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样本序列的可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舒  孟建 《预测》1997,16(2):47-49
本文首先介绍了由一个样本序列重构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文法,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一种称为递归图的图形工具,它可形象、直观地描述一个样本序列的可预测程度  相似文献   

2.
GDI+是一种优秀的图形编程技术,相比GDI,让程序员在实现图形算法时更直观,更方便。为方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及提高应用接口编程能力,主要叙述了基于GDI+技术的图形生成,填充,变换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前,可控震源的机械液压系统、电控技术、野外施工方法和震源资料处理技术都日臻完善。同炸药震源相比,在某些地区如厚层砾石、潜水位较深、成孔困难的地区,利用可控震源进行地震勘探施工有很大的优势。本文说明了可控震源施工原理方法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在北京房山区发生2.7级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地震发生地位于房山区大安山乡,经北京市地震局核实,此次地震属非天然地震。矿震不可轻视非天然状态下也能发生地震?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介绍,非天然地震包括由爆破、开采、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一般指人工造成的一些工程性的地震。本次房山地震就是京煤集团大安山煤矿一座废旧矿道垮塌引发的矿震。一般而言,矿震的发生原因是矿区开采人为地改变了原本稳定的地质结构,导致矿区受力不均引发地  相似文献   

5.
运用传统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华北地区(110°~120°E,35°~42°N)1993—2004和2007—2012年间发生的17 315次地震进行地震重定位研究.经过两次定位后得到11 45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震中分布形态更加清晰,向活动断裂两侧收缩,与区域构造呈现出更加密切的关系.重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18 km范围内,约占地震总数的88%,表明华北地区的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约有97.6%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3 km,由此推测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下界面约为23 km.新河地区地震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清晰地呈现出NNE向条带状分布,与新河断裂的走向一致,在垂直于新河断裂走向的剖面上,地震震源呈现上陡下缓的"铲状"形态.在唐山地区地震重定位后地震分布表现为唐山、滦县和迁安3个震群,在唐山断裂北段呈现出2条明显的断层,东边断层比西边略深.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认为只有当潜在震源区中心眯离场点距离(R)很近时,潜在震源区面积减小,地震烈度、地震动值加速度越大;反之人相反,并且当R〉40km时,潜在震源区范围不确定性对地震度,地震动峰值和加速度的影响搬小;不令地区或地震强度如何,潜在震源区范围的不确定性对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规律相似;相比较而言,这种不确定性对地震动峰值国速度的影响较对地震烈度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7.
地震化石是暴露地表的古地震遗迹。对形成于地壳较深层次上的地震化石开展综合研究,可以直接获取有关震源破裂过程和方式、震源附近的地质构造背景、孕震环境条件以及相关的震源参数等重要信息和数据。由于大陆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5~15公里的深度,这个深度上的温度、压力条件与地表不同,其地质结构和介质性质目前也无法确知。以往有关地震成因的种种解释,大多根据地震引起的地表破裂或者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推断,给科  相似文献   

8.
地震勘探领域,可控震源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陆地地震勘探项目中。互相关检测技术是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方法,针对常规可控震源地震数据互相关检测方法,当在采集过程中出现强、中脉冲噪声时,会在相当长的时窗内造成噪声水平提升的问题,采用阈值多级中值滤波可控震源数据检测方法,通过对实际可控震源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证明利用阈值多级中值滤波可控震源数据检测方法,有效实现了可控震源地震数据的检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数据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提高,说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我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30年来,一直从事地震波和地震震源理论与应用研究。从70年代初起,我致力于地震震源过程的研究,并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由地震波资料、“零频”资料和重力等地球物理资料提取震源过程信息的工作中。从80年代起,我主要从事地震震  相似文献   

10.
在三维电子海图显示系统中.高效.逼真地模拟现实场景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如何获得精确的场景数据和逼真的场景显示是研究的关键问题。该文对此系统模型的数据采集和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OPENGL三维图形技术和区域分层显示技术,实现了一个可针对具体模型操作和查询分析的三维系统。该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能够精确高效的虚拟真实场景,满足虚拟海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地震小词典     
一、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二、震中:震源垂直向上与地表相对应的地方。往往是一个区域,常称为震中区。三、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小于 6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不断应用到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领域,透明可视化技术这一形象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这一技术很大地提高了地震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从简单的可视化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地震数据在计算机中的显示方式,体绘制和面绘制成像的算法,以及三维立体视图中透明可视化的实现方法。研究了运用三维地震数据透明可视化模型分析其包含的地质资料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值和光线旋转、缩放使不同数据体在三维空间的显示及叠和,从空间整合多种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属性分析判断,更形象更直观地进行数据解释,从而提高数据解释质量,缩短解释时间。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使得三维表现技术愈来愈完善,这些三维表现技术能够再现世界中的物体,能够用三维形体来表示复杂的信息,这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尤为重要。三维图形可以使人们更加直观、形像地认识和了解地理信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水库地震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复杂系统。考虑系统组元的复杂相互作用,基于广义的Boltzmann-Gibbs熵,建立了水库地震的模型。以丹江口水库地震为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得到表征地震强度的新参数,并可分析其与各震源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田野  田翠勤 《科学中国人》2010,(2):126-128,F0003
运用能量释放公式(地震公式),通过对汶川5.12地震(主震级为8.0级,震源深度为14公里)能量释放状况的分析,并通过与相近(主震级与震源深度)案例能量释放状况的比较。认为;汶川5.12地震,若主震级为8.0级,则震源深度为14公里的实测结果远小于实际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高陵4.4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得到161个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参数.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位置比原始定位结果更加收敛集中.高陵4.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7km,地震序列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4~8km,平均值为6.9km.  相似文献   

17.
<正>源驱动技术是地震仪器系统根据激发同步控制系统提供的坐标数据自动选择和激活相应激发点甚至自动采集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将野外作业点实时采集的炮点坐标信息用于地震仪器自动选取炮点,免去了人工操作,提高了采集效率。源驱动技术起源于海洋勘探,早期的陆上勘探受限于地震仪器系统性能,对可控震源、井炮等激发效率没有太高需求。随着勘探技术及仪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气枪震源和电火花震源作为两种最主要的海洋单道地震震源,由于其技术特点的不同,它们的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两种地震震源的发展历程,接着从声学基础理论对单道地震勘探反射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分别介绍了气枪震源和电火花震源的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并对典型的设备技术参数和海上地震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两类震源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7年1月至2001年12月的哈佛CMT目录和美国NEIC地震辐射能量目录,研究了全球范围内震源深度大于70km的地震的辐射能量与地震矩之比(或称折合能量)随地震矩的变化及其与震源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震源深度为70~400km的地震,折合能量随地震矩的增加而降低;对于深度大于400km的地震,折合能量随地震矩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征与浅源地震似乎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mex文件实现VC和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利用VC和Matlab各自的优点,方便地扩展Matlab的图形显示功能。本文介绍了利用Visual C++6.0调试开发Matlab mex文件的主要步骤,并通过一个实例证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