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赞科夫对差生和差生教育问题进行过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提出了通过促进差生的一般发展来克服学业成绩不良的差生教育思想和方法.他领导的实验室的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对于解决差生问题是有成效的.本文以历史的方法,对赞科夫就差生和差生教育问题所做的实验研究及论述加以介绍.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一、差生教育问题的提出和差生的特点;二、传统教学中的差生教育措施;三、实验教学中的差生教育方法;四、差生的含义及差生的发展进程;五、小结.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十分注重转变差生工作的实践和研究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变差生理论。一苏霍姆林斯基转变差生理论的基本点1广泛的“智力背景”是差生转变的基础要做好转变差生工作 ,须先弄清差生“差”的原因和差距所在 ,而后方可“对症”下药。传统的观念认为差生的差距主要在知识量方面 ,因而转变差生的办法是大量的补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却指出 ,教材范围内的知识量的差距只是表面现象 ,差等生和优等生的真正差距是“智力背景”———知识面的差距。这是因为如果学生“学习背景的智力生…  相似文献   

3.
赞科夫是苏联小学教学改革的一位勇敢的开拓者。赞科夫的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注意,他的改革成果在六十年代轰动过世界,他的许多著作很快就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许多国家进行研究。现在我们的小学教学正面临改革。赞科夫的教学改革有哪些能为我们所用呢?看来,他改革的方法论是他取得成果的根本,最具普遍性,也最能为我们所用。特提出三个问题,作抛砖引玉之谈。一、从实践出发我们做一切事情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教学也不例外。但是传统教学却是从本本出  相似文献   

4.
博览书屋     
博学缘于博览《论小学教学》作者:〔苏]N·B·赞科夫/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定价:1100元 N·B·赞科夫是提倡教育促进发展的苏联著名教育家一他的实验研究为教育科学实验提供了范例,他的发展能力的理论对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论小学教学》是赞科夫从1957年开始领导“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对小学阶段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J急结一在这一轮(近20年)实验中,赞科夫初步建成了一种小学教学的新体系。 在该书中,作者论述了小学教学的性质和任务,结合对传统教学体系的批判性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赞科夫是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对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进行了近三十年的研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论思想。今天,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学习和借鉴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思想是有裨益的。 本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迅猛发展,教学与发展已成为全世界教育家密切注意的问题。赞科夫在理论和实践结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总存在着一些思想品德、学习都比较差或缺点较多的学生。这些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平时总会给班级工作添麻烦,考试拖班级、年级总成绩的后腿。这样的学生往往叫老师心烦、家长心焦、社会心忧。当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中小学教育中,忽视差生教育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差生真的天生就差吗?无法教育吗?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苏霍姆林斯基的“差生”教育观是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亮点。他从人道教育、和谐教育理论出发,把“差生”分为“思维尚未觉醒”“天赋尚未发掘”和“学习有困难的”三种类型,要求教师要善于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和“隐性天赋”,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差生”转变。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对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精神有借鉴、参考价值。只有成功转变“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赞科夫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赞科夫领导的"教育与发展"研究室,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构建了独树一帜的教育理论,即发展性教学理论,对前苏联及世界各国教育界影响颇深。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第一,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受维果茨基的"最近...  相似文献   

9.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一个善于洞察儿童心灵,探索儿童精神世界的教师。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卡连柯、赞科夫和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又长期坚持教育实验,坚持在小学上课,探索改革中小学教育的道路,从而形成了具有他本人鲜明个性的、新鲜的、富有实践活力的教育思想(包括儿童观)。 在儿童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如果说卢梭的儿童观是对“儿童的发现”,那未,阿莫纳  相似文献   

10.
<正>列·符·赞科夫(1901—1977),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与其他教育家相比,赞科夫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几乎终生都在从事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换言之,他的研究成果多是从实验中得来,所以极为严谨、坚实。1917年,赞科夫17岁,中学刚毕业,即担任了一所乡村学校的教师。后来,他又在儿童农业营(国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98年推出了(GX)实验与MM教育方式两个专栏,现在又有幸向人家介绍“935实验”.这些成果足否可以作证:数学教育改革形势很好,数学教育实验大有可为?差生(或称后进生)问题是世界性的教育难题,数学差生问题更是难中之难,有人把它比作数学教育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想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多年来,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断探索、反复实践,《数学教育学报》在近两三年里就曾刊发过“分层次教学”、“小雨点”等实验;“差生心理问题”、“差生性格特征”等理论探索.至于从转化个别数学差生到较大面积地提高差生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一位出生在农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并一直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家.他早在大学学习时,就确立了自己坚定的教育信念,即坚信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坚信孩子的可教性;他立下誓言,要在农村学校工作一辈子.事实证明了他的忠诚.帕夫雷什中学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在苏霍姆林斯基的领导和亲自实践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教育实验学校.于是,许多学校用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吸引苏霍姆林斯基去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诗人的琴弦就会发出美妙的乐声。"我教了近二十年的作文,一直坚定这个信念,想方设法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不断地挖掘每一位学生创作的源泉。尤其对那些所谓的作文差生,我经常强调"作文就是让感情的潮水尽情地奔涌"。经过实践,不少学生还真写出比较动人的作文来。下面这几篇"奔涌"出来的作文,就充分说明了"作文原本无差生,阳光底下都灿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教育家强调在教学中发展智力的重要性,提出发展智力是更为重要的,或者提出应当把发展智力放在第一位。但是,他们都不是把知识和智力对立起来讨论的。例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批评传统教育偏重死记硬背,学生的思想缺乏灵活  相似文献   

15.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阶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采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搞教育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许多教师对如何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颇感困惑,而教学反思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它不仅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而且能帮助教师步入学者型教师行列。  相似文献   

16.
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的情感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一)情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学生养成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过程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实施的过  相似文献   

17.
布卢姆的教学理论与差生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卢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教学理论一经问世,便在我国和其它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教学理论及其实践能有效地解决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差生问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综观布卢姆的教学理论,不仅提出了与传统学生观花然不同的“新学生观”,而且其教学理论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教育目标分类、掌握学习、教学评价也都纪含了丰富的转化差生的教学思想.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和借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差生问题,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一、布卢姆的“新学生观”布卢姆提出的“新学生观”是…  相似文献   

18.
赞科夫与凯洛夫的学生发展理念都是非常著名的。论文通过对二位教育家的学生发展理念的内涵、目的与任务的完整阐释,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合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转变差生,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差生大致可分为双差生(指成绩和个体品德都较差的学生),单差生(指成绩较差,个体品德还可以的学生)。其中单差生大体还可分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20.
博览书屋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作者:[苏]阿莫纳什维利/朱佩荣译/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定价:51.00元 阿莫纳什维利是继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之后苏联的又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便致力于长年的改革实验,创建了他的被称为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又称作以实质性评价为基础的教学体系。1964年他在格鲁吉亚创办第比利斯第一实验学校,从取消传统教学中的分数、改变师生关系入手,开始长达数十年的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的实验。此“三部曲”,就是他在小学阶段实验成果的结晶。在这三本书中,作者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他和他的学生们在小学四年里的教学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