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话是幼儿珍贵的教育资源,它的应用对幼儿将产生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东营市市区童话应用现状存在教师偏重童话的道德教育价值,应用频次参差,应用系统性不强,应用形式忽略幼儿本位,应用途径单一,环境创设浮于表面等问题。加强幼儿园童话应用的措施为:营造幼儿园精神文化氛围、落实童话应用目标、探究多样化的童话应用形...  相似文献   

2.
童话是学生喜欢阅读的一种文体。目前,童话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单一和讲解痕迹过重等问题,导致童话教学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教师应当重视童话文本的深入解读,挖掘其综合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体悟。在课堂上,可通过朗读体会、信息技术、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童话是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欢迎的文学体裁,但是在目前的儿童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中,教师只重视结合童话对幼儿进行德育、智育,而严重忽略了童话最根本的审美教育价值。本文通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野天鹅》,从情感体验、信念传递和精神依托三方面论述了童话作品对儿童的审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童话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体裁,蕴含着丰富而积极的语文教学价值,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具有重要意义。童话题材课文集中于一至三年级的教材中,进入三年级后以单元编排的形式进行童话教学。文章分析了童话题材课文中蕴含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三种主要的核心素养目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为例,探讨围绕中年级童话教学单元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更好地挖掘童话类文本的核心素养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童话中女巫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七宗罪,而巫婆的最终结局往往是失败与死亡及其罪恶的消融.女巫在童话中存在着提供不断的试炼、揭发内心黑暗面、是非的价值判断、透视真实与幻想等价值,对儿童有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童话作品,编排在各个学段中。这些童话作品涵盖多种类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童话的育人价值分析,以育人为导向,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终极目标,采取各种有效策略,对学生渗透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这样可凸显童话教学的价值,把童话育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童话文本因其独特的语体和表述特征,深受儿童的喜爱。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童话文本密集出现,足见其特有的教学价值。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些目标与内容不适宜、教学策略不恰当的问题时有发生。基于童话文本的教学现状,本文主要阐述童话文本的特别之处,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的相关内容为理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关于童话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从语言教育价值、育人价值、人文教育价值三个方面挖掘童话作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童话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适应了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与特点,使幼儿在欣赏童话的同时能轻松地理解童话中所蕴含的道德寓意,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研究选取中班幼儿作为被试,采用教育实验的研究方法,以童话为德育素材,并以幼儿道德教育的不同方式为着眼点,考察了以童话为素材的道德认知教育在幼儿道德启蒙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及道德认知教育中童话的应用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培养想象力是童话不可缺失的功能,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童话的想象力培养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表现在童话体文章的教材选用方面是知识性童话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文学性童话,表现在童话教学方面就是没有实现生活与童话,幻想与现实的交融:走从幻想到现实的单向路线——说教倾向,走从幻想到幻想的单向路线——想象力培养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艺术教育时,正视儿童天性和审美心理,并以此为逻辑起点,用童话激活学生潜在艺术灵性,让艺术教育儿童化和娱乐化。通过“演的童话”、“唱的童话”、“跳的童话”和“画的童话”创设童话化艺术教育氛围,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激发儿童的艺术情感等多元艺术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童话是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幼儿园童话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师幼互动、亲子交流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下,幼儿园童话教育中还存在“忽视童话的浪漫本质”“将其当成教育性工具”等问题。对此,本研究对幼儿园童话教育开展了系列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性认识有:打造了形式丰富的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形成了开放多元的幼儿园童话教育环境,形成了充满内涵的节庆活动。幼儿园童话教育改善了幼儿对童话之美的感受力,主要成效有:依托多彩活动,感知童话之美;透过环境打造,渗透童话之美;挖掘童话内涵,表达童话之美。  相似文献   

13.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其中隐含的一些观念与知识,在儿童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儿童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但有时由于教师选材不当,却难以实现童话的教育价值。现以解读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为例,提醒教师在为儿童选择童话时应注意童话对儿童认知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14.
读写有机结合是彰显小学童话丰富厚重教育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具体操作建议是:“读”童话注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语言积累和情感酝酿;“写”童话则利用仿写、改写、续写、创编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习作训练;其关键是:读写结合应紧扣“结合”二字,深挖童话教学中读、写的联系点,促其有机结合;同时要注意辅以多样化教学策略,并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王爱民 《小学生》2013,(10):43-43
童话是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素材,童话也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读物,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通常能够发挥很好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用童话载体,在引导学生吸收童话知识时除了可以利用童话的趣味性,更应当引领学生感知童话的寓意及内涵,这才是童话素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所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一、品读式童话审美,阅读教学童话故事通常有精美的语言,精心的故事情节构思,这些都能吸引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来看,语文课堂中的童话教学效果不高,难以发挥出其真正的教育价值。为此,教师要努力探索有效的童话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想象,是学生领略童话魅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从想象的教学价值、实施策略等方面思考童话类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感受童话的魅力,从而实现整本书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统编教材在第一学段选编了不少的童话。这些童话深受学生喜爱。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出发,通过朗读、想象、写作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亲近童话,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感受童话阅读的乐趣,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童话,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童话蕴含的童趣、童真,而且彰显教材文本的价值,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俊华 《教育》2014,(30):66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天生喜欢听童话故事,童话所具备的幻想、快乐等精神是儿童钟爱的根本原因。童话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然而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童话更多的是被当作语言教育、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的工具,而其文学性、审美性总是被忽视。学前教育应提倡的是社会、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所以,童话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独立授课的内容了,而成为了主题活动的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0.
童话承载着人们对儿童的深切关怀与成长期待,也以艺术的形式反映出生命个体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成长节律。本文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指导,发掘童话对儿童发展的隐喻价值,分析世界童话中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探寻童话对于儿童心灵成长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