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舞龙为研究对象从其起源、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三个阶段进行了相关的综述分析。研究发现:古代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了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古代文化的洗礼,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基础上,现代舞龙运动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发展,未来舞龙运动的发展趋势为:竞技化和表演化的融合;传承模式多元化。为此项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促进舞龙运动的更好传承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高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价值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龙狮运动发源地,舞龙舞狮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舞龙舞狮运动以其深刻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和普遍的娱乐性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龙狮运动的起源、变革和目前高校中开课现状的了解,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开设舞龙舞狮课程的价值进行剖析,探讨其在高校中开展的意义,以期为今后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艳  龚子飞 《考试周刊》2009,(28):56-57
舞龙运动集健体强身、娱乐观赏性于一体。本文追溯了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探讨分析了我国舞龙运动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丰富的社会价值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尝试性的论述.以此唤起人们对舞龙运动的关注、理解和支持,继而提出了发展舞龙运动的思路与对策.为舞龙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崇敬龙为图腾,龙文化成为华夏民族体育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当代,舞龙运动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形象:它品种多样,活跃在都市和乡村,遍布大江南北,也渗透进许多少数民族的文艺活动之中.本论文对铜梁舞龙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描述,铜粱舞龙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当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铜梁县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打造"龙品牌",这对于任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设置舞龙课程的较少,且在舞龙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认知率低、专业教师人才匮乏、教材和教学大纲缺乏等问题。将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教学方法应用到高校舞龙课程教学中,对舞龙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分层研究,探索新颖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丰富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体系,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舞龙文化历史久远,随着中国文化在周边国家的流播,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舞龙传统艺术已传向了东北亚,东南亚许多国家,并成为当地的艺术形式之一。舞龙艺术在日本也一样广泛流传,并与当地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构成了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研究日本长崎舞龙文化的实质是深入了解,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和内容,从而挖掘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和作用的过程。本文重点从日本长崎龙蛹的历史,形式,造型,方法与中国舞龙艺术进行比较。提高对中日文化异同的认知性。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逐渐兴起的小学舞龙项目实践研究,对实施舞龙项目的课程、大课间和社团进行了持续探索,已成为小学民族传统进校园的重要研究。如今小学不断兴起项目,学校需要拓展思路,聚焦中国传统项目的新特色,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舞龙运动,让学生在“套路”游戏中体验快乐。笔者探索校园传统项目研究的规范化、本土建设化,发扬传统体育精神,使学生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为传统文化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廖梦华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28-31,27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舞龙文化源远流长,独具地方特色。以田野考察为基础,对三防舞龙进行研究,力图从文化层面详细描述三防舞龙仪式的特点,并结合人类学传统仪式研究,对三防舞龙仪式背后的象征意义和深层的观念与信仰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对忻州师范学院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舞龙舞狮运动作为一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其引入高校课堂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忻州师范学院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师资条件为开展舞龙舞狮运动奠定了基础,舞龙舞狮运动独特的文化底蕴能促进扶贫顶岗支教与农村风俗的融合,有效推动“两基”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以备战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竞技舞龙比赛的11名参赛者为研究对象,首次应用血红蛋白指标进行舞龙训练监控,并介绍其具体应用方法.结果表明,Hb指标能较好地反应队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可应用于竞技舞龙的训练监控,保证训练科学、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