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为邺令,他来到邺后,一不访拜地方三老,二不吃请受贿(huì),三不祷告河伯尊神,而是乔(qiáo)装改扮,暗查私访去了。经过了解,西门豹深知邺郡(jùn)有五大要害,致使邺郡田园荒芜(wú)、民不聊(liáo)生。西门豹为使百姓早脱苦难,大胆改革。他首先废止河伯娶妇;其次责罚奸商,稳定物价;进而严训乡绅(shēn)为百姓平冤(yuān)昭(zhāo)雪;在民心安定之后,引导百姓在漳河之侧筑十二条渠(qú),引漳灌田。这样一来,邺郡振兴待望。可是,西门豹却得罪了地方的三老还有巫师以及奸商。他们视西门豹为眼中钉,肉中刺,相互串通勾结在一…  相似文献   

2.
“两门豹治邺”的故事是颇有戏剧性的。我想,西门豹的斗争艺术就在于他演出了一幕不动声色,假戏真做的喜剧.邺县有一个很恶劣的风俗:为河伯娶妇.那里的统治者——三老、延椽欺骗老百姓说;“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趁机“常岁赋敛百姓”,派  相似文献   

3.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哲学上有神论与无神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斗争,始终反映不同阶级和党派在根本利益上的斗争。法家对儒家有神论、唯心论的批判,是儒法斗争的重要内容。战国初期的法家和杰出的无神论者西门豹,在先秦的儒法斗争中,深深地留下了自己战斗的脚印。《史记》等历史文献中记载着他治邺时投巫修渠的动人事迹。邺县 (现河北临漳县) 地处魏、赵两国交界处。公元前四百多年,魏文侯为了加强边防、巩固刚刚建立不久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权,选派西门豹任邺令。西门豹到了邺县,只见土地荒芜,城市萧条,人烟稀少,一片凄凉。他询问当地父老。回答说:“每年为河伯娶媳妇,可把大家害苦了!”原来,邺县在漳河旁,“漳水悍怒,迁徙无常”,经常泛滥成灾。地方官三老、廷掾与巫婆相勾结,假称只有为河伯娶媳妇,才能免除水灾,藉此年年大肆搜刮民财,并强迫“选聘”穷人的女儿,充作神妇,投入河中。百姓不堪压榨,尤其有女无钱之家,更是纷纷逃亡。西门豹听到后十分气愤。他对父老们说:“下次给河伯娶媳妇时,你们告诉我,我去  相似文献   

4.
河神娶亲     
魏文侯的时候,西门豹做了邺地的县令。西门豹一上任,就到老百姓中去了解情况。有个老大爷气愤地告诉他一件“河神娶亲”的怪事。原来,这里的一些贪官污吏勾结巫婆,造谣惑众,说什么“如果不给河神娶亲,河神就要发大水”。所以,他们每年都要把贫苦人家的女孩子投到河里,给河神做新娘。为了给河神娶亲.  相似文献   

5.
这篇故事的情节并不曲折离奇,它始终是围绕西门豹佯装要给河伯选妇进而惩办了巫婆和官绅的主线进行的。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故事是从西门豹看到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产生疑问开始的。即引出了情节的开端。这部分是通过西门豹的“四问”完成的。一问原由,了解到河伯娶妇之事;二问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八册《西门豹》一文中,出现了三个“闹”字,教学时抓住这一字眼,可以帮助学生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根本原因加深理解. 一是西门豹向老大爷询问邺地荒凉的主要原因,老大爷告诉他“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二是所谓河伯娶媳妇,不过是巫婆和官绅为了骗取老百姓  相似文献   

7.
在揭批邪教"法轮功"的热浪中,我想起了西门豹和“赛先生”。 西门豹,战国魏国邺令是也。他那一出"河伯娶妇",可谓千古一绝。瞧,他是如何惩治邪教的:先不动声色,煞有介事地亲视河伯妇,然后与三老、巫祝、父老说:"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随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入河中"。可恶的邪教教主——大巫妪顿时沉没在波涛之中,一去不复返。接着又复投其弟子三人及三老于河中,要他们"入报河伯",结果只能是泥牛入海。待要廷掾与豪长再与河伯传递消息时,这些平时作威作福的贪官、昏官、庸官们,一看骗术已…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特点,在课堂上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西门豹》一文时,西门豹巧用妙计,破除邺这个地方给河伯娶媳妇的陋习,是该课的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妙计所在呢?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除了西门豹这个方法外,你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破除给河伯娶媳妇这个陋习呢?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一本正经地把自己摆在县老爷这个位置上,认真地思考起“妙计”来。一会儿时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叫手下人在邺这个地方贴满布告,明令禁止给河伯娶媳妇。违者一律下大牢。”有的说:“我要叫卫士把那些装神弄  相似文献   

9.
《西门豹治邺》一文,选自西汉褚少孙为《史记》增补的《滑稽列传》。作为一篇传记文学,西门豹治邺的活动,是全文的中心,而“治邺”的“治”字是行文的线索。全文三个部分,用两个故事组成。一是治俗,破除为河伯娶妇的封建迷信的恶俗;二是治水,兴修十二渠,引水灌田,发展农业生产。这两个方面,从相互关系上看,治俗是治水的前提与关键,而治水是治俗的目的与效果。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问题实质看,治俗是为民除害,治水是为民兴利。但文章却以第一、第二部分作重点,也就是把治俗放到情节结构的中心。因此,西门豹治俗的描写,是全文的主体。本文的写作特色,也主要是从治俗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0.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下一回他要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西门豹》)这是西门豹了解到邺地越来越穷的原因后说的话。《“曲问”方法举隅》(刊东北师大主办的《中小学教师培训》1997年第3期)一文以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范例:板书两个句子——①我也去送新娘。②我  相似文献   

11.
第一场 向老人了解情况景 :一案台 ,一椅 ,台上放有竹简。(幕起 :西门豹伏案深思。卫士悄悄端茶放案台上。)西门豹 :唉——— (长叹 )卫士 :大人 ,您有什么烦恼 ?西门豹 :魏王派我来管理邺地 ,却不料这里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不知是什么原因。 (起身踱步 ,猛转身 ,看卫士。)你去找一位百姓来 ,我要问一问这里的情况。(卫士下 ,西门豹坐下看竹简。一会 ,卫士带一老大爷上。)老大爷 :(跪 )大人 ,您有什么吩咐 ?西门豹 :老人家 ,这里为什么这么穷困、荒凉 ?(走近 ,扶起老大爷。)老大爷 :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怒气冲冲 )西门豹 :这怎么讲 ?…  相似文献   

12.
魏文侯时,邺地民不堪其苦,原因是百姓“为河伯娶妇,以故贫”。河伯就是河神。当地官员认为河伯虽是神,但也和人一样,需要娶妻。这就得为其操办娶妻大事,操办此事除需大费资财外,还有一套隆重的程序:“洗沐之,为治新增绔衣,间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十余日。”河伯娶妇,妇从何来?河伯虽为神,不在神族中娶妇,却要在凡人中娶妇,这是极容易引起质疑的。但这十分浅显的道理却没能成为邺地百姓用以自卫的理论武器,政权的力量在邺地大于客观真理。在相当一段时期中,地方官员竟以“为河伯娶妇”为由,“常岁赋敛百姓,…  相似文献   

13.
《西门豹》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性题材课。课讲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兴修水利的故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其中西门豹为老百姓破除迷信的部分集中表现了西门豹的聪明机智,称得上“一石四鸟,巧妙绝伦”。通过送新娘时简短的几句话,西门豹同时达到了四个目的:救下了新娘;处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警戒了其他官绅;教育了老百姓。对于这样的章,学生充满了兴趣,喜欢西门豹这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14.
《西门豹》一课教学中 ,西门豹惩治恶人的三处语言可谓精典至极 ,既展示出西门豹的智慧 ,也展现了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下面以《西门豹》一课教学为例 ,浅谈研究性阅读中语言感悟的艺术。一、充分研读 ,感悟语言的丰富性阅读是个性化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感悟语言 ,体验情感 ,读是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理解 ,读中品味 ,读中有所感 ,读中有所悟 ,感悟语言文字隐含的深层意义 ,感悟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体会作者遣字造句之奥妙。片断一 :“不行 ,这个姑娘不漂亮 ,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 ,说我要另外选…  相似文献   

15.
《西门豹》     
《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篇幅较长,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利用这个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掌握课文的脉络.(一)把握全文,了解西门豹管理邺地的经过和前后的变化.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经过他的管理邺地变得怎样?根据回答依次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和"每年收成都很好".接着教师追问:西门豹是怎样管理邺地的呢?他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16.
褚少孙,西汉元、成之世为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史记》续补者。褚补六人中有一则“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反映了战国中期魏国变法图强的史实,丰富了《史记》的内容。关于西门豹治邺,《史记·河渠书》有记载,云:“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但司马迁没有给西门豹作传,所以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西门豹治邺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故《史记》在《魏世家》中又记载说:魏“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  相似文献   

17.
西门豹的故事千古流传,自古以来,人们都将西门豹看作正义的化身。在鬼魂信仰观念浓厚的先秦时代,百姓为西门豹立祠,岁时祭祀。在中古时期,西门豹信仰成为邺下居民的一个生活内容,不仅作为求雨、祈子、游乐的对象,甚至以葬于西门豹祠附近为荣,显示出一定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8.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生:惩治巫婆。 师:西门豹是用什么妙计惩治巫婆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话,边读边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思考—— 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相似文献   

19.
日前 ,听一位教师开讲座 ,其中谈到要把课本中的惟一可能还原到生活中去 ,还举了一个颇为生动的例子 :  小学语文《西门豹》中的惟一可能是来了西门豹这个清官 ,而实际生活中多种可能则是不光有清官西门豹 ,还可能有贪官东门豹 ,昏官南门豹等。请学生想象这些官分别会怎样对待邺这个地方 ,然后拿他们与西门豹对待邺这个地方的不同态度相比较 ,学习西门豹机智地惩办地方恶势力 ,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的高尚品质。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实际运用比抽象理论更重要 ,学生应发展得更有个性而非只强调集体观念”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  相似文献   

20.
《西门豹》这篇课文,写了战国时候西门豹在受理邺地时“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和兴修水利,为民造福”两件事,重点讲了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在讲解课文时,我提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1、西门豹到了邺,看到了什么情景?2、西门豹找老太爷了解情况,一共问了几个问题?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