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呼吸是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夸张,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的。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是发声的动力。要想取得良好、美妙、动人的歌唱,必须要有好的气息支持和运用。从古到今,但凡从事歌唱艺术的人都很重视气息。我国自古至今流传着,"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声发。"沈湘教授说过,歌唱的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要想使歌唱的声音具有生命力、艺术感染力,必须用良好气息作为支持。  相似文献   

2.
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没有正确的气息控制就没有好的歌唱,歌唱中应正确、科学地把握好气息。歌唱者要明白气息对于调整正确的歌唱状态、控制音量、拓宽音域、改变音色、矫正读字、表现作品的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和运用气息,较好地把握声乐技巧并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3.
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没有正确的气息控制就没有好的歌唱,歌唱中应正确、科学地把握好气息.歌唱者要明白气息对于调整正确的歌唱状态、控制音量、拓宽音域、改变音色、矫正读字、表现作品的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和运用气息,较好地把握声乐技巧并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4.
歌唱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歌唱方法是否科学、正确。我国著名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的调整与控制在歌唱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只有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调整、运用气息,他们才有可能唱出圆润动听且富有感情色彩的歌声。一、气息运用的基本要求1.音量方面。(1)控制强音时气息的运用。唱强音时,气息既要雄浑有力,使声音能产生充分的共鸣,又要使气息在歌唱的腔体内具有回旋的余地,以达到丰富、适度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5.
声乐艺术有它的艺术规律与科学性。在训练发声时要严格把握科学的训练方法。科学发声法是运用气松开喉,把声音安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其中,气息的训练是首要问题。气息是歌唱的动力与秘密,谁能科学地运用气息,他(她)的歌唱将会持久。将有无限的生命力。这需要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正确的歌唱方法是要有深而松的呼吸支持的。  相似文献   

6.
正确运用气息对歌唱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水平各异,在掌握和运用歌唱气息时存在不同的问题。在歌唱教学中要求有高音、低音、长音、短音、强音、弱音,要表现这些音乐,就需要呼吸机体作出不同的控制,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抓住歌唱呼吸的实质。本文根据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而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地指导训练、分析歌唱气息的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7.
声乐是现代音乐的一种类型,在整个歌唱表演中,气息的运用尤为重要,是整个发声来源的动力和基础,而气息运用的好坏,决定了整个歌唱表演的优劣,气息可以将歌唱表演展现出高山流水般的流畅。在歌唱发声中要控制好气息的表达,正确地运用气息来表达出歌曲的内涵和情感特征,利用歌唱发声中的呼吸和吸气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换气,才能演绎出完美的歌曲,展现出歌曲中的情感特点。  相似文献   

8.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只有科学地运用好气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为良好的歌唱创造奈件。同时每首歌曲(或乐句)的用气细节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歌曲演唱时呼吸的强弱、快慢、缓急要根据所演唱曲目的风格特点作出相应的整体安排布局和适当调整。只有科学、准确、灵活地运用和把握好气息,我们在声乐演唱时才能真正做到气息为声音、为情感服务。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运用歌唱呼吸达到自然歌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不同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呼吸是歌唱的生命与基础。然而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会走入一些误区,有些老师在教学生气息练习时,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虽然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歌唱的正确要求是:呼吸要自然,吸气要用情,呼气要彻底,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作为声乐教师只有秉承着正确的教学要求,才能将自身从歌唱呼吸的误区中走出来,才能引导学生学会自然呼吸的要点,从而引领学生走出歌唱呼吸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曼努埃尔·加西亚(ManuelGarcia)的“声门冲击”理论把声乐训练中的气息训练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气息力是人在歌唱时的发声动力,气息力的训练是声乐训练的重要环节。气息力来源于呼吸,而歌唱呼吸的训练,归根到底也就是对气息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轻声唱法既是一种声音训练方法,也是声乐作品艺术表现手段。在阐释轻声唱法涵义和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在声乐训练中对于心理与生理的调节作用。它能够使大多数声乐学习者较快掌握头腔共鸣的技巧,扩展音域,使嗓音逐步向全声发展。通过轻声唱法的训练,可增强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表现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歌唱艺术是以人体的歌唱发声作为"乐器"而发出优美歌声的艺术。歌唱者既是"乐器",又是"乐器"的演奏者。所以,歌唱的训练就是面临着两项任务:制造"乐器"和"演奏"乐器。而制造和演奏这个"乐器"必须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进行有机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而发声器官制造过程就是发声机能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学前教育五年制大专声乐教学中,应当以“美声唱法”为基础,走“美声唱法”民族化的道路。在教学中应充分借鉴“美声唱法”的发声原理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的发声技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演唱民族歌曲的水平,而且还可创新声乐演唱方法和风格。在教学中需采用“三腔一体高位置”的训练方法,并正确处理好“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艺术与技术”、“以字带声,声字交融”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要想成功地演唱声乐作品,必须做到发声和吐咬字的完美结合,也就是用优美的歌喉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歌曲的内容.由于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大小不同,所以每个人的音质各有其特色,在歌唱中音质又因声带闭合状态的正确与否而产生不同效果的音量.歌唱中正确的呼吸关系着歌唱的成功与失败,歌唱中的“情“使音乐作品获得生命,所以“情“在演唱中又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歌唱中音质与音量、字、气、情是声乐训练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学习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要以中国传统民歌为基础,即在语言上要达到"字正腔圆"符合人民大众的听觉和审美习惯,又要在演唱时融汇中西的科学发声方法美化音色同时在作品风格上要体现演唱个性的多样化。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各种形式的民间音乐中吸取养分和精华,对各民族各类型类民间音乐的表演进行研究,将其表演艺术和歌唱方法上升为理论并应用于民族声乐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歌唱中的喉头稳定问题是困扰着歌唱学习者的一大难题,它影响着歌唱者嗓音健康和歌唱水平的提高,必须引起声乐教学者的足够重视。文章通过对喉头稳定问题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几种解决喉头位置不稳定的训练方法,为保护歌唱者的嗓音和提高歌唱者的歌唱水平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宛梆花腔的艺术特色来源于它特有的机能状态。传统的花腔唱法蕴含着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理论的误区。花腔训练要纳入现代声乐技法的范畴,步入声乐科学的新境地。  相似文献   

18.
颤吟是艺术歌唱嗓音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当前国内声乐界对此问题认识混乱的现状,有必要进一步了解颤吟产生的具体过程与原理,这对促进歌唱技能的发展及改善教学环节和手段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所谓"民族声乐",并非单指传统的民族唱法,而是包含各种地方戏曲、民歌、民间唱法和民族化了的美声唱法等几个方面.我国民族声乐有科学、系统的传统理论和讲究"字、腔、声、情、味"的唱技特点.建立和形成新的中华民族声乐学派体系,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又要借鉴、吸收外国古典和近代声乐精华,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了发展和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呼吸训练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在歌唱中掌握好科学的呼吸状态和精准的呼吸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歌唱时必须掌握好生理机能的训练和强化,掌握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通过长期而艰苦的呼吸与发声训练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