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林,在黄州赤壁附近。乌林战斗,是仅次于赤壁战斗的关键战斗。《三国志》所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是解决"赤壁战役主战场"问题的关键,只有团风乌林才是赤壁战役的乌林。王粲《英雄记》所记赤壁在江北、在汉水入江口的下游,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江表传》所记"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是"黄州赤壁说"的重要支撑点。庾信身在武昌(今鄂州市)钓台能"望赤壁而沾衣",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中唐建中年间(779—783),朝廷把黄州州城迁至邾城旧址,晚唐黄州刺史杜牧确定赤壁在黄州。团风乌林一带有古代神秘的小街;王家坊在团风乌林的西部。  相似文献   

2.
将时间、地点、行军速度三因素相结合,可解“赤壁战役主战场在何处”之千古谜团。认定“曹操从江陵出发”,无助于“蒲圻赤壁说”。建安十三年十月初一,曹操第一次从江陵出发——冬十月“曹操以舟师伐孙权”。即使曹操这一次行军路线直接走长江,途中经过了“蒲圻赤壁”,“火烧赤壁”也与蒲圻无关——因为“火烧赤壁”发生在十二月底。十二月初一,曹操第二次从江陵出发——“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曾军没有必要经过“蒲圻赤壁”,那样会导致曹军在千里江河上“瞎晃悠”。总之。“火烧赤壁”与蒲圻无关。曹操“遣张合肥”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吴主传》“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忘将骑赴合肥”有误。《武帝纪》“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忘救合肥。”是正确记戢。建安十三年有闰十二月,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曹操是怎样败走华容道的?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曹操在江北岸乌林的水陆军营被周瑜用火攻烧毁,他是沿什么路线撤退江陵?《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吴志·孙权传》、《周瑜传》、《蜀志·先主传》、《诸葛亮传》均无明确记载。只有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这条材料告诉人们,曹操撤退江陵时,曾途经华容道。后来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也采用了《山阳公载记》这段文字,从此人们多认为曹操乌林被烧后即取陆路西趋华容,往江陵退却。如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即  相似文献   

4.
烽火四起,杀声遍野,一群不到500人的败将残兵狼狈不堪地来到了华容道,正当他们以为危险已经过去的时候,一个骑着火红骏马红脸长须的将军领着一队刀斧手突然横到那队伍跟前,只见一个气概不凡的败军首领走上前来与红脸将军窃窃私语几句,那将军犹豫片刻便让出道来……这便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精彩情节。赤壁一战,曹操的83万“雄师”灰飞烟灭,他率领残部又在路上遭遇吴蜀各路大军的堵截,到了华容道,伤老病残已不足500人,且其中大多是文官,关羽想捉想杀曹操可说是易如反掌,可关羽究竟为什么要放走他呢?有些人或许会说,演义上…  相似文献   

5.
号称赤璧者有五,都在湖北。宋·杨齐贤在注李白《赤壁歌送别》一诗时,作了简单介绍: “今江汉间言赤壁者五:汉阳;汉川;黄州;嘉鱼;江夏(今武昌)。惟江夏之说合于史。”现在湖北为人所知的就有两个赤壁:一在蒲圻县(即上面所说的嘉鱼赤壁),这是史的赤璧;一在黄州,这是诗的赤壁。  相似文献   

6.
“华容道”取自著名的三国故事,它与七巧板、九连环等中国传统益智玩具一起被叫作“中国的难题”。华容道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被刘备和孙权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又遇上诸葛亮的伏兵,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对他的恩情,放曹操逃出了华容道。华容道游戏的棋盘上共摆有十个大小不一样的棋子,它们分别代表曹操、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关羽,还有四个士卒。棋盘下方仅有两个小方格空着,玩法就是通过这两个空格移动棋子,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出华容道。  相似文献   

7.
湖北境内,名曰“赤壁”者有六处:汉阳、汉川、武昌、蒲圻、黄州、崇阳。黄州赤壁,位于黄州西北隅长江故道之滨。“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矶头赤壁当天倚,下有山根插江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其江山形势,颇似“三国周郎赤壁”。难怪在黄州做剌史的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诗中,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的赤壁写了。苏东坡被贬黄州,登临赤壁,抚今怀古,也权把黄州赤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黄州赤壁不仅是文赤壁(东坡赤壁),而且是武赤壁(周郎赤壁)。位于江北的黄州赤壁的地理地貌,符合王粲、陈寿的记载。黄州赤壁周围有一系列赤壁之战的遗址。今黄冈县团风一带即乌林,而蒲圻赤壁位于江南,其地理位置在汉水入江口的西南几百里处,方位明显与赤壁古战场不合。将武赤壁的名号分给蒲圻赤壁,不合史实。  相似文献   

9.
《武汉春秋》发表的《何处是东汉赤壁》的文章,列举了关于赤壁古战场的五种说法:一是黄州赤壁,在今黄冈县城西北江边,又名东坡赤壁,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二是汉川赤壁,在汉川县西八十里;三是汉阳赤壁,在今汉阳蔡甸东。文章说:『以上三说,已由前人否定。』『争论最多而又相持不下的是蒲圻赤壁说和武昌赤壁说。』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念奴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以怀古为题,抒发襟抱的豪放派词作,下面从几个方面作些比较分析。一、怀古的地点——虚拟与实写“黄州赤壁”与“京口北固亭”是两位词人登临望远,怀古抚今的地点。苏轼怀古的“赤壁”,论者多有评说,一般认为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认为在蒲圻县西北,“黄州赤壁”并不是赤壁古战场。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中说,“……但词人吊古,每借以咏怀,即地望稍误,正不必以词害意,且着‘人道是’三字,见得当  相似文献   

11.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冬,曹操与孙权、刘备之间在今湖北境内爆发了一场大战,这就是决定“天下三分”的赤壁之战。古今学者对于赤壁战场的地理位置,聚讼纷如,有汉川((氵义)川)、汉阳、黄冈、蒲圻、武昌等不同说法。随着学术探讨的深入,现主要有二说:一为“蒲圻说”,认为今蒲圻县西北江边的赤壁山即古赤壁;另一为“武昌说”,认为古赤壁应即今武昌县西南江岸的赤矶山。王琳祥先生近作《赤壁战地辨析——与万绳楠先生商榷》(载《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以下简称《辨析》)其引言“万先生否定蒲圻赤壁之说,深得我心”  相似文献   

12.
我对于碑和帖都是外行,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要为一部苏帖写个“说明”,实有滥竽之嫌。苏轼是元丰三年(1080)贬到黄州的,初住定惠院,四年改寓临皋亭,五年随在临皋亭近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世称“苏东坡”之名,自此始。是年因黄州之赤壁,于长江作舟游,成前后《赤壁赋》。六年、七年均在黄州。同年四月量移汝州。苏东坡在黄州前后约五年,至今留下许多遗迹。因为有赤壁之误(火烧赤壁实在蒲圻),他写了赋、诗、词(《赤壁怀古》),反而使黄州的赤壁更为有名了。两个赤壁,互相邻近,我不相信苏轼连这点历史常识都没有。他因在黄州既也有赤壁,正好借题发挥而已。  相似文献   

13.
赤壁之战的赤壁究竟在何处?这个纯学术考据性问题,自古以来争论不休。事实证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从赤壁之战的当事人、当时人的记述和曹操南征的主要目的来论证,笔者以为赤壁之战的赤壁当在黄州。  相似文献   

14.
新赤壁之战     
曹操自从上次兵败赤壁,从华容道狼狈逃跑后,整天都愁眉莫展。后来,他又率领了好几十万人马,来到赤壁,准备再与周瑜大战一场,希望能够打败周瑜,从而夺取东吴的地盘。曹操找来了许多全国著名的游泳教练当老师,教他手下的士兵们游泳。曹操又叫士兵们请来铁匠,把他们的战船包了一层钢铁,这样就不怕被火烧了。而且,他还积极地开展科研活动,他的武器专家发明了当时最现代化的武器,类似于今天的鱼雷和深水炸弹。周瑜也不甘示弱,请来了刘备一起对付曹操。刘备手下的军师诸葛亮仍然是总参谋长。诸葛亮想:上次我们是在江面上用火攻的办法打败了曹操,但…  相似文献   

15.
义不容辞     
赤壁大战后,曹操收拾残败军马返回许昌,经过一段休整,先诱杀西凉太守马腾,接着训练人马,着手部署兵力,准备统一中原。刘备的军队在诸葛亮精心指挥下,攻取长沙、零陵等三座郡城,然后水陆齐头并进,进取西川。消息传到许昌,曹操大惊失色说:“刘备攻占西川,兵强马壮,羽翼丰满,会成为严重威胁,必须趁他实现战略目的之前,彻底消灭他。诸位有什么好办法?”曹操的话刚说完,诏(zhào)书御史陈群站起来献计,说:“我有一计,可以先灭孙权,后吞刘备,各个击破,一举攻取江南,占领荆州。丞相可派大军直逼江东,孙权恐慌,势必向刘备求救。而刘备的目的在于攻占…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第32页的<赤壁赋>注解①的注释是:"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赤鼻矾,并非赤壁大战处."就此,我们产生了疑问,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赤壁有两类,一类文赤壁,一类武赤壁.可是课本注解只提两个地方,与实际不相符,我认为有必要修改一下.  相似文献   

17.
赤壁,这片壮丽的山河注定要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名噪千古。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此。赤壁何指,说法不一。一说即今湖北武昌县赤矶山,与纱帽山隔江相对。北魏郦道元《水经·江水注》:“江水左径百人山(今汉阳县南纱帽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谪居黄州,并非因什么“鸟台诗罪”,而是神宗袒护,将东坡编管在黄州的。黄州自古属于“穷乡僻壤”、“楚头吴尾”、“下等州”。黄州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环境,是流放文武官员的世袭之地。东坡之所以能写出赤壁两赋一词,与他黄州的贬谪生涯和他构建的贬谪文化机体紧密相关。东坡频频登临赤壁,面对江南武昌西山吴王行宫,联想三国赤壁之战,权把黄州赤壁当作盖世英才鏖兵的周郎赤壁,向往英雄事业,写诗作文,“发抒牢骚,假曹周以寓意”。逆境出人才,愤怒出诗人。贬臣东坡成为英雄,流放地黄州成为名邦。古今中外文人,把对周郎赤壁战事,对东坡人生感悟,都倾注在黄州赤壁及其二赋一词上,使得黄州、赤壁、东坡、二赋一词,既是民族性的,又是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9.
《败走华客》选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八十三万人马损失殆尽,他引百余骑在火林中仓皇逃窜,败走乌林。他在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三次“仰面大笑”,笑诸葛亮、周瑜无谋,不在这三处设伏兵,而每次都在他笑声未止,杀出对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中,记载"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是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被迫败走华容道,遇到诸葛亮的三路伏兵。关羽为报恩,放曹操逃出了华容道的故事。可是,能掐会算的诸葛亮怎么会料不到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关羽因为昔日之情会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