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是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滕锐  张平 《传媒》2021,(20):94-96
全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融合形态,彻底革新了新闻生产理念与舆论传播生态,构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征的"四全"新闻舆论传播体系."全程"媒体实现了新闻全程的媒介参与;"全息"媒体创新了新闻呈现的表现形式;"全员"媒体优化了新闻生产的资源联动;"全效"媒体提升了新闻传播的精准效能.体现出新闻舆论与媒介资源的互通互融,是实现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行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媒体融合,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随之改变。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时代,面临着内容、技术、理念、人才等多方面的变革。在此背景下,编辑想要在全媒体时代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进行角色重塑和能力提升。本文就全媒体时代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提出了全新的"四全媒体"论断: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带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1]。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各个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档案工作者也应顺应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互联网时代,技术赋能让新闻生产逐渐往多样化发展。在这个主体、渠道、形式和内容均多样化的传播背景下,地方媒体面临影响力与传播力缺失的危机。因此,如何在多样化的新闻生产中重新找准定位,不仅是媒体融合提出的要求,也是地方媒体在当今时代的生存发展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四全媒体”为各媒体发挥优势的生产方式、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也成为地方主流媒体重拾优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才能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在我看来,全媒体传播体系必须具备与社会各种资源广泛对接的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郑宁 《青年记者》2020,(1):16-18
建立一个由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生态治理体系,成为我国网络治理的新理念。2019年,随着5G、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发展,媒体融合态势逐渐加深,全媒体时代即将到来。具有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个特征的全媒体时代改变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我国媒体人将面临更多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2021年,中国媒体产业继续推进融合发展,媒体技术创新实践日益丰富。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当下融合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为框架梳理过去一年的媒体技术进展。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在技术应用能力上仍存在显著差异。"全程"和"全息"的技术探索属于媒体行业内部的迭代,"全员"和"全效"的技术创新则已超出行业既有范畴,亟待跨行业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9.
宋春风 《传媒》2021,(2):18-19,21
5G时代技术带来的大带宽、万物互联和低时延能力,丰富的媒体内容、海量连接和沉浸式用户体验,赋能媒体新的生产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李鲤  吴瑾 《中国记者》2020,(1):62-66
"四全媒体"格局下,主流媒体以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创新实践的契机,探索新时代全媒体融合转型的进路。具体表现为:新闻生产流程全方位、全流程,构建"全程媒体";新闻传播方式数据化、沉浸化,打造"全息媒体";信息传受关系多元化、协作化,形成"全员媒体";信息传播效果精准化、聚合化,实现"全效媒体"。  相似文献   

11.
卢剑锋 《传媒》2023,(20):24-26
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形成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已经建立起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和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和传播链条。当前,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度转型发展阶段,我国各级媒体持续推动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在融合发展中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那么进入全媒体时代,黑龙江省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如何,地方性院校是否需要开办相关专业培养新媒体人才,是从事新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近期,笔者通过全国、全省多方数据调查,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翔 《新闻战线》2020,(4):108-109
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必须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重庆广电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开展“四全媒体”研究建设、构建“四力”高地,面对挑战“燃”起来,适应传播环境变化,重视新媒体运营,使巧劲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冲击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兴媒体的特点,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是摆在包括企业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面前的共同课题。本文对媒体融合下大数据支撑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路径展开探索,从新闻生产、舆情分析、意识形态、品牌建设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调试,在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快速崛起,舆论场发生巨大变革,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传播手段多元、传播技术快速迭代、主流舆论面临全新挑战,从内而外,加快媒体融合成,成为城市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面临的紧迫问题,正因为如此,城市台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深刻理解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才能把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全媒体"进一步阐释为"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在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时期对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下"四全媒体"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媒体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概念,对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来说,这是一组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受到原有机制的制约和影响。"四全媒体"的框架下,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机制亟待创新与建构:全方位、全流程关注与报道社会重大事件,实施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再造与优化,构建"全程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或新闻消费需求,打造"全息媒体";形塑传受一体化、混合型角色,强化大众参与感、体验感与社会责任感,推动"全员媒体";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和效能,实现"全效媒体"。  相似文献   

18.
刘嘉 《传媒》2019,(9):75-77
当前传统文化的传播普遍存在融媒体思维缺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播空间局限、优质资源浪费、效益意识薄弱等。全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传播需要综合运用新技术,实现全息、全员、全程、全效传播,激发受众互动参与,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付圣 《今传媒》2022,30(1):8-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概念,对新闻传播学界来说,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四全媒体”凭借其独特的时空、内容、表现、效率以及互动优势,给传媒生态带来了重大革命。在“四全媒体”的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程序、受众阅读率、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和传统媒体经营管理方面面临困境。传统媒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下向“四全”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需要优化媒体制度建设、强化互联网思维、并不断增强社会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沈延凝 《视听》2022,(3):162-164
央视新闻的航天报道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个方面均有良好表现.一是全时覆盖事件始末,及时反映最新进展,做到全程报道;二是全渠道分发、全媒体呈现多元全息的报道内容;三是构建集体记忆,巧用交互传播,实现全员参与;四是以独特视角切入,以细致情感引发共鸣,实现全效传播.在航天新闻报道实践中,主流媒体应运用高新技术,借助话题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