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文杰 《大观周刊》2012,(16):276-277
教师教学往往强调领会课标、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本文谈谈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永红 《大观周刊》2013,(2):122-123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南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一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3.
潘晓蓉 《大观周刊》2012,(48):259-259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精心地设计整个课堂语文教学。而往往出现“费时多而收获少”的状况。教师如何来解放自己,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且又能使学生“愿意学”、“会学”,成为一个个会思考、会分析、能创造的人。笔者认为。必须转换教师的主导地位,探索在课堂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乌兰 《大观周刊》2012,(26):181-182
课堂教学它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活动,而是思维空间的立体运动。每一位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生学习,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法,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重视体态语言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功能,不断运用启发式教学,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刘宗义 《大观周刊》2012,(14):223-223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这种教学方法因为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不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是把知识  相似文献   

6.
惠振侠 《大观周刊》2013,(1):206-206
新课改下的历史是异于通史体例的专题式模块内容.所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教学实施。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形式展现出来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然而,教法陈旧、知识老化、观念僵化的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仍普遍存在。教师们该如何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如何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呢?一、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相似文献   

7.
余朝英 《大观周刊》2012,(49):224-224,195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法把别人“已知”“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师的训练下一步一步靠近现成的答案.或者干脆等教师把答案告诉自己之后,化工夫背下来;再就是跟着教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物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崔会谦 《大观周刊》2012,(25):185-185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一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黄秀华 《大观周刊》2012,(27):213-214
目前.在进行教学研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这是针对教师如何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宏观引领.主要是指在设计教学时既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既要能“钻得进去”.又要能“跳得出来”。这一观点来源于《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特征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黄伟 《大观周刊》2012,(52):150-151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而又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11.
黄秀华 《大观周刊》2012,(31):221-221,234
目前.在进行教学研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这是针对教师如何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宏观引领,主要是指在设计教学时既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既要能“钻得进去”,又要能“跳得出来”。这一观点来源于《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特征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刚秀丽 《大观周刊》2012,(50):238-238
语文传统教法以教师为中心.用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显然不适应当今教学,取而代之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教,废除满堂灌,从兴趣入手,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大量与反复阅读中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3.
温志华 《大观周刊》2011,(48):147-148
教材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服务于教学的静止的文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第八次课改提出的重要理念。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具体说就是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怎样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  相似文献   

14.
刁云明 《大观周刊》2012,(52):233-23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要适应这个社会.作为教师就必须培养他们优良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改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做到终身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愈来愈快的发展要求.下面就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作几点浅议.  相似文献   

15.
唐仕丽 《大观周刊》2013,(4):152-153
教师要打破沉闷的缺乏生气的传统教学法,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彻底的否定,要勇敢的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而:一、顺应时代发展、走出传统教育误区:教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大胆的发动学生自己破疑。不必事事庖代,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要尝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破疑。同时教师还要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缚,因时制宜,大胆取舍,不求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但求一点突破,学有所获。要及时了解语文教学动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6.
马慧 《大观周刊》2011,(28):6-6
教育改革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老师不再满堂灌.学生不再被动接受。学生的主动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黄建平 《大观周刊》2012,(51):410-410
让学生掌握“乐学”的学习方法.对话式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最能体现互动在对话中的生成.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历经多年体育教学生涯.使我认识到只有实现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才能搞好体育教学。而教学互动又在于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现将本人的一点感触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军芳 《大观周刊》2012,(10):166-166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9.
李雄飞 《大观周刊》2012,(29):244-244
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吃透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改变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重视课堂评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20.
张莘莘 《大观周刊》2011,(35):188-189
把素质教育融会于英语教学主要以主体教育为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英语教学中要变“讲”教学为“导”教学,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纳入教学过程并作为教学的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