目》;确立于学术繁荣、版本著录发达的唐代《隋书.经籍志》。清乾隆皇帝视四部分类法为"古今不易之法",在他督导下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集处理古籍的四部图书分类法之大成,使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分类体系臻于鼎盛,而《四库全书总目》也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黄光 《新闻爱好者》2008,(11):146-147
荀勖,字公曾,出生年月不详。289年去世。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荀爽曾孙。早慧好学。荀勖博学多才,入晋后曾和贾充一起修订法令。掌管乐事,又修正律吕。领秘书监事,曾和张华一起,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他们用了大约6年时间,对10万余卷图书进行整理复校,以黄绢抄写,青白丝绸包裹,仿魏秘书郎郑默所编的宫廷藏书目录《中经》(又称《魏中经簿》)编成《中经新簿》(又称《晋中经簿》)。据阮孝绪《古今书最》所记载,该书共16卷,著录图书1885部,20935卷(《隋书·经籍志》记为29945卷)。  相似文献   

9.
《古今书刻》是明周弘祖编写的一部书目,著录明代刊刻的图书和明及前朝的石刻。该书以省为单位,是我国第一部按地域著录出版物的专题书目,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在中国目录学史乃至出版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介绍了《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一书的撰编经过,并简介其内容、说明检索方法、最后指出其不足之处。《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是清邵懿辰祖孙四代经过一百多年时间撰编的一部查考古籍版本的书目工具书,其内容比《<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增加了缪荃孙序、标注本目、邵章后序、附录三种、编辑后记、综合索引。其检索方法包括从《四库简明目录》中所著录的书名检索,从其中的撰人检索,从懿辰、诸家、邵章所补书目检查其版本,还可检索有关刊刻、版本、藏书、流传各方面的掌故。最后,作者指出此书在著录方法、内容以及笔误等方面的不足。文中列举了不少实例。  相似文献   

11.
箴言书院藏书的目的,是让院内外愿读书者“领读”其书。为方便读者,胡林翼编纂(胡氏身后又有补充)了《箴言书院藏书目录》。此目载于《箴言书院志》卷中,计八十一页,占全《志》篇幅的一半以上,著录藏书1,335部(种)31,738卷,可以视为箴言书院之“馆藏目录”。胡林翼对《四库全书总目》极为推崇,曾谓“四库全书目录,经史子集,体用兼资”(《致汪梅村》)。因而所编藏书目录之体例多依法四库而又有所变通。它们都采取部、类、属三级分类法,《库目》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三属,《院目》共五部五十四类三十六属。以经史子集四部而论,《院目》基本上是依照《库目》成规稍作变通而后类归藏书的。其变通情况,可以归纳  相似文献   

12.
(一)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是清康熙年间毛扆编写的鬻书目录,嘉庆五年黄丕烈刻入《士礼居丛书》中,流传始广。明末清初,常熟毛晋汲古阁不仅刻书数百种,风行全国,对我国古代典籍的保存和传播,影响很大;而阁藏书籍之精善丰富,更为世所艳称;可惜没有留下完整的藏书目录,不能了解阁书的全貌。《秘本书目》虽只著录毛晋幼子毛辰藏书的拟售部  相似文献   

13.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古类书最大的一部,编辑的时间距今最近,资料内容最丰富,下限最迟,加以分类极细,查检方便,因此迄今仍被国内外广大科学研究工作者日常使用着。《古今图书集成》曾有过四次印本:第一次印本,系在雍正五年(1727),内府用铜活字排版印成《古今图书集成》,正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计一万零四十卷,共五千零二十册(正书五千册,目录二十册),装五百二十二函(正书五百二十函,目录二函)。版匡高20.6厘米,宽13.6厘米,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  相似文献   

14.
《涵芬楼烬馀书录》著录的张隽刻本《近思录》为“正德刊本”,实为明崇祯九年刊本.《贩书偶记续编》著录的李文炤集解《近思录》为“乾隆间四为堂刊”,当为雍正十二年四为堂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嘉庆十九年王鼎校刊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的著录不妥.江永《近思录集注》同治八年江苏书局刻本,《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为“清光绪八年应宝时特刊本”,有误.蔡模《续近思录》十四卷,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著录的书名、卷数皆误.  相似文献   

15.
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1980年编的《古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汇集了建国以来古籍整理出版的丰硕成果,是一部比较全面的检索工具书。但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先从收录书籍的原则来看,《目录》出版说明四说:“本目录是一个资料性书目,所以对书的内容不予考虑……。”作为资料性书目,果真可以对思想性不予考虑吗?《目录》收录了不少十年动乱时期评法批儒的图书,大都是以理论小组名义编写的。严格地说,这些书都是影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毒草,不是什么古籍整理的成果。版本图书馆为了全面反映出版的书籍,收录这些书也是有必要的,但必须在书名前加特殊标记,或在出版说明中加以说明(最好在提要中加以说明,以供人们鉴别)。再从分类和著录来看。综合类中有“版本·藏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古书编目中要著录一书的版本,它是著录一部书的版本情况记录,是表示一部书的制造和出版情况的。要准确地反映一部书的版本特征,以便于读者区别图书和了解图书。有许多古书,往往因版本不同,内容有很大的差异,而使用价值也就有所不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读者往往需要参考特定的版本。如著名的《水经注》、《齐民要术》、《农政垒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古代科技书,都有不同的版本。在目录中记载版本,不仅可以区别不同的版本,而且可以满足读者对特定版本的需求。版本的特征主要从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和版本类别的异同来区分。因而,版本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印刷术发明的故乡,不仅发明了雕版印刷,而且还于11世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遗憾的是留存下来的活字印本实物太少了。有人曾做过专门统计: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共著录历代书箱7748种,约计不同版本2万部,其中活字印本只有220部,约占总数的1.1%。解放后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共著录历代善本书11000多部,其中活字印本也只有150余部。仍不到2%(参见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第143页)。可喜的是,近年来,在考古工作者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谈谈《古今书刻》上编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将明高儒《百川书志》和周弘祖《古今书刻》排印问世。关于《古今书刻》,前有《出版说明》、叶德辉《重刊〈古今书刻〉序》;后有瞿凤起先生《〈古今书刻〉校记》六条,古典文学出版社辑《〈古今书刻〉叙录》九条,以及综合索引。这书的《出版说明》中说:“〈古今书刻〉所作的版刻与石刻的记录,对于目录学者和文化史学者,同样有很多用处。举例来说,都察院刊本记录中有《水浒传》,是小说史上有关这个版本的唯一记载。内府刻本中有《永乐大典》,为我们提供了《大典》曾有刻本(或者只是一部分的刻本)的线索。梧州府石刻记录了元结的《水井铭》,指出这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仔细分析相关史料,认为《隋志序》中“故梁有五部目录”之“五部目录”既不是指五种目录书,也不是指《五部目录》这一具体目录书,而是指五部之目录,即分书为五部之目录书。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晚期私家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之关系主要表现在《总目》对私藏目录有指导作用,私家目录对《总目》有所改进,私家书目著录图书常以《总目》为参照等.这种双向交互的关系最终促进了目录著录的完善和科学化,并由此反映了中国目录学史在清代的沿革变化.《楹书隅录》是晚清私家书目的代表作之一,与《总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