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营销类课程体系是满足社会需要、职业需要和学生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经理论探索和实践表明,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营销类课程体系,首先,应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观;其次,确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营销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最后,根据"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本要求,分析职业岗位群,导出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实施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评价,通过系统化设计来实现营销类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2.
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培养体系重塑,是以营销部门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能力”是营销专业课程方案设计的主线,即营销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能力分析一学习领域中能力的培养体系构建一培养学生能力所需的情境的设计或设置.根据典型工作活动,可以提炼出从事营销工作所需具备的三大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市场分析和策划能力、销售管理能力.营销专业“学习领域”分为职业素养培养、理论课程培养和实践环节培养三部分.职业素养培养主要是根据建构主义的生成性、情境性学习观而设置的;理论课程紧密结合课程中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运用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环节主要是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综合专业能力.在课程科目考核之外,该培养体系还增加了技能级别考核.  相似文献   

3.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维度和范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就是着眼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贴近职业人的成长需要,按照高职学生的职业成长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同时按照行动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地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所在高职院校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分析论述了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课程目标定位、内容体系优化整合、考核体系重建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方法及实践效果。研究表明: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环境监测岗位工作能力,应根据环境监测岗位工作过程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与环境监测类职业工种国家技能鉴定有机结合的课程能力考核体系,设计以环境监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教学项目,实施任务项目推动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建设中,基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企业真实项目及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作为载体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在实施中采取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和在线学习等教学方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软件质量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相似文献   

6.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高职幼师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质量。关系到课程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现。构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学前儿童数学教学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系统化思想为指导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多样化的“结合”为特色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形式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构。本研究以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程为例,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程重新构建成四个教学项目,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将实际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工作过程进行仿真重现,同时对项目教学的任务设置、有效实施和考核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姚君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77-80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立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表现.当前,产业学院课程群协同地方产业发展面临尚未建立常态化课程设计讨论机制、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困境.据此,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课程群协同地方产业发展的建议:课程群建设目标要体现产教融合,凸显岗位适配性;课程群教学模式要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产教融合育人优势;课程群体系建设要做到"过程规范化、内容系统化、调整动态化";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策略,校企联合打造精品教学团队;教学过程"以生为本",构建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9.
考核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具有"指挥棒"的作用。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技能考核方式的考察,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书记官专业"书记官速录技能"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在实践教学、双证书制度、过程考核等方面,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技能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高职教育《化学分析》课程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和实践探索,并尝试"过程考核"进行学业评价的考核方式改革,课程改革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新的模式,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高职的职业性特点。园林与花卉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表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课程体系。该体系有助于知识、能力的对接,工学的结合,更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传统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并对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及实施的保障条件进行了探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调研分析,针对岗位所需能力,明确"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目标,形成"一个融合,两个层次,三个结合"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运用灵活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采取"学习过程考核"、"项目任务训练考核"、"期末综合项目"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达到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要体现岗位能力与课程模块的一致性,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探索高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使其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创设项目化教学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运用任务驱动实施实验一体化教学;以能力为中心,建立多维度课程考核体系。经过3年的研究与实践,我院高职微生物学实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模式已初步构建,并取得成效。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新模式符合新时期高职微生物实践教学新要求,可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6.
"山特产品加工与检测技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围绕"山特产品加工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对专业背景分析确定课程基本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体系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基于山特产品加工与检测技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开展教学,最终以过程导向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职院校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论指导下,探索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改革,通过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构建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以突显课程教学改革的职业性和岗位适用性,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升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服务医药产业发展的能力,为高职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提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应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以及未来职业能力的需要,以强化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职业性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趋势,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材建设、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旨在构建一个崭新的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课程开发步骤、课程内容纳入"六新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方案等方面构建了"662-N61"课程建设体系,使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解决了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生搬硬套、教师因实践能力不足闭门造车等问题."662-N61"课程建设体系的实施可以通过教研并举,线上线下同步教学,以及师生、生生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针对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远离工作世界的弊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建专业能力培养和基本素质教育"两个体系",通过"两类课堂"和"四种教学活动"的教育合力,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二维"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