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本文拟从诗歌的生产创作、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即信息、信源、信宿三个角度来考察唐宋元时期代言体诗歌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2.
海子的诗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海子诗歌的传播,简要从时代因素、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受众的需要角度来分析海子诗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语言形式、价值取向和美学研究等七个方面,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西诗歌意境表达的不同,引导更多人去关注诗歌中的意境表达.  相似文献   

4.
李芳 《现代语文》2007,(5):107-108
由于诗歌的感情性与音乐性,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占据重要地位的。本文试通过从接受角度来论述诗歌的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王颖 《双语学习》2007,(12M):172-173
本文试从可译性的角度来探讨诗歌翻译中静态意象的处理方法。通过讨论诗歌翻译的两种翻译观指出诗难译但不至于不可译。可通过归化、保留静态意象信息的模糊化等方法来解决诗歌翻译中语言和文化的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维、孟浩然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孟浩然是唐代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既有相似的精神和风貌,也有二人不同的个性特征,从对他们的诗歌的对比研究中,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时代和个性对他们诗歌的影响,有助于对他们诗歌的深入研究,同时,从后人对他们的争论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流派和诗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他们的诗歌有着不同的反响。  相似文献   

7.
宋明镜 《新高考》2010,(Z2):28-29
古代诗歌鉴赏题要求考生在回答时,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再次要规范表达。因为诗歌内容丰富,意蕴深厚,意象多维,情感丰沛,所以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体会、鉴赏,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内涵,把握其中的情感意蕴。一首诗,就像一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赏析古代诗歌时,如果能多思考一个角度,你就能更好地读懂诗歌,你就能得心应手。多思考一个角度,你就多一种选择。对同一首  相似文献   

8.
阐述诗歌情感与传统诗学及认识诗学理论,着重从认知诗学角度,就诗歌的音层、形层、义层三个层面,举实例来探讨发散式诗歌与集合式诗歌的情感效果,以揭示诗歌形式与诗歌情感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赏析诗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会话活动类型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一首对话体诗歌,从而探讨会话活动类型理论在对话体诗歌的语用分析中的价值。从会话的参与者,参与者使用的语言手段,对语用原则的遵守和违反等方面分析Siegfried Sassoon的对话体诗歌‘They’,最后得出结论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会话体诗歌能够帮助读者深入领会诗歌的深层意义,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苏版课标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设有三个诗歌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习鉴赏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初步把握古今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1.
杜敏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5,22(2):108-109,119
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诗歌体现着人类文化的显著特点。通过对英汉诗歌在美学思想、精神风貌、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从历时性角度分析英国诗歌文化与中国诗歌文化的不同特点,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诗歌文化,把握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绝句创作艺术的角度,论析了绝句诗歌画面中因审美视点的不同及移变,在诗歌画面的空间展示及诗歌意境的铸造上的独到之处。概括出“平远眺视”、“旋回游视”、“俯身悬视”三种主要的视觉审美方式,揭示出在此不同视点观照方式中所蕴含着的中国古代诗人传统的审美空间意识和艺术精神,为另辟角度,进一步剖析、体味“诗中有画”的艺术审美境界作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现代阐释学的角度研究李商隐诗歌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 从语言因素、意象翻译、译者主体性以及对诗歌意旨的多元阐释等方面的表现来分析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英译本。笔者认为中国古籍现在涌现的多种英译本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 从而使译语读者能充分了解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和对世界的贡献, 使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国文化与西方强势文化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4.
贺希格巴图是一位民主主义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关于贺希格巴图的诗歌的研究,还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他的教学思想体现在他的诗歌,训言当中.本文主要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研究探讨其教育思想及主张.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它,既是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又是自身的需要。教师应在兼顾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定性,学生实际,以及诗歌自身特点的前提下,从内容与形象的角度,从关键词的角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进行诗歌的赏析教学,进而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赏析诗歌。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英国当代著名的公共诗人,托尼·哈里森的诗歌独具特色。他把工人阶级的意识和语言注入诗歌中,反映了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语言层面上的交锋与对峙。《铭刻的D》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解读诗中所体现的阶级对立。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材料内容和思维因素的丰富性,提供了多角度分析、命题的客观基础。所以一般而言,一首诗(词)总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推敲、剖析来命题。诗歌阅读理解题目的考查一般包括:理解诗歌内容、情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表现手法,感悟诗词哲理,迁移,拓展,等等。只有了解了命题的视角,我们在复习时才能一一来应对,也只有这样,在考场上解答诗词阅读理解题时,才不会留下缺憾。  相似文献   

18.
韵是基础诗法的一种技巧,在英语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研究了英语诗歌的韵的特点,并从韵律学的角度分析韵和不同类型的韵在诗歌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诗人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然而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其诗歌的整体美的并不多见。全方位探讨普希金诗歌中的美的价值。从各个角度挖掘蕴藏在普希金诗歌中的美,可以使我们对普希金创作的多样性及其对文学美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同一首外国诗歌,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理解,而在不同的理解下便有了不同的译本。学习外国诗歌时,不同的译本联读,既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原诗的高妙之处,也能帮助读者深入走进诗歌,多元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