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中的倾听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言说的接纳、理解,还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和自身的唤醒,听到儿童和自己心灵的声音。教师要带给学生以平静和友爱,尊重儿童的心灵世界,创造儿童心灵开启的条件,与儿童在“视界融合”中感受彼此的经验和认识,走向彼此的心灵世界,实现新的意义的开启和发现。  相似文献   

2.
一、以学定教,适时引导。《课标》所讲的“对话”,要求参与对话的双方或多方,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对话”,才有可能发生“感染”、“激活”、“碰撞”等潜藏在学生内心的活动,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离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钥匙.对小学教师而言,仅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准确、明晰、合乎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这样才可能对儿童产生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心灵是一个生命场。心心交融,彼此走进;心心相背,彼此陌生。善待学生,塑造和构建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师就应该要用“心”,用好“心”。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离不开言语。语文教师应对言语有独特的感受力、穿透力和运作力,并运用言语去唤起学生独特的言语体验,去丰盈学生独特的心灵世界,去开启学生独特的心智潜力。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诵读国学经典,既能培养和开启儿童智慧心灵,又能使孩子们长大后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儿童自主发展过程中的领航者,教师要通过语言、环境、活动等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并通过儿童自己去实践完成。传统的师本教育越来越不合实际.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本应由学生自主使用的课堂时空还给学生。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才能更好地改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在教学中能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钥匙。对小学教师而言,仅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准确、明晰、合乎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这样才可能对儿童产生吸引力。教学实践也表明,用儿童化语言上课,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往往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学生吸收的知识信息量多。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小学儿童的心理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精心设计。笔者认为,教师语言儿童化训练应在如下几方面下功夫。一、富有童趣苏联著名的文学家高…  相似文献   

9.
在幻想的世界里,儿童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的舒展,心智也得到了最好的生长,而童话就是这幻想世界里的一员。教师要善用童话,让童话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摸透学生的个性特点,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要用爱的雨露 浇灌着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照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 要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用宽容 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打开 学生的心扉,让他们自由地翱翔,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个学生的教育工作,我认为必须做到“爱心、耐心和细心”三者有机的结合。爱心是起点,是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热爱儿童是教师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师素养的“实质”和教育艺术的“基础”。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成功之处首先都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上。他们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  相似文献   

12.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联系和沟通心灵的桥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仅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具有渊博的学识,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关心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我们应秉持“认同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有了对学生的真爱,教师才会焕发出极大的创造力,把全部智慧和心血无私地献给成长中的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敞开心扉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做到相互理解、信任、沟通,才能最终在彼此的心灵之间搭建起一座爱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童心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 抹去学生心灵的尘埃。如果教师用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知识,用孩子们的心灵去体验知识,理解他们的惊奇和幼稚的思考,理解他们个性化的表述,就能够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心灵的沟通,从而发展学生的天性。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了对话的课堂。在品德课堂中,只有当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你""我"的平等交往的对话关系时,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才能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学生才能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正>善待学生就是善待教师自己。为人师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细心呵护学生的心灵。师生快乐沟通,彼此都会愉快,教师愿意遇见学生,学生也乐于接近教师。彼此愿意遇见,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师生做到心照不宣,课堂上也一定是充满快乐的。课堂上,即使学生没能准确地回答出问题,教师也要平心静气,慢慢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接受出现的问题,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要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与信任,使他们感受到信任,从而克服自卑,树立  相似文献   

17.
吴文添 《学周刊C版》2019,(8):136-13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平台。教师要基于儿童心灵成长下实施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在创设教学情景中促进儿童心灵成长,在语言和思想统一中促进儿童心灵成长,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中促进儿童心灵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53):171-172
师爱,就是热爱学生,教师怎样爱学生,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师爱,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老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最广泛的爱,老师要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对学生,老师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急躁,要充满爱心,以诚相待,对症下药,多启发引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爱相伴,一定可以让孩子充分信任你。教师只有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拨动儿童心弦的艺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象“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象钥匙,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扉;象春雨,滋润儿童智慧的幼芽;象风帆,推动儿童思维之舟在知识海洋里遨游。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十忌。 一忌多而不当。要深钻大纲和教材,做到语言准确恰当。切忌重复累赘,颠三倒四、翻来覆去的讲和“填鸭式”的满堂灌,这将让学生学得沉闷枯燥,激不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8,(7)
对话阅读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共同学习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以对话为媒介进行精神交流、心灵交融的过程。对话阅读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位置上进行精神对话,教师和学生成为平等的主体,双方相互倾听,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