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陈淼 《新闻实践》2005,(7):57-57
这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值得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去关注和解决。一、民生新闻要通俗,不能“媚俗”民生新闻要通俗而不能“媚俗”,就要切实把好二者的度。有些民生新闻内容琐碎,形式流俗,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开掘;有的甚至打着民生新闻的招牌,挖空心思地变相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内容的肤浅和包装的矫饰,使得民生新闻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路  相似文献   

2.
吴世友 《新闻窗》2012,(3):75-76
电视民生新闻及其特点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现象迅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民众生活中的问题,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现状,深受民众的喜爱。电视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目前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荟萃类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的原因和现实意义本地民生新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观众对于民生新闻的需求,同时面临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信息量的扩增,电视媒介产生一种新的民生新闻栏目与之抗衡,这便是荟萃类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4.
刘红春 《今传媒》2006,(8):57-58
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随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这类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进而导致了全国各地的“电视民生新闻热”。与传统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最成功的突破在于受众本位的确立。无论是在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形式上,民生新闻一改传统新闻高高在上的特点,转而以平民视角关注普通人身边发生的事。其节目内容的贴近性、主持人风格的平民性,受到观众的喜爱,各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然而,在为民生新闻为电视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某些民生新闻所…  相似文献   

5.
王雄 《视听界》2009,(4):19-22
自本世纪初以来,电视民生新闻的勃兴成为中国电视业界和学界最为关注的电视现象。时至今日,民生新闻的话题虽然大为沉寂,热度衰减,但这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仍然是各家电视台地方新闻的“主打”形式,观众似乎已经形成了收看民生新闻的“集体无意识”。经过近十年的惯性运作,民生新闻仍然具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没有另一支电视新闻新军取而代之。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和中国社会一样,当下的新闻环境和电视观众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而给民生新闻设置了新的语境。民生新闻只有走持续创新、自我转型的道路,才能回应这一新语境,继续引领电视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推出以来,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这类节目一改高高在上的时政、会议、领导活动等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程式化积弊,镜头朝下,贴近百姓生活,抒发人文关怀,深受观众喜爱,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获取了良好的广告经营效益。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在全国兴起。  相似文献   

7.
丁策 《新闻世界》2012,(5):68-69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受到观众的欢迎,很多省市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这也对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要“说新闻”,要以优化传播效果,满足观众收视愿望为目的,富于创新,注重故事性表达、平民化诠释、趣味性包装等等。  相似文献   

8.
电视民生新闻媚俗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受到观众喜爱,但在一些民生新闻中存在媚俗化倾向,这既弱化了民生新闻的新闻特质,又损伤了民生新闻的品质.应该对电视民生新闻媚俗化倾向进行理性思考.探究其出现的原因,以求能够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锋 《记者摇篮》2006,(6):70-70
电视作为视觉传媒,当然其画面在电视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下广大受众青睐的民生新闻中,反映民众生存要求,解脱生活苦恼的节目中,具有“民生”特点的画面,即我们所说的“镜头”更是突出其无法比拟的作用。基于本人为“新北方”节目直播室的主要摄像和日常新闻摄像,粗略地谈一谈民生新闻的镜头运用与画面构成。一、以真实连贯为基础拍有特点、细节的镜头要想拍好一条民生新闻,除题材的选择外,有效地运用镜头真实而连贯地将事实本像再现给观众,让观众透过有特点、细节的画面来明辨是非,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如何使民…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的报道题材多数涉及民众微观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报道方式由俯视向平视转变,叙述方式由教化向故事化转变,满足了普通观众对获取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渴望与诉求,受到人们群众的欢迎。一、电视民生新闻如何选题。电视民生新闻成功与否,关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电视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一炮走红。此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在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后,观众当初对民生新闻的新鲜感已经消失了,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种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挽留住观众?襄樊电视台的经验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被业界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它一改此前电视节目的形态,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的理念,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让平凡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角,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但是民生新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发展瓶颈渐现,如内容同质性、报道琐碎性、新闻平庸化等,观众也出现了审美疲劳,其收视率也由初创期的一路高歌猛进,变为后期的萎靡不振。民生新闻如何平稳度过审美疲劳期,持续吸引受众的眼球呢?笔者认为加强新闻策划,提升民生新闻品质,是提高民生新闻持续传播力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何唯  杨洪 《新闻前哨》2007,(5):73-74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电视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一炮走红。此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在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后,观众当初对民生新闻的新鲜感已经消失了,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种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挽留住观众?襄樊电视台的经验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望诊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前  陈枕 《视听界》2004,(6):30-32
发端于南京地区并很快在全国各地浪潮汹涌的电视民生新闻,引起了电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做好民生新闻,办好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媒体贴近受众、赢得市场的一个重量级武器。但是,无论是在学界还是业界,目前对民生新闻的认识还存在着某些分歧和不少误区,尤其是业界,在具体的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在民生新闻热浪滚滚的当下,我们似乎更需要冷静、仔细地考量和审视这一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第三次革命”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刘晓阳 《声屏世界》2008,(11):55-55
纵观一个时期以来许多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些电视媒体为片面追求新闻的“贴近”和“好看”,忽视媒体的喉舌作用和引导功能。一些民生节目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简单的就事论事,忽视了对事件本质的挖掘与理性剖析:还有一些民生节目满足于各类原生素材的堆积,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老百姓的生活琐事上,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同时伴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节目格调肤浅、低俗,观众收视率严重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明确地说就是要探索出一条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和要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长远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车贯 《新闻传播》2010,(3):42-42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城市电视台之间白热化的竞争,一种区别于传统新闻模式而一改常规常态的民生新闻,凭借自身独具的新闻视角和新闻语态,渐渐地在电视新闻界崭露头角。同时,它的兴起也为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有人提出了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第三次革命,但还有人提出民生新闻的出现将推翻原有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在中国社会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了。  相似文献   

18.
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热播现象,新闻理论界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文章。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不同,出现了一些对民生新闻概念在理解上的歧义。《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一文,从“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三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内核进行系统分析,较好地把握住了民生新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县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弱化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华 《视听界》2006,(6):97-97
如果仅仅论电视媒体与观众的地理距离,处于最基层的县级台无疑是有优势的。但在最贴近受众、最令观众欢迎的民生新闻上,县级台却是被弱化的。民生新闻突破了上情下达、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综合新闻”模式,电视镜头的视角放平,反映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在电视新闻的传播中,来自百姓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令人遗憾的是,在各大电视台以民生新闻贴近受众的同时,作为最靠近民众的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形式、内容,其贴近程度远远不如地市、省台和央视。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弱化的原因是多重的,笔者试对其作一初探。原…  相似文献   

20.
张鹤  苟旭迪 《青年记者》2012,(32):35-36
民生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一部分,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往往被亲切地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要让观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逐步丰富文化知识,就要提高文化品位,使民生新闻不再琐碎化。民生新闻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信件、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平台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在指导思想上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在新闻选材上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以城市百姓的身边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