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韦矅的《博弈论》从创作思想到艺术特征都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相对曹魏文学带有一定的保守性,而这也是三国时期东吴文学最为显著的特色。《博弈论》是东吴文学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是建构在马克思主义把人看成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基础之上的文学理论界说,是文学承载并传递一定社会群体的相对稳定的综合观念时所表现出的共性特征;而文学的审美意识与意识形态有着实质的不同,文学的审美意识与文学所承载的意识形态成分并不能整合,文学的审美意识在具象化过程中没有被抽象化和观念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辽文学史料做佚良多,影响到人们对辽代文学的认识和研究。历代学人整理辽代文学史料的建树,主要反映在总集编纂、资料汇缉和书目撰著三方面。近900年来辽文学史料整理的历史呈由散而聚、百川汇海之势。现代辽文学史料整理工作的特点是有全面、系统的规划和统一、科学的规范,出现了一些集大成式的成果,但仍存在某些不足。应提高辽代文学史料学研究的品位,使古籍整理升华到理论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观的萌芽在自然文学时期 ,在神士文学时期则产生了中国第一个体系性的文学思想 :神士的文学观。它由文学的性质观、功能观和审美观三个要素组成。神士文学观虽然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 ,但它对中国儒家以前的文学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并对儒家的政教文学观有极大的启迪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杨逵不仅是以《送报侠》而闻名的小说家,还是重要的文学理论评论家。其带有左翼色彩的文学理念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深化,清晰地呈现出写实主义——文学大众化——草根文学的思考轨迹。杨逵在文学理论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体现了他放眼于台湾新文学运动整体构建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抗战文学研究承接着新时期以来的活跃态势,不仅研究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在研究史料的新开掘方面,纸质史料的新开掘包括抗战时期期刊介绍、文献目录与书目提要、抗战时期期刊汇编、史料丛书与档案披露、抗战文学的作家全集与丛书出版、抗战时期作家佚作发掘整理;而抗战文学史料的数字化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抗战文学研究视野的新拓展呈现出令人可喜的新局面,突出表现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抗战文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战文学、抗日战争与区域文学以及报刊传媒与抗战文学等几个方面。新世纪以来抗战文学研究理论话语的新收获突出表现为,研究者在新语境下对于抗日战争和抗战文学社会性质的重新体认,其中大多是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和反思,以及对于抗战文学审美特征的重新界定。在史料的开掘、研究视野的拓展以及理论话语探讨方面皆有众多有待深入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2000年的香港文学研究,金庸的武侠小说仍为热点.一派认为金庸的作品是"文学经典",另一派则要颠覆它,认为它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这一年,还对余光中暨"沙田文学"及传记文学、散文诗作了独辟蹊径的研究.台港文学教材的编写走向研究的深化和写作的简化.应力求将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史料的发掘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助于学术语境及其范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文学概论》教材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到世纪之交,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具体与普遍、前沿与基础是《文学概论》教材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因为《文学概论》主要讲授文学的元理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从研究大量具体文学现象的基础上提炼出来,具有较大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新的文学实践和前沿理论成果可以补充、完善或更新某些基本原理,但不能替代基本原理。因此,《文学概论》教材在贴近文学实践和体现前沿性的同时,不能丧失作为基础理论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抗战文学研究的历史,概括了其各研究分期的主要特点,并对各时期的研究成果作了较具体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力求梳理出抗战文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对抗战文学研究作一次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把"五四"时代称为思想启蒙时代,把30年代到80年代末称为革命时代,而90年代以后称为后革命时代,那么在20世纪的文学版图上,"五四"文学是在西方启蒙文化的视阈中实践着教育国民与改造国民性的文学目标,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各类政治文化对文学起着规范与制约的作用,这一时代尽管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社会治理意识而言却是在革命理念覆盖之下,文学也就顺应着这一政治文化形态发生着各种形态的叙事变化。而90年代以后,则是商业文化对于文学发挥着主导作用,文学叙事形态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异,随着商业文化的旋律扭动着自己的腰肢。总体而言,20世纪文学叙事形态与文化的关系密切而重要。从启蒙时代到革命时代的转变带有某种急迫或不得已的特征,文学叙事形态也在这种急迫与无奈中发生转型。而从革命时代到后革命时代则是主流政治顶层控制的结果,是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与文学发展到一个特定的时刻所发生的政治文化对于商业文化的主动让渡,而此时的商业文化也正好适应了政治文化的变化需求,因而这种让渡又带有某种共谋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文化史成为一个单独的模块。在文化史中,文学艺术史、科技史、思想史三分天下。科技史、思想史内容相对规整,教学材料比较丰富。而文学艺术史内容无所不包,文学、音乐、美术、书画、影视、戏曲等皆在其中。内容无所不包并不等于教学材料丰硕,因为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并不能直接作为史料。凡此种种,都向历史教师提出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25年来,内地学者在作家作品、流派社团、理论批评、史料整理与文学史、思潮史等多个方面,对台港文学进行了持久、广泛的研究,成绩显著。但作为一门新学科,尚需填补空白,深入开掘,加强史料建设,以使台港文学研究进入相对稳定与更加学术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杨宁 《教育导刊》2004,(20):10-14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时,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Cattell和Spielberger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概念。通常,状态焦虑用来描述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一般为暂时性的。特质焦虑则用来描述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作为人格特质且具有个别差异的焦虑倾向。根据叶克斯一唐德逊(Yerkes-Dodson)定律,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操作,而如果焦虑水平太高,则妨碍操作,长期过高的焦虑则会导致各种身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市场化背景下发生的传媒时代是诗意匮乏的年代,也是想象和秘密匮乏的年代。叙事有秘密叙事和非秘密叙事的区分,文学叙事不同于一般叙事而深入人心的地方,是用想象来隐藏秘密,当市场化的现实多于想象、传媒叙事夹杂着各种日常性和实用性侵入文学叙事时,文学叙事的诗性秘密被削弱了。传媒叙事产生的常常是实在情景,而文学叙事产生的是想象情景,想象情景是不能吃不能用的。一般叙事常常带有文学叙事的因素,又不带有文学叙事的秘密,它们常常歪曲了文学叙事升华生命的诗性情景,将文学叙事变为与现实一致的平庸情景。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的文艺学教材建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到世纪之交再次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具体与普遍、前沿与基础是高校文艺学基础教材《文学概论》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因为《文学概论》主要讲授文学的元理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从研究大量具体文学现象的基础上提炼出来,具有较大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新的文学实践和前沿理论成果可以补充、完善或更新某些基本原理,但不能替代基本原理.因此,《文学概论》教材在贴近文学实践和体现前沿性的同时,不能丧失其作为基础理论的性质.其基本要义便是在中西文论的对话与融合的理论视域中,构筑起富于现代性和中国特色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文学翻译工作者来说,文学研究是从事文学翻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以诠释学为理论基础,在肯定作者本意的前提下,论证了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指出文学研究可以有效地修补译者和作者在历史文化背景和个体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距.在文学翻译的视野下,源语世界的文学研究重在对各种批评方法的合理利用,而译语世界的文学研究则有助于提升译者的文学和语言素养,二者从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为作品神韵的传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学研究过程由读懂,欣赏,论析三步骤而得以实现,读懂是基础,欣赏是必需,论析是必然出现的最后阶段,本文围绕上述三个阶段,作了深入浅出的具体分析,很给人启发。  相似文献   

18.
在谈到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时,人们总习惯于认同这样的观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意思是说,每个人因为各自的家庭环境、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审美修养、人生经验不一样,对同一文学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就会大不相同。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带有文学色彩的课文,虽然不能等同于文学欣赏,但同样也有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问题,而且这种感受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在这里,其实涉及到的是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研究,顾名思义,依赖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的双重探索。而文化研究则是文学翻译研究的必要延伸,其揭示了翻译背后的动态和多元文化动机。借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转向的视角,我们能够更好地研究文学翻译背后的非语言性影响因素。该文将从提出背景,不确定性特征以及对于大众文化的偏爱三个方面证明后现代主义视角与文化视角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刘玲 《文教资料》2011,(5):22-24
纳博科夫被奉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之一,其最广为人知的小说《洛丽塔》更是被评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山之作。戏仿之手法在小说中比比皆是,而本文则从人物形象、叙事结构、魔幻色彩三个方面侧重分析它对童话故事的戏仿,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后现代特征,体会小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