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绘本以其夸张可爱、充满童趣的图画,简洁幽默的儿童化语言,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当代少年儿童.将绘本应用于习作教学,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绘本的奇妙情节和夸张有趣的画面所吸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就能轻松地把学生引入习作教学中.课堂中,教师创造性地将绘本与习作训练内容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写作的思路,丰富了写作内容.所以,绘本作文在习作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对作文教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卫欣 《甘肃教育》2014,(14):98-98
正低年级绘本作文就是将绘本引入低年级习作教学中,以绘本中的"图"、"文"和"图文"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情趣、技巧和思维能力。绘本与习作融会贯通,有机整合,能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唤起学生的写作愿望,激发学生的练笔意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绘本作文的教学呢?一、以绘本中的"图"为写作  相似文献   

3.
绘本习作尊重儿童心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能开阔学生写作的视角和思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摆脱学生写作的束缚,在习作指导中具有科学的优势和现实的意义。高年级绘本习作指导课从绘本选择、绘本阅读到交流情感共鸣、选择写作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最真实、最自由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学生习作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快乐作文.结合教学实践,我觉得作文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乐于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提供了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开学,没有一个教师积极主动上习作教研课,原因很简单:学生不会写.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这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为什么在叶圣陶老先生眼中像说话一样的作文在学生的眼里却那么难呢?为什么学生在家里时一个个高谈阔论,一到作文课就成了哑巴?学生习作的兴趣到底哪去了? 一、贴近生活,明确习作教学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郭成军 《教师》2013,(3):56-56
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是初中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写作,可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提高创造性表述的能力。本文从放飞学生思绪.引入源头活水的操作层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作文质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习作理念,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构建习作教学的全过程,盲校也不例外。一.作文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标准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1、习作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体,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调动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陈田燕 《中学生电脑》2013,(11):41-41,4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尤为重要。文章从观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营造氛围,促进语言表达;鼓励赞赏,体验成功乐趣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搭建平台,引领学生轻松步入作文殿堂。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3):50-51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绘本阅读指的就是阅读带有手绘图画的故事读本,由于绘本具有丰富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及简单的语言,因此受到了广大小学生的欢迎。通过绘本阅读也能够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仿写、续写、扩写,为学生搭建良好的阅读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将绘本阅读应用到学生的写作中能够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降低写作的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0.
侯艳华 《学周刊C版》2014,(12):186-18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习作的批改,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对于指导学生写作、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如何优化学生习作批改的实效,提升批改的价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有一个尴尬的现状: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把作文看做一项任务,没有把作文看做生活的一部分,更没有把作文看做生命的一部分,所以谈不上写作热情、写作冲动。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常常感到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来。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如何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善于表达,绘本作文无疑是一剂良方。一、绘本作文的"新",让学生感受课堂的情趣绘本作文是在品读绘本的基础上,依托绘本的内容,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哭于写作的要求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亨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科。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小学作文教学领域,普遍存在着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作”的倾向。:如此带来的弊端是习作教学急功近利,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假话连篇。让习作这一“快乐倾吐”的事变成一种“痛苦煎熬”。那么,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语文课程标详勘提出“写作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学生习作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快乐作文.结合教学实践,我觉得作文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当下,绘图读本被热捧,众多的孩子沉浸在绘本精彩的故事情节、精美绝伦的画面中。的确,绘图读本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绘图读本从读向画、写迁移的时候,笔者深深地发现绘本作文的潜能更是无穷。绘本写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写作方式,在画写结合的写作中,学生寻找到了快乐写作、尽情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作文教学与培养创造能力的辩证关系,借助于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学生写出个性十足的习作.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因此,当学生插上创造思维的翅膀,定能妙笔生花,写出一篇篇人见人爱的优秀习作.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多年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供广大读者参考.一、浅化习作入门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和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谈起作文,学生头痛,而对于每位语文老师来说,习作教  相似文献   

18.
绘本是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活的画面,简练的语言旁白,深深博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可根据写作训练点,科学地选择绘本,引导学生欣赏绘本,适时引发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续写,为学生搭建爱读乐写的写作平台;将绘本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写作中,以读促写,降低写作难度,有效地激发初学写作学生的作文热情。  相似文献   

19.
向可镝 《教学随笔》2022,(2):123-125
小学语文绘本习作教学是指语文教师在习作课上利用绘本作为习作素材进行写作教学.小学语文习作课以"绘本"为支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和写作的"趣",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K教师在执教《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习作课时,借助绘本《怕浪费婆婆》,将绘本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样的定义,让我们认识到,在教学和评阅学生作文时,要注意学生的习作是否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