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叶圣陶先生1941年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做辅助。"这应该是最早的关于对"整本书阅读"概念的阐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更是构建了一个从"教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正>跟整本书有关的概念大致有两种说法比较令人关注。其一是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提出的。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其二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2011年7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有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无论是叶圣陶先生还是课程标准制订者,都将整本书阅读提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关  相似文献   

3.
<正>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于"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因此,让孩子读整本书也是对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缺失的弥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因此,我将指导性阅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1941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文章作辅佐”,这是叶老先生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更是置于首位。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已逐渐成为如今的教学趋势,本文将着眼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赖学精 《甘肃教育》2014,(15):48-48
正1941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其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一以贯之地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进行了量化要求,并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读整本书"的"实施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  相似文献   

6.
张阿芳 《甘肃教育》2020,(6):109-109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有着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从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到今天《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已然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的重头戏。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完善中华  相似文献   

8.
正叶圣陶提出要将整本书作为主体,将单篇阅读作为辅助,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然而在课本中却常常只见单篇阅读,即使有长篇作品也只是节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广泛阅读,提升阅读面和阅读量,提倡读整本书。然而不少学生虽然有读整本书的想法,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却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阅读效果不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强化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1941年,叶圣陶在其重要论文《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这样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语文新课改的高歌猛进,"整本书阅读"已然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关注的一大热点。冲破单篇短章的狭仄格局,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一线语文教师对此多有共识且满怀愿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一共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一正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新课标明确指出,设置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43):5-6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今《语文课程标准》中描述道:"阅读的能力,即学会运用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如何有效地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如何高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现如今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整本书阅读"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要的学习任务群,占据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学分的八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叶圣陶先生曾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中明确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教学主张。[1]"建构"的观念最早由皮亚杰和布鲁纳提出,经维果茨基的传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经验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尹婷  蒲霏 《现代语文》2009,(12):41-42
《人民日报》在报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时,曾用《孩子课本"变脸"了》作为标题,笔者认为很形象,很贴切。新教材中增加的"名著推荐与阅读"板块就是新教材实施的"变脸术"之一,这一设计的意义在于把读整本书引入课堂,打破了历来课堂上读单篇文章的惯例,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应当说出现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明确提出了要"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教学主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在这样的传统与现代语文教学思想的交织之下,整本书阅读受到人们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有着一定传统的教学思想在今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不能在追求形式的过程中忽视了其本质。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提升审美赏析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所阅读的大多是单篇的文章或长篇作品中的选文,这导致不少学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活动,因此影响了阅读效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整本书阅读方法,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赵艳虹 《甘肃教育》2020,(4):110-1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已被提上语文教学的重要日程。下面,笔者就从单篇精读、群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严佳 《新教师》2021,(1):29-31
整本书阅读,即完整地读一本书,这是古人的常态阅读方式,也是近现代语文教育的课程思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也建议"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相似文献   

18.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部分,有这样的建议:"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早在1941年,叶圣陶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1949年,叶圣陶参与制定的《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  相似文献   

19.
王璐 《教师》2019,(9):64-6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关于“阅读整本书”的要求,但是不少一线教师面对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仍疑惑重重。为了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读整本书的习惯,探索导读课教学的可能性,文章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为例,探讨兴趣引路、方法指导、形象感知三种教学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从1941年叶圣陶先生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以“很久很久以前”为主题,推荐学生阅读《中国神话传说》。该书内容极其丰富,涵盖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话时代的宇宙景观、五方天帝的神话传说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