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婕 《新闻实践》2013,(7):47-49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时政新闻是新闻栏目的“主菜”.随着电视新闻的不断变革,时政新闻的总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仍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之处.时政新闻程序化、严肃化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视传播率和受众到达率.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推进时政新闻改革,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需要从“细节”上寻找突破口,并将这一理念运用于时政新闻的多种报道方式中,以此来实现视听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时政新闻的创新 时政新闻的创新要着眼于主流。时政新闻具有题材重大、参与层次高、新闻性和权威性显著的特点。能较好地满足受众“大事的知情者”的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决策。时政新闻又是主流媒体舆论宣传的主阵地.理当报道主流信息,拥有主流受众,占据主流市场。形成主流品牌。其中报道主流信息是其他要素形成的前提。在这方面.我们要注意体现主流视角、民生情怀、时代印记和开放心态。  相似文献   

3.
时政报道是党报、党刊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也是党报、党刊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的主打“产品”。然而,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时政报道的约束相对较多,难以创新,其老套陈旧的表现手法,枯燥乏味的新闻语言,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削弱了时政报道自有的影响力,一直为许多受众所诟病。  相似文献   

4.
地方党报是地方性主流媒体,而时政新闻占有重要版面。如何使党报与读者之间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进一步贴近,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应以创新来提高亲和力,增强党报的平民化色彩,通过“三贴近”,来赢得群众信任,保持生机和活力。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洪锋 《新闻世界》2008,(9):44-45
如果将都市报比喻成一个从党报党刊盛行的时代杀出来的“草莽英雄”的话,社会新闻就是它的“独门武器”。如今。在受众群体层次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都市报追求主流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其显著特征就是不断加强对于时政新闻和财经新闻的报道力度,并逐渐取得良效。但,是否追求主流就应该忽视甚至舍弃社会新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报道时政新闻一直是党报发展的优势,也是党报“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时政新闻的处理过程中如果方式“过硬”,“文件化”或者“讲话化”,这种优势也会成为党报前进的包袱和障碍。得到受众关注和理解的新闻才是好新闻,如果受众不关注,就不能起到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增加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就需要转变思路,“顶天”的同时,也要“立地”,软中求硬。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是党报发挥主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报都非常重视。目前,很多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有的新闻还往往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口气,不仅达不到传播的效果,甚至会让受众产生抵触情绪,“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现状让时政新闻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党报大多是由时政新闻来唱主角的。包括工作性报道在内的时政新闻(以下只称“时政新闻”)是机关报的优势,相对于其它报纸而言,有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机关报一直在受众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其它都市类报纸难以望其项背。因此,做强做大机关报的时政报道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晚报、都市报加大了时政、经济报道的分量,力图达到“报道主流新闻,影响主流读者”的目的。然而,与报道此类新闻历史悠久、驾轻就熟的党报相比,都市类报纸还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要么落入党报报道的窠臼,耗用大量版面又彰显不出自身特色;要么蜻蜓点水般抓不到要领,报道远远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努力探索时政经济报道的新路子.成为许多都市类报纸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报特别是地方性党报时政报道程式化、新闻性差、读起来令人乏味,成为读者和报纸的共同负担,这是许多地方性党报长期以来面临的共同困惑和尴尬。在当前传播手段不断创新、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新形势下,如果不对时政报道进行有效的改革,将极大地抑制党报的活力,大大降低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发挥“喉舌”功能,这是党报与生俱来的使命。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党报要不断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巩固和重塑“主流媒体”的地位和传统优势,就必须改革创新时政要闻报道,让过去程式化的时政要闻紧扣时代脉搏、融入时代元素,主动适应读者口味、不断锤炼精品力作。这也是新时期传统媒体改革创新绕不过去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多年来我国各级党报恪守“喉舌”这一社会角色,面向固定的受众群体,固守着“官办、官订、官阅”的传播体系,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这就使得党报主流媒体传播的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重要信息并没有最广泛地面向最广大的受众群体,同时也使得党报特别是地市党报在增强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党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既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又要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民生化表达。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详细阐述了党报进行时政新闻民生化表达和报道的策略,最后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14.
如何改进、创新时政要闻报道,一直是摆在党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厦门日报》努力在时政要闻报道上做好"加减法",实现"浅阅读",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都市型党  相似文献   

15.
<正>市级党报时政新闻,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反映社情民意的重大责任。那么,如何做好市级党报时政报道呢?笔者以四川《广元日报》为例,从时政新闻写作、编辑、版面配置合成、版式等维度,略论做好市级党报时政报道路径。一、时政编辑是关键常言说,时政版是一张报纸的脸面,必须用心用力用情“装饰”好这张脸。要做好时政报道,时政编辑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些关键角色,需具备四大素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的创新时政新闻的创新要着眼于主流。时政新闻具有题材重大、参与层次高、新闻性和权威性显著的特点,能较好地满足受众"大事的知情者"的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决策。时政新闻又是主流媒体舆论宣传的主阵地,理当报道主流信息,拥有主流受众,占据主流市场,形成主流品牌。其中报道主流信息是其他要素形成的前提,在这方面,我们要注意体现主流视角、民生情怀、时代印记和开放心态。要坚定不移、大张旗鼓地积极宣传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成就、重大主题、重大  相似文献   

17.
在新兴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深度融合是方向,党媒时政报道如何守正创新,成为党报转型顺势而为的重要引擎。多年新闻实践表明,党报要有"大时政"视野,以思想高度为根本,深耕内容是王道,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充分挖掘隐性新闻,扛起党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1]的使命和责任,让党报发出更加铿锵有力的"主流声音",让时政报道更具影响力、传播力,更"吸粉"。  相似文献   

18.
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是党报主题宣传的重要机遇,不失时机地做好党代会报道,不仅是党报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同时也是凸显主流媒体地位、彰显党报影响力的大好时机。当前,传播形态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和市场碎片化给党报报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地方党报,《大连日报》的体育报道一贯以踏实稳重、真实可信的口碑得到受众的信赖。但我们在服务性和趣味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大连日报社委会近期关于“树立民生时政报道观,办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党报”的研讨,为地方党报怎样做好体育报道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大事看党报”解析构建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报尤其是省委机关报,如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以增强公信力来提高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以为从事关党和国家大局及对人民群众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大事”报道做起,是现阶段党报构建公信力的一个抓手。以“大事”报道构建公信力,是党报成为主流媒体的根本途径多年来,党报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