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是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的艺术。就如同“人”字的两个支撑缺一不可一样。就电视的有声语言来说.又分为人的声音、音乐和音响。然而有一些电视工作者往往重视声音中的语言和音乐而忽视了音响效果。其实,音响在电视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审美功能。音响在电视作品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2.
冯健 《中国广播》2012,(8):83-85
《永远的电波》这部作品在历史与现实的多维度音响时空中穿越、交错,时而现实,时而历史,形成鲜活现实感与厚重历史感交融的效果;将音乐、语言、音响交融在一起,多层面音响叠加、交错,延伸和拓展了听众的想像力,加深、加厚了故事的广度和力度,使整部作品既有现代感,又有岁月的沧桑感。  相似文献   

3.
正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它是以画面为基本元素,与声音共同构成了电视语言。如今,电视节目的种类多种多样,而电视纪实作品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电视纪实作品,又称为电视专题片,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果说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支柱,那么,电视专题就是电视台的血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大批堪称艺术精品的电视纪实作品《沙与海》、《西藏的诱惑》、《最后的山神》、《藏北人家》和《望长城》已经冲出国门,并掀起了中国纪实作品的新运动。电视纪实作品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语言、音乐和音响三部分,也叫做声音三要素,语言是用来表意的,音乐是表情的,音响是表真的,他们一同构成了丰富的声音世界。电视  相似文献   

4.
广播靠声音进行传播,有着无穷的魅力。广播能够为听众提供声音世界里多姿多彩、美妙动听的各种音乐和音响的享受。广播作品的形象生动离不开丰富的音响素材。对音响的成功运用,历来是优秀广播新闻作品的突出特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更是新闻受众的共同心理,而检验新闻真实与否的标准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电视纪录片的兴起,不少电视工作者不仅注意电视纪录片的画面语言,也开始运用并研究音乐音响语言在纪录片中的意义和作用。笔者就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浅谈以下几点; 一、音乐最善抒发情感。电视语言是综合语言,其中画面语言、文学语言和音乐音响语言被称为电视语言的“金三角”。这个“金三角”体现在纪录片中应该是互为补充,浑然一体,共同协作的。音乐音响作为一种语言元素介入到电视作品中,较为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龚雪 《大观周刊》2011,(32):114-114
钢琴演奏是一门以大量音乐基础理论为支架支撑起来的音乐表演艺术,开展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使学生在大量音响实践中更好地认识和声理论、巩固和声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和把握作品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在演奏实践中把握、应用和声的能力.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钢琴演奏中的和声分析及针对实用键盘技术的和声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为了增强新闻宣传效果,电视新闻工作者不断探索新闻宣传报道形式,在电视新闻作品中加入音乐元素(笔者这里所说的音乐元素,特指乐曲及配乐歌曲,不包括电视新闻中各类音响、音效等)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原先只在电视专题社教节目中偶尔使用的音乐,当下电视新闻类节目也经常运用。电视新闻中音乐元素的作用为电视新闻选配音乐,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淮海中路西段,有一座四层楼房掩映于绿荫之中。这里常常举行音乐欣赏活动,吸引了广大音乐爱好者。这里面收藏着丰富的中外音乐艺术的音响资料,上海和外省市的专业音乐、戏剧工作者,如蜂钻花,常常出入其间。这里就是上海图书馆的视听资料馆。所收藏的资料不仅有粗纹和密纹唱片,中外唱片磁带,而且有激光唱片、镭射影碟,录像带和一系列音像设备。现在入藏的资料数量约130740张。在中国音乐方面有中国民歌、民间音乐、歌剧舞剧、管弦乐、交响乐、京  相似文献   

9.
郭晓蕙 《中国编辑》2015,(3):101-103
《音声之道》是音乐人瞿小松对音乐聆听和理解的笔记。在书中,作者借助自己对佛教、基督教、老庄哲学的理解,为我们阐明音乐的起源,带领读者去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并表达一种非主流,广博、平等、包容的音乐态度。《音声之道》共分16讲,它给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解音乐的心界、眼界。瞿小松,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活跃和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1952年出生于贵州贵阳,1972年开始自学小提琴,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曾旅居海外十年,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瞿小松的创作风格融合了西方先锋派和中国文化的意境,主要作品有歌剧《俄狄浦斯》《俄狄浦斯之死》《命若琴弦》及室内乐作品《MENGDONG》《行草》等,被西方乐评界称为"寂静的大师"。  相似文献   

10.
《嘉尔曼》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梅里美(1808——1870)后期的作品,充分地显示了他成熟的风格。这篇小说从1845年写成发表以后,到了1874年被法国作曲家比才改编成了歌剧。比才的这部歌剧有着丰富的音乐旋律,强烈的戏剧动作,在欧洲各国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于是,嘉尔曼就成为很多读者和观众熟悉的一个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影视作品中电影音乐运用好坏取决于音乐创作者和影视编导的编辑水准和对音乐的选材、认识,运用什么音乐形式,要按照影视作品情节需要、人物内心世界渲染去设计电影音乐,影视作品配乐的过程就是电影音乐影响作品的过程,电影音乐会受到影视作品特点和性质制约。所以,创作者必须要具备驾驭音乐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段的能力,在研究把握好声音、影视语言、画面关系之外,还应该从整体结构对音乐音响等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够把握好不同影视作品中电影音乐的特征,才能配好音乐,电影音乐也才能更好为影视事业服务。主要讲述了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影响,即突出电影的主题、烘托环境的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的内心。  相似文献   

12.
冯健 《中国广播》2010,(4):79-80
《梦想的旋律》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大气磅礴的音乐以及真实的音响,充分辰现了专题音乐节目的牦最。这部作品用梦想做文章,用音乐和事实来说话,从中奥成功之夜全球华人狂欢的场面到奥运会、残奥会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场景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邱珏 《视听纵横》2001,(4):55-56
在以往的纪录片创作中,人们更注重解说的叙事说明作用,通过它来表现内容的发展,通篇泛滥的解说加音乐,忽视了其他声音元素对作品整体形象造型的功能。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作品是需要精心构思的,声音当然也需要设计,它同画面的剪辑一样需要选择、创作和组接,通过人物同期声、音响、音乐、画外音的密切配合,表现人物性格感情,环境气氛及情节发展的过程,创造一个艺术化了的听觉世界。  相似文献   

14.
艾绍军 《新闻知识》2000,(12):34-34
在一些广播新闻作品中存在着一种为运用音响而运用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两张皮、不粘连。笔者近年获得的“延安新闻奖”、“陕西新闻奖”、“中国广播奖”的作品中都运用了音响,可以说.获奖的作品大都得益于音响的成功运用。我从实践中感悟到,音响的运用最好能做到水到渠成,而不是生拉、硬填,否则不能真正地发挥广播音响功能。要做到水到渠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第一,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音响作为录音报道的组成部分也是如此。音响所反映的各种内容,也必须是真实的。然而,在现实中,常常会出现有意识地运用虚假音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吴佩兰 《今传媒》2016,(6):126-127
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音乐、音响在节目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音乐、音响作为一种具有独立表现情感、情绪的声音,在电视节目中起到突出主题、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等作用。要让音乐、音响在电视节目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首先需探讨音乐、音响在节目编辑合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电视语言有个"金三角":画面、解说和音乐音响.而<青岛,开启新生活的一天>这部音乐风光片只有画面和音乐音响,在这里音乐、音响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陆旭明 《声屏世界》2004,(11):18-19
我们把构成广播广告的语言、音乐、音响称为广播广告的三要素.根据这三要素,结合广告的自身规律和要求.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广播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纪实性电视片兴起,声音这个重要元素逐渐受到电视编导们的重视。人们在真实再现视觉空间中注意到了声音空间的营造。比较而言,纪实性电视片中艺术化的声音空间要比艺术化的视觉空间更为复杂一些。从技术的层面讲,画面的组接表现为一种叙述方式,镜头长短、景别大小等依时间顺序相组接,而声音的种类繁多,语言、音响和音乐构成了纪实性电视片艺术化的声音空间。音响在纪实性电视片中的使用。音响主要由环境音响、背景人声和部分写实音乐、模拟音乐构成。它没有语言那么明确,也缺少音乐的悦耳,但它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在…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说歌剧在中国没有基础,其实不然。 歌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近代西洋歌剧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并经过威尔第和普契尼的发展传向欧洲各国。而“五四运动”将它带到了中国.中国的音乐者们开始探索中国的歌剧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电视散文的音乐及音响合成进行阐述和说明,讲述如何运用音乐、音响效果及同期声来表达故事情节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