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心理健康研训工作以"防未病,促发展"为指导思想,根据"按需研训"的原则,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开展"鼓楼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制定教师心理健康标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校"EAP"、满足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需求,以教师心理云服务中心为抓手,建立四级教师心理援助网络。  相似文献   

2.
"教师使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都通过网络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微信等是教师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寻求心理健康帮助的意愿高。借助"互联网+"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维护教师身心健康,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雪梅 《中国教师》2010,(16):54-55
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管理中"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们应从教育长远发展的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要采取有效手段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以保证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过程中,1600万的教师群体是最主要的依靠力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和氛围,是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过去几十年中国教育稳步发展、改革步伐不断加大的条件下,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如何、教师群体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什么?这是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首先要明确的基本问题。基于227篇以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实证研究报告,获得了19942011年18年间230组共88500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横断历史的元分析(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研究结果反映出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年代变化趋势:(一)整体而言,世纪之交的18年间,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二)18年间,中国教师在"焦虑"症状方面变化最大,而在"躯体化"方面变化最小;(三)18年间,中国教师在"恐怖症状"方面问题最轻,而在"强迫症状"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一直突出。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培养健康的学生的前提条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论题着重阐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省视教师心理现状,反思如何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师角色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又造成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为此,我们于2006年10月开始进行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调适研究>课题的研究,旨在运用心理学原理,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横断历史研究",选取1979至2012年间152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分析70601名中小学教师在该量表上的得分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缓慢下降;不同中小学教师群体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在逐年增大。具体表现为:男女教师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结构性差异、农村教师低于城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学段升高而下降、心理健康水平在地区上呈倒"V"形。  相似文献   

8.
教师素养是指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所有素养,体现的是对教师理想形象的追求,突出"全面性"、"理想性"。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既应该包括普通社会人的基本素养,又必须具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独特的专业发展素养,这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角色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中呈现出"泛娱乐化"倾向,致使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的建设宗旨。究其原因,高职学习氛围单薄、教学评价标准有失偏颇、教师自身未能坚守"师尊"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曲解,是"泛娱乐化"得以侵袭高职心理健康课堂的重要原因。规避"泛娱乐化"倾向,高职院校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良好环境,心理健康教师要坚守自身的专业精神和提升教育姿态,心理课堂要还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低俗娱乐的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反映我国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有关大学教师SCL-90的研究成果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学教师SCL-90测量的大部分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尽管"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的效应值偏离常模达到中效应水平,但效应值均偏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稍差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性别差异表现在女教师的"抑郁"和"恐怖"因子得分稍高于男教师,而男教师"敌对"因子的得分高于女教师.结论:我国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1.
经济欠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理念,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视角.实践证明,要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的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师资队伍建设是基本保障.辽宁省阜新市作为辽西一座经济欠发达城市,与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存在着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别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等问题.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精神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阜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确立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三至五年分三步走"的培训规划,倡导"科研引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牵头、全体教师参与、因地制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从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员选择、培训内容认定、培训形式更新、培训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探索,做到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四个创新".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的重点,依然是外在于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理念及道德规范等,关注点主要是在教师教育所承载的工具性价值,缺乏对教师自身内在品质与生命特征的关注,忽视了教师教育所承载的人文性价值。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够使教师教育展现出人文关怀的特征,能够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保证。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续、积极、良好的心理机能状态,我们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确定为"一般心理健康素质"和"专业心理健康素质"两大部分,前者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与人格四大维度,后者包括以学论教、正向引导、心理沟通与问题应对四大维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是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分层定位"、课程内容"以学生为本"的选择、教师"专业化"的建设等方面,探讨如何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就国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言,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配置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呈现专业教师人数偏少,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总体偏低的问题,且部分学校在教师待遇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对等问题,由于自信待遇较差,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伴随我国教育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实现与时俱进,因此,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本文以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为研究内容,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式和途径,拟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心理健康教师能力的"能力观""胜任力观""基本素养观"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具备六种核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观、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咨询辅导能力、心理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迈向成熟型教师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有"道术兼修"的自觉追求。在"道"的方面,需要从学校文化、行业历史和社会需求三个角度系统理解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术"的方面,需要培养成长型思维,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关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之类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教师之友>调查发现:近年来,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8.
袁静梅 《中国教师》2011,(16):78-80
<正>一、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状况亟待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孙晓青  於荣  田海洋 《巢湖学院学报》2005,7(3):148-149,152
本文首先分析目前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现状,得出结论导致基础教育生心理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正经受多种心理障碍困惑.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多方面需求,加强学生所处"生态"环境主导者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做好两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既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和非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刘清林 《考试周刊》2013,(56):147-148
文章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旨在"做人"的思想角度出发,阐述了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探讨教师如何从学校方面和教师个人成长两方面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育教学效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