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电阻率与温度关系的演示笔者为演示金属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演示电表1只、低压学生电源1只、带插芯的日光灯丝一根(可由废旧日光灯管中,把灯丝好的一端轻轻击破灯管而得,由于钨丝易断,敲击时应十分小心)、插座1只(用于安装日光灯丝)、导线若干. 电路及安装:电原理图如图1所示,实物连接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2.
利用DIS传感器、自制螺线管、强磁铁和有机玻璃管等器材,可实现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楞次定律演示实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实验和电磁阻尼现象实验.  相似文献   

3.
1 空气柱的共鸣 我们利用废旧日光灯管制成空气柱共鸣管,较好地完成了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P319,音叉和空气柱发生共鸣的演示。 1.材料 (1)30W断丝日光灯管一支,两端打通,除去管内壁萤粉。 (2)一米左右的乳胶管一根,五号胶塞一只  相似文献   

4.
声音共鸣演示实验的改进恩施一中杨向阳(445000)一、特点取材方便,效果明显,操作简单。二、器材J2462低频信号发生器,乳胶管一米左右,废日光灯管两支,喇叭一个,支架一个。三、制做方法首先用玻璃刀将两支灯管的两头截去,用水把灯管内壁冲洗干净,然后...  相似文献   

5.
日光灯是生活中使用很广泛的照明灯具,是在启动器和镇流器的共同作用下启动并保持正常工作的,具体电路图如图1所示.下面介绍几种不同方法启动日光灯的实验现象,并究其原因.所采用的实验器材是日光灯管(6W)、镇流器、启动器、开关、白炽灯(25W、40W、60W以及150W)、导线和电源(220V)等.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上开发演示小实验 ,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原理清晰 ,操作方便 ,生动有趣 ,效果明显。对激发学生兴趣 ,掌握知识 ,启迪思维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实验 1 演示蒸发现象。器材 :水、酒精。方法 :用手的食指、中指分别在水、酒精中浸湿取出 ,把指头迅速按压在黑板上并移动 ,再离开。然后让同学们观察现象 :酒精很快消失 ,黑板变干 ,水要缓慢些。由此说明 :①液体都能蒸发 ;②条件相同时 ,酒精比水蒸发更快。  图 1  实验 2 演示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器材 :废日光灯管灯丝、2 5V的小灯泡…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物理教材第一册 (必修本 )中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演示 ,只安排了两弹簧秤直接相拉的实验 .我们认为还可安排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规律的实验演示 ,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我们设计的演示实验如下 ,供同行参考 .1 实验器材10 0 m L量筒一只 ,J2 110、5N螺旋弹簧一支 ,J2 4 18电动机模型中的磁铁 3~ 4块 .2 器材准备将磁铁沿着同一 S、N方向 ,试着放入量筒内 ,若磁铁的直径偏小 ,可在磁铁的外表缠上几圈纸 ,使其直径略小于量筒的内径 .为减小在实验过程中弹簧与量筒内壁…  相似文献   

8.
启动日光灯的不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光灯是生活中使用很广泛的照明灯具,是在启动器和镇流器的共同作用下启动并保持正常工作的,具体电路图如图1所示。下面介绍几种不同方法启动日光灯的实验现象,并究其原因。所采用的实验器材是日光灯管(6W)、镇流器、启动器、开关、自炽灯(25W、40W、60W以及150W)、导线和电源(220V)等。具体的实验方法、现象以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讲到共鸣现象时,高中教材(甲种本)介绍了一个演示实验,见图1.经演示后发现,此实验操作要求比较高,而且在课堂内发声太小,效果不够理想,现向大家介绍一个利用实验室原有器材、操作简单、且能听到较强共鸣声的方法。实验器材: 两支频率不同的音叉(频率为256赫的一支,频率为440赫的一支)。实验步骤: (1)把叉股分别从两个箱体上拔下。 (2)把两个箱体开口向上竖直搁置在桌面上。 (3)将其中一支音叉敲击振动后放到箱体上方,则叉股和其中一个箱体内的气柱将发生共鸣,发出较强的共鸣声,另外一个箱体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148页演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采用一条细绳悬挂一根条形磁铁,手抓另一根相同的条形磁铁去靠近它,以演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此实验在具体操作过中有如下不足:在实验时,用细绳悬吊着条形磁铁时,绳子本身产生扭矩力,使悬吊的条形磁铁跟着转动。或有风吹时也会发生转动现象,使学生产生质疑,不大相信实验结果,极大地影响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效果。为了弥补以上不足,充分展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把教材中的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器材准备直径28mm高28mm的圆柱形磁体3个,400mm细铁丝1条,塑料泡沫一小块,…  相似文献   

11.
摩擦发光     
实验准备: 日光灯管、塑料纸等。 实验过程:在暗房间里,一手拿支日光灯管,一手拿塑料纸(包衣物或包食品的都行)在灯管外面摩擦一会儿。你将会看到灯管被摩擦的部位发出淡淡的荧光。  相似文献   

12.
课堂演示实验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器材简单,原理清晰,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一次性实验成功并能多次重复演示等特殊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我们周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东西,可以为我们提供改进演示实验装置的思路.下面以磁铁为例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3.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初中教学园地栏目刊登许亮老师“巧用雪碧瓶做物理实验”一文 ,文中介绍了以废旧雪碧瓶为器材来演示初中物理中的 6个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易得 ,实验现象明显 .教师可在课堂上演示 ,学生也可在课外亲手操作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消除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 ,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该文在介绍用雪碧瓶演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关系”时说 :“小孔的位置越靠近瓶底 (即小孔的位置越低 ) ,水柱喷得越远 ,这一现象有力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学生也会对此…  相似文献   

14.
运动的合成实验演示有许多方法可以实现,本文介绍一种效果好、直观,制作简单方便、充分利用磁性材料黑板的演示方法。1 器材小磁铁,粗铜线(或铁丝),水笔套,腈纶线,胶带纸。2 制作(1)导轨的制作。把粗铜丝制成图1所示形状,并嵌入一小块磁铁(12mm×10 mm×3 mm),用胶带纸绑好(可使导轨附在磁性材料黑板上)。  相似文献   

15.
三叉管在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 ,能使一些演示实验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节省时间等 ,现举例如下。1 H2 S气体与SO2 气体相互反应a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H2 S与SO2 反应装置b .操作步骤。①在三叉管两个支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硫化亚铁固体和亚硫酸钠粉末。②在铁架台上固定好三叉管。③分别在两个支管中滴加稀硫酸。④用橡皮塞塞紧三叉管管口。c .实验现象。在三叉管直管内壁有黄色物质析出 ,管内壁有水珠出现。2 氯气与氢气的爆鸣实验a .实验装置。如图 2所示。b .操作步骤。图 2 Cl2 与H2 反应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涉及到的若干实验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介绍如下 :1 自制水果电池所需器材 :酸度较大的新鲜苹果若干只 (西红柿也可以 )、废旧干电池、J0 4 0 1型演示电表一只 (或“3V”发光二极管一只 )、铜质粗导线适量、导线若干根。制作方法 :(1 )将废旧  相似文献   

17.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及拓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个演示实验,即渗透现象的演示,从1991年版教材至今一直在沿用。作为演示实验应该有教师准备简单、效果明显,在演示时让全班学生能看清楚等特点。而观察渗透现象的实验装置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纸,在教学实验装置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为此,笔者对实验器材等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认识几种磁铁 :条形、蹄形等。2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 :磁铁能吸铁 ;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3 .培养初步的实验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磁铁吸铁的性质。2 .难点 :对学生掌握、概括知识能力的培养。3 .课型 :科学实验课。  三、课前准备物品 :各种形状的演示磁铁各一个 ;每组若干个磁铁 ;每组一盒实验用小物体 (曲别针、大头针、木片、纸片、玻璃片、布、钥匙、硬币、笔帽、小刀、牙膏皮、金属钮扣等 ) ;每组一个盛有水的玻璃杯 ,内装两个曲别针 ;两个水槽。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9.
笔者利用磁铁能在磁性板上留下轨迹的特点,制作了一个操作简单且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现介绍如下。一、制作器材长玻璃管1根(可用紫外线灯管)、钕硼铁2块(1个是小球)、儿童用磁性画板9块、中空塑料管1根(略小于玻璃管)、薄塑料板1块、导轨、木制导轨小车、长方形木支架1个、轻挂  相似文献   

20.
器材: 酒精灯、废日光灯管、胶带、蚊香、火柴、易拉罐、剪刀、水泥钉。制作过程: 1.用酒精灯对废日光灯管两端进行局部加热,直至加热处破裂。2.用一木棒轻轻敲击破裂处,去掉两端,使之成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3.向玻璃管中加适量细纱,用纸团堵住两端倒转几次,刷掉管内壁的荧光粉,再用水冲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