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与长效性,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关键。高校应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队伍的组织体系,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的素质要求,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的培训、督导和管理等方面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性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高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应当最大化的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性开展。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20多年来,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文件,推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但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如学生不信任、缺乏专业性等。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必须在制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筹划。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同辈教育组织诞生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之下,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是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需要,是学生自我教育与同辈教育的体现。高校心理健康同辈教育组织的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一项内容,通过加强建设、注重引导,发挥优势、规避弊端,高校心理健康同辈教育组织日益发展壮大,形式和内容都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点。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此类组织也必将在形式、职能、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循证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循证实践从理论与实践、证据与决策、个体与社会等维度,引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式创新;从突破拿来主义困境、构建本土心理健康理论框架、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等层面,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创新;从构建本土心理健康数据库、建立本土心理健康教育模型、强化科学实践依据、打造专业高效工作队伍等方面,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纳入德育的领域之内。在实际工作中,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最佳结合、协调发展,需要从提高釜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提高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局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育人目标的实现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两者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7,(5):91-94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首要工作,其工作内容重要,任务艰巨。建构主义理论引领下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目标层级化、内容结构化、活动主体化等特征。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围绕学生主体,以实现新生的适应与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服务新生入学适应、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打造心理健康活动等路径,从而促进新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采取有效科学的途径与方法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规范化建设、德育与心育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制、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调研等方面是新时期深入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凸显了青年人的精神危机.从生命教育视野反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在关注生命、回归生命本体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文章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性、整合性、拓展性、立体性入手,构建着重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激发高校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的整体育人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总的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主要包括队伍体系、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心理普查、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等。然而,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还存在着落后的工作理念、不完善的服务体系、专业程度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指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特点以及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辅导员贴近学生,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十分了解,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在萌芽阶段就给予学生及时的疏导,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及时向上一级部门反馈与求助。应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辅助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与学科教育、教育机构以及教育环境之间的协同合作,并整合校内外的力量与资源,开展一系列创新工作。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整合模式,有助于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促进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的习惯性,把大学生培养成适应21世纪激烈竞争的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全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中的指标之一,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科学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搞好学生工作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结合,是以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全面提升为目标的、符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型模式,并可在深化学校学生工作管理改革、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模式机制,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同时也体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指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认识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心理测量工具的不规范、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等问题,提出应该建立正确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等对策,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华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有发展历程、工作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共同点,又在教育对象、工作基础、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存在自身的独特之处.本文以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视角审视当前侨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学生培养的需要.本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出了未来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人员少,结构不合理,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大的局面,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上,一方面在人员培训上,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统一培训体系.另一方面在培养内容上,加强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建立适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主动干预模式要求的队伍.以期实现使高校心育工作者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示范者、支持者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了人才综合素质的下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作为学生在校内的直接管理者和学校各类管理措施的直接执行者,其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学生实现全面成才、综合发展的引路人,必将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工作的促进作用,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日显不足的情况下,朋辈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涵义、特点、实施必要性与可能性、实施途径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驱动力角度可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划分为内驱型与外驱型。面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心理健康教育范式正在寻找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新座标和运演程序,迫切需要实现范式的转换。心理健康教育范式转换的基本路径可以从三个维度上加以阐释:从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为主转向以学生心理发展为本、从主客体性转向主体间性、从封闭“场域”转向生态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