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德凌 《图书馆杂志》2007,26(12):69-75
郑玄所作《毛诗传笺》是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其版本流传问题极为重要.《毛诗传笺》的版本可分为三大类一为唐及唐以前写本,一为唐宋石经本,一为宋及宋后刻本.现据相关资料考察《毛诗传笺》的版本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2.
骆伟 《图书馆学刊》2002,24(3):59-60
《穆天子传》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重要典籍之一,经清代著名学者黄丕烈校跋,更视为古籍中的珍本。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现存世的黄氏校跋《穆天子传》出现了三种版本。考评这些版本的真伪,对维护黄氏校跋的纯洁性以及版本学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小成 《兰台世界》2009,(11):54-55
在《易》学发展史上,王弼的《周易注》及其《周易略例》对后世的义理易学影响是深远的。在其论著的流传过程中,因其影响巨大而版本亦为繁多,本文仅以史志目录等文献梳理提要,明晰王弼《周易注》版本之流播脉络,以清学术之源流。  相似文献   

4.
晋葛洪撰著的《抱朴子》是中国道教史上一部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它阐述的神仙道教理论,集早期道教思想之大成,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历代学者从哲学思想、文学思想、美学思想以及艺术表达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但目前学界对《抱朴子》版本尚未见深入的专题性研究。版本研究是《抱朴子》研究的基础,也是《抱朴子》研究的薄弱环节。论文对前代《抱朴子》版本研究情况作全面的回顾。在此基础上探讨《抱朴子》的成书及原始版本,通过对历代史志及官私目录的调查以及对存世版本的目验,理清《抱朴子》版本刻、存、传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5.
汤用彤毕生尽瘁的《高僧传》整理与研究,是其治佛教史的起点和基石,从中也体现出汤用彤为人为学的根本精神.基于对汤用彤全部已刊著述和未刊手稿的研究,本文梳理了汤用彤整理《高僧传》的始末及其治学方法,比较了现行汤校本《高僧传》的所有版本,并就近年来的一些商榷文章,解答了关于现版《高僧传》整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学界聚讼不已的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孙奇逢《理学宗传》三易其稿,历时三十载而成,是其学术代表作。然而,《理学宗传》的版本流传情况,学界鲜有研究,很有必要去开拓。是书付梓过程之不易,孙奇逢治学之艰深也值得我们仔细体味与学习。同时,也希望通过对《理学宗传》编撰、成书付梓、版本源流等情况的梳理与考证,为有志于孙奇逢《理学宗传》及其学术思想研究的学者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深入,对《白居易集》的版本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基本集中体现于版本的考索、比勘与校对,而对《白居易集》各种版本的流传情况及影响较少关注.鉴于此,从两个方面入手考察了《白居易集》版本流传及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景定建康志》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方志,是宋史研究与宋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而其版本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却显得断续复杂;有鉴于此,我们对《景定建康志》的版本流传,加以梳理和考证,以备时察。  相似文献   

9.
讨论《说文解字》的历史,不得不涉及《说文解字五音韵谱》,而学界对其成书、流传等基本情况尚且缺乏足够的了解。李焘撰写《五音韵谱》,有初稿、修改稿之别。修改稿因内容完整、便于查阅,广为流传,后人甚至以《五音韵谱》为大徐本本身。本文作者曾经全面调查相关版本,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初稿、修改稿体例的不同特点,说明修改稿盛行的原因及其版本在《说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墨子》的流传与墨家学说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汉代中期以后,墨学由“天下显学”沦为民间私学,《墨子》流传即趋于式微。从文献记载和地下考古看,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校勘的先秦竹书本《墨子》71篇,是后世历代刊行的《墨子》的最古祖本,然已非完本。其后重要的《墨子》版本有:西汉卷书本、魏晋分章本、隋唐写本、宋刊本、明《道藏》本、明嘉靖本、清经训堂本和《墨子间诂》本。明代以前各重要版本绝大多数已亡佚不传;明《道藏》本及以下各重要版本多保存完好。集众家之长的孙诒让《墨子间诂》本则是《墨子》版本中最好的版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贾谊《新书》版本流传的分析,概括出《新书》版本系统的承传渊源及版本之间关系,介绍了有代表性《新书》版本的特点,梳理出该书版本的框图,为今天《新书》的整理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孙麒 《图书馆杂志》2015,(2):101-107
王元贞本《艺文类聚》刊印于明万历年间,学界历来颇存非议,认为其妄删"臆改"之处甚多。研究发现其底本为胡序本,刊印时曾参校过该书其他早期版本,又利用四部常见典籍及唐宋类书进行校勘,且自问世后屡经翻刻。是其底本可考,校勘有据,流传有序,在《艺文类聚》版本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北宋哲学家程颐不仅是理学鼻祖,同时也是易学大师。通过立足《周易》卦象体系,程颐由时以论理,由象以论时,对此视域距离进行了跨越,对卦象中所隐藏的时空中人类生存处境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檀晶 《图书馆杂志》2006,25(4):69-73,28
陆云作为西晋代表作家之一,其文集的版本流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宋代徐民瞻搜集整理的《晋二俊文集》本《陆士龙文集》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宋版书之一。有明一代对陆云文集的流传作出了巨大贡献,清人和近现代人又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其作品进一步整理,从而使其作品得以更好地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15.
《大越史略》(简称《史略》)是现存最早的越南人所作通史性著述,历来为治越南史学者所关注。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史略》均是经《四库全书》编者改订的题为《越史略》的诸版本,而未注意更为原始的题为《大越史略》的版本。笔者将近期查阅到的《大越史略》抄本与四库本《史略》比对,发现该本当是已知的现存唯一未经《四库》编者修订的《史略》版本。本文结合此新发现抄本,对《史略》的版本与流传、成书时间与作者、《大越史记》和《大越史记全书》的关系等若干问题进行再探讨,以期得到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西汉扬雄模仿《周易》经传而创作《太玄》,但《太玄》在体例上的经传和《周易》并非一一对应。晋代范望以传附经后,将《首传》辞放在《太玄》正经前面,更给后来者在区分本经和传文上带来混乱,故本文对此梳理,以辨证《太玄》本经面目。  相似文献   

17.
明治时期是日本王学的高峰,王阳明文献在日本流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人物的翻刻、评注、选辑,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版本特征,阳明的文学创作与哲学思辨在国内外形成了两个传刻的倾向与线索,在日本学者对阳明文献的重刻与编辑中也逐渐形成了哲学文献与文学文献的传刻途径,反映出王阳明文献在日本的文献接受与日本本土的文化语境紧密结合。论文关注明治时期日本学者对王阳明文献的翻刻与接收,主要考察日本学者对王阳明文献的整理与编撰,探讨王阳明文献在日本学界与社会的流传版本及文化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汉扬雄模仿《周易》经传而创作《太玄》,但《太玄》在体例上的经传和《周易》并非一一对应.晋代范望以传附经后,将《首传》辞放在《太玄》正经前面,更给后来者在区分本经和传文上带来混乱,故本文对此梳理,以辨证《太玄》本经面目.  相似文献   

19.
张升 《图书馆杂志》2001,20(7):55-57
胡道静先生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富有学术价值》一文中指出:《存目丛书》所收的《名公书判清明集》为明张四维辑、盛时选校刻的《永乐大典》辑本,学界一向认为辑《大典》佚书始自清朝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一发现,推翻了乾隆以来关于《大典》辑本产生时代的错误认识,对我们研究辑佚学及《永乐大典》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胡先生关于此书的介绍比较简单,而各家目录对此书的著录又颇多矛盾之处,因而有必要对其版本及流传情况作一番梳理,以期引起学界对此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国内最近出版的有关《易经》研究的著作,令人瞠目。笔者最近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大致有30余种。主要有:《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周易古史观》(上海古籍)、《周易论疏》(中华书局)、《易小传·周易通解》(文物)、《周易消息》(文物)、《船山易学研究》(华夏)、《易图的数学结构》(上海人民)、《周易纵横录》(湖北人民)、《易学哲学史》(上册北大)、《周易讲座》(吉林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