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优秀和特点。闽南语是我国重要的方言之一,是体现闽南乡情、亲情的语言工具。"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闽南人民,用心灵和智慧创编和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闽南童谣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班幼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教育课程的类型","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教育的视角","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的教育实施策略"三个维度来阐述:当戏剧遇上闽南童谣,如何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让幼儿在闽南文化特色的戏剧活动中,既能获得戏剧艺术素养启蒙,体验戏剧活动的乐趣,又能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萌发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这种新的教育方式,赋予幼儿戏剧活动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促进幼儿在戏剧活动中惬意、灵动、愉悦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3,(A2):183-184
闽南童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开展闽南童谣教学,培育文化传人,要精心挖掘闽南童谣素材,依据幼儿生活经验、兴趣、主题活动选择童谣。以游戏说唱形式增强学习趣味,多感官通道教学方法,营造学习童谣氛围,让幼儿体会童谣的魅力。因此,挖掘家长资源,调动家长共同参与是很重要的。丰富多彩的闽南童谣是很多闽南人小时候美好的回忆。它扎根于闽南文化的沃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是孩子们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通过闽童谣的恰当渗透,可以事半功倍地发展幼儿的情感智慧,让他们学会做人、快乐生活、愉快学习,使幼儿的情感教育既生动有趣,又影响深远,催开幼儿情感发展的绚丽之花,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闽南童谣具有浓厚的文化功能,其独特的韵味深受幼儿的喜欢,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选取部分生动形象的童谣进行教学,通过学习闽南童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表演和活动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尝试。闽南童谣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意象图示法、艺术教学综合法、实物体验法、游戏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等,有助于提高闽南童谣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陈满玉 《福建教育》2022,(20):35-37
<正>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内容生动有趣,展现了闽南风情和儿童生活情趣,且朗朗上口,备受幼儿喜爱。在幼儿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幼儿唱起童谣。他们一边游戏一边唱,十分惬意。但有些童谣内容单薄、变化不大,幼儿反复唱几遍后也就索然无趣;还有些童谣的个别词句幼儿不易理解,且多数幼儿发音不正确。那么,如何让幼儿喜爱的童谣有更多不同的演绎,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形式、增进游戏乐趣?如何通过闽南童谣了解闽南文化,引导幼儿感受闽南方言独特的魅力?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刘小梅 《学周刊C版》2011,(12):103-103
泉州的闽南童谣具有浓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其独特的韵味深得幼儿亲睐,因此笔者因地制宜,选取了部分闽南童谣融入音乐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着重阐述针对大班幼儿,如何将闽南童谣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闽南民间童谣源于闽南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的一种独特形式,渗透着闽南民间传统文化,蕴含民间文学共有价值的同时兼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童谣即儿童歌谣,闽南民间童谣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传唱,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闽南老百姓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地方民间文化、方言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人们通过对闽南方言以及童谣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方言就是吴文化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现在的苏州有许多的外来人口,人们也只是了解现在的苏州,就连苏州人对以前的苏州也知之甚少,对于生活在苏州的幼儿来说,向他们进行本土教育,初步了解苏州民间童谣是必要的。在我园,吴文化的神韵也深入幼儿心,我们通过精心挖掘吴地童谣,从而引导幼儿感受童谣的语言魅力,再次也开展了一系列以童谣为主题的活动,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最后我们也将童谣与环境创设相结合,充实现代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感受童谣魅力,领略吴地神韵。  相似文献   

9.
方朦 《教师》2020,(3):124-125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代代传承发展、创新沉淀与累积的区域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闽南人民的智慧结晶。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地域特点,将闽南文化引进幼儿园,让幼儿从小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让幼儿萌发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还有助于闽南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章作者所在幼儿园以闽南文化为蓝本,充分挖掘并把握闽南文化的精髓与教育价值,对闽南文化融入幼儿课程建设、环境创设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幼儿在学习闽南文化过程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0.
傅秋兰 《成才之路》2023,(18):105-108
闽南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基于闽南食文化构建幼儿教育体系,可让幼儿充分对话本土资源,深刻感受本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文明礼仪,真正实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文章基于对闽南食文化教育理念与价值的分析,从教育目标、实施路径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探究闽南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本土音乐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民族民风音乐文化,广东童谣是一种具有浓厚广东特色的本土音乐,一些广为流传的民间粤语童谣更是脍炙人口,深受幼儿的喜爱。广东童谣本身富含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尝试选用了一些适宜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所  相似文献   

12.
黄啊云 《考试周刊》2013,(32):187-188
童谣是伴随每一个少年儿童成长的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闽南语童谣充满了浓烈的闽南生活文化气息,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还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人生智慧,具有传播知识和教育引导作用。作者把带有浓郁民族艺术特色和闽南地域特色的闽南童谣引入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民间艺术的种子,埋下爱乡爱国思想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闽南本土文化源远流长,保留了很多独具特点、风味浓烈的传统民俗,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对于丰富幼儿园课程体系,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可以在全面准确把握闽南本土文化之精髓的基础上,在环境创设、课程建构与实施方式等方面吸收和借鉴闽南本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建构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  相似文献   

14.
高甲戏在闽南大小村落的大小戏台上流转数百年,是一个极其民间、极其草根的地方剧种,流传于泉州、晋江等闽南方言地区。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使得高甲戏事业发展到了鼎盛,也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机、电脑开始进入普通人家里,人们并不满足传统戏剧带来的快乐,开始追求各式各样新奇的娱乐方式,受人关注的高甲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高甲戏是我们闽南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园申报的《高甲戏艺术启蒙教育游戏化的实践研究》于2018年8月被列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分析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大多是3-4岁的孩子,该年龄的孩子是接受语言能力最快、最关键的时期。我们将侧重点放在了语言方面,以琅琅上口、富有童趣的闽南童谣为内容,采用游戏化的形式,对小班幼儿进行高甲戏艺术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5.
闽南童谣因其特殊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不失为一个好尝试。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需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音乐区特性,围绕音乐区的材料投放、游戏形式等方面进行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努力扮演好教师在游戏中所应担负的角色,让闽南童谣这一内容与音乐游戏这一形式巧妙结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游戏中加深对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选取79名闽南地区幼儿(年龄4-6岁)作为研究被试,采用"匹配伪装实验"调查他们对普通话、英语、闽南语三种语言的态度。研究表明:闽南地区幼儿对普通话和英语的评价明显高于闽南语,幼儿对普通话掌握水平高,对闽南语掌握水平低,闽南语的发展存在危机;不同类型的幼儿对普通话评价差异不大,对英语和闽南语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幼儿语言态度受到学校语言教育、家庭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幼儿对闽南语存在态度与行为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闽南方言与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闽南方言是一种非常强势的语言类型,但随着普通话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闽南方言以及文化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强势,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逐渐消亡的现象。基于此,想要让闽南方言与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可以在小学语文地方课程中融入闽南方言与文化,凸显出其文化体系在小学语文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闽南童谣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乡土文化气息,具有很好的文化教育效果。如果将闽南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中,可以让小学生更多地了解民间音乐,能激发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将闽南童谣与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是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同时让小学生初步认识闽南的乡土气息以及闽南童谣的特别韵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工作者日益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渐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民间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可以成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本文对民间童谣的选择、在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等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童谣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既可以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又能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记忆、理解等能力,还能体验童谣所表达的情感。苏州存有大量的传统童谣,通过传唱童谣,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对苏州地方方言的热爱,从而上升到热爱家乡和家乡文化的情感。苏州的童谣更是非常有趣,也蕴含着苏州的语言特色,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普通话,导致苏州话都不太会讲了。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的童谣活动,接下来我结合本学期对此课题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