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归纳是人类形成假说的一个思维习惯,它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然而,这样的习惯可能不止一种。通过一个修正的沃森实验,思维优先性习惯、预设形成习惯得以揭示。人们的这些"思维习惯"能够帮助我们的有限性的大脑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然而,这些思维习惯也会使我们远离逻辑正解。  相似文献   

2.
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或源于理论的学习, 或始于个人的思索,或出于实践的经验,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些思维习惯。这些思维习惯也常常能有效指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当教师讲解时,学生不看着黑板或凝视一处,我们教师就会认定该生开小差或走神了,这就是我们教育者的思维习惯.其实,常常有一些习惯,我们不以为然.然而作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习惯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某种影响或伤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对不对".然而对于教育者,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辉的职业",这些事情因为联系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以我们必须去认真的思考.因为这些习惯太普遍、太无意,似乎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很少去细想它们的缺失与合理.  相似文献   

4.
德莱教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或源于理论的学习.或始于个人的思索,或出于实践的经验.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些思维习惯。这些思维习惯也常常能有效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但若一味执著于此.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细细想来,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中。有多少阻碍着我们行为的习惯思维……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当教师讲解时,学生不看着黑板或凝视一处,我们教师就会认定该生开小差或走神了,这就是我们教育者的思维习惯。其实,常常有一些习惯,我们不以为然。然而作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习惯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某种影响或伤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对不对”。然而对于教育者,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辉的职业”,这些事情因为联系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以我们必须去认真的思考。因为这些习惯太普遍、太无意,似乎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很少…  相似文献   

6.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有不少人把其根源归结到体制和文化等客观因素上,而我认为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习惯"的误解。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事业的成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孩子的习惯培养已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令人遗憾的是,一直以来人们都把"习惯"养成单纯地解读为行为习惯的养成,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孩子在孩童阶段,或许因为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人在长期的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心理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情感习惯、审美习惯及价值取向等。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不仅在古代文人身上有经常的表现,而且在现代文人身上得到了继承。本文作者把这些共同的心理习惯概括为中国文人的五种情结,即漂泊情结、归隐情结、诗酒情结、乡土情结和悲秋情结。  相似文献   

8.
巴金老人曾经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英国教育家培根也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面对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校数学教研组结合数学学科系统性、逻辑性强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善于系统梳理知识的思维习惯作为一条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来落实.由此,我们确立了"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思维习惯"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经是个孩子.用纯真的童眸观察事物。用稚嫩的童心思考问题.用迥异的想象构建一切……然而。我们长大后。便忘记了我们曾经是个孩子.总把目光放到高处——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习惯来判断孩子的思维习惯。因而。总担心孩子的幼稚、粗浅与偏颇,于是,便习惯于包办代替,甚至于揠苗助长,结果,泯灭了孩子的那份童心,扼杀了孩子的那份童真和童趣.孩子眼眸里的火花不再闪烁.心灵里的生动思想不再闪现.成了一朵朵即将干枯的花儿。  相似文献   

10.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指出了影响人生的几大要素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的"习惯"包括"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又因为是性格的表现,所以也有的说"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潜意识的功能。我们学习游戏、跳舞或做操,是在意识的指导下一次次地重复动作,直到在潜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是艺术教育的灵魂,这些习惯都成为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如何创造性解决问题及有关的思维习惯的障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及道德品质等等,而这些习惯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加强孩子的道德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养成教育的培训。结合教学工作经验,就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培养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只有把尊重每一位教师当作管理者的己任,教师才会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使命,这是传递的关系。课堂的高度在于碰撞学生的思维潜质,在于触动学生探究的情感品质。我们在小学阶段做教育犹如播种,为每一个孩子撒下良好的反应倾向、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种子,撒下这些习惯的种子,其效益远远高于后来的改变习惯。  相似文献   

14.
张玉珍 《考试》2009,(6):62-62
良好的习惯将使人终生受益。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各种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创新思维习惯、合作交流习惯、运用语文的习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兴趣,也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如何改革传统的任务式、套路式、呆板式作业训练模式,使学生通过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规范习惯、思维习惯、探索创新习惯、自我评析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在作业中不断欣赏知识的美、创造的美、智慧的美,进而学会会学、乐学,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课题。我们经过了6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数学作业多元综合训练的方法。以几何教学为例,我们设计了初中几何作业格式(图一),  相似文献   

16.
论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内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内外机制●王东宇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每个人之所以成为独特的个体,就在于他自身特有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习惯与社会的面貌息息相关,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另一个民族,就在于有其特有的风俗习惯、生活...  相似文献   

17.
高度记忆的学习的习惯,其实这之前就需要让我们来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对物理的心理状态,学习的兴趣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无定性且多样性的故事,但同时记忆也是根据重视程度来决定的。在这两个基础之上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形成一个循规蹈矩的习惯,提供多样性、多方面应用、自由选择的方法。如何把短暂记忆的形式转化为无意识记忆方式是我们本次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攀 《中学文科》2009,(3):47-47
仔细认真地研做高考文综试卷,不难发现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与解题能力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良好的解题习惯对于学生提高成绩,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习惯的培养,不是在考查过程中,而应该是在课堂规范、有序、严谨、科学的训练过程中。良好的解题习惯主要包括审题习惯、思维习惯、表述习惯和自查习惯等等。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呢?下面我们做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一、过程评价,培养受用一生的素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成长进步至关重要,课堂上学生的习惯表现为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即"做事"的习惯和"想事"的习惯,我们在课堂评价的维度上特别增设了学习习惯。习惯需要灌输,习惯需要训练,习惯需要引领,习惯需要示范,这一切都要通过课堂评价来进行。我们从六个方面对学生的习惯进行评价:一是预学,根据教学设计,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自学情况,让学生经过阅读,勾画、思考、摘录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在预学新知识中巩固旧知,锻炼思维能  相似文献   

20.
教师,你在习惯处行走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两个字,对我们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好习惯、坏习惯"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然而一个人的习惯,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事业,甚至影响他的一生乃至生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在习惯处行走吗?我们需要时时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