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女性主义意识逐步觉醒的年代,我国“她综艺”的热度随之水涨船高,女性追求性别平等、寻求自我表达的欲望愈加强烈,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正在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听姐说》作为我国首档以女性主义为批判视角的网络脱口秀,为“她综艺”的女性主义话语表达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听姐说》节目女性话语传播内容,探究女性在家庭和职场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听姐说》的女性话语传播方式,建构新时代女性多元化形象。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她综艺”的女性话语传播困境,包括平民女性的缺席、女性成长的忽视、母职惩罚的掩盖等,并提出解决脱口秀女性话语传播困境的解决方法,即重构平民意见领袖、拓宽节目话题范围、引导观众展开母职讨论等。  相似文献   

2.
李泽鹏 《青年记者》2022,(22):65-67
在当前的综艺市场中,以女性视角书写女性故事、以女性议题彰显女性力量的“她综艺”强势崛起,成为一种日渐主流化的综艺样态。然而“她综艺”在走向综艺市场中心时,内容形态的多样化与创作样态的丰富化并未带来持久影响力,这一现象倒逼综艺市场思考“她综艺”创作中的困境地带与优化空间。本文认为“她综艺”存在四重困境地带:文娱拟象与现实真相之间的断裂、打破刻板与塑造刻板之间的冲突、全时窥视与情感劳动之间的剥削、原生综艺与衍生综艺之间的游离,为“她综艺”的改进提供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萱  张静璐 《采.写.编》2021,(11):107-108
《中国青年报》在国学版块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古代女性人物,并以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模式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解读.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对于古代女性人物的内容报道,总结出其建构的女性形象,并以此分析《中国青年报》在建构古代女性形象时呈现出的特点,以期为其他媒体在报道相关内容时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各类女性期刊蓬勃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既彰显个性特点又引导舆论,宣扬主流价值观,从而建构起积极的女性形象是制胜的关键。《中国妇女》关注女性的命运,成功塑造了积极向上、有主体意识、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对女性积极形象的塑造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秋萍 《东南传播》2022,(6):112-113
近年,随着“她经济”的崛起。以女性视角为主体的“她综艺”孕育而生,成为综艺市场突破的新方向。2021年各大平台推出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她综艺”节目超过20档。在竞争激烈的女性市场,“她综艺”需要深入挖掘女性题材,寻求“破圈”切口,体现多元化的女性价值,向社会全面展示新时代女性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以情感的回归诠释身体的出轨、以形象的美化提升性别的意识、以情节的延展深化悲剧的内蕴,是2011版电视剧《新水浒传》塑造女性形象的基本原则,具有值得注意的女性主义色彩。这种改编迎合了当前女性情感表达的需求,凸显了女性文化张扬中的性别冲突,呼唤当前社会环境下女性文化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她经济"的发展,女性在综艺市场上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女性综艺势头迅猛。虽然她综艺以女性为主要受众,但是在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还是没有摆脱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期待,女性的出场呈现定型化。在她综艺中当女性表达自由思想时,会产生话语介入的矛盾。一方面女性想颠覆以往男权社会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期待,一方面又在迎合男性期待的女性形象,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心理。在本文中,笔者以芒果tv的《我家那闺女》为例,来分析现在的她综艺中出现的同质化现象,并根据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些许见解。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别”通过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性别的区分,强调了性别的社会建构性。《申报》作为上海近代发行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报刊,其中对“3B原则”中的美女形象运用也使其成为商业报刊经营的成功典范。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经典,且深入人心,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消费文化,也实现了对于女性这一社会性别的建构。通过长期的熏陶与浸染,画报女性的形象得以固定,完成了一种消费文化下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9.
王施施 《东南传播》2021,(3):133-137
2020年夏天,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引爆全民狂欢,其对"30+"女性的关注填补了中年女性在媒介形象建构中的空白,所呈现的多元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刻板成见.然而,在深入剖析节目对"姐姐"这一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建构以及节目背后各方权力关系的博弈后发现,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父权社会中,该节目遵循着一般明星真人秀制作的话语秩序,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仍建立在男性审美的话语体系内.实际上,节目乘着女性主义的东风,复刻时兴的女团选秀模式,其光鲜的女性主义外套下是资本建造的文化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郑妍 《视听界》2004,(3):38-39
《中国妇女》杂志在2001年上半年针对女性,策划、组织了有关女性和大众传媒的问卷调查,当问到“您是否认为大众传媒存在对妇女的偏见时”,81.96%的人认为“存在”,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02%,还有7.69%的人表示“没有感觉”。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天的大众传媒仍然是男性话语占据着主流地位,对女性的形象塑造和符号认知也仍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打上了男性话语的烙印。本文主要对电视上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考察男性话语系统中女性荧幕形象的塑造和诠释。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形象是电视荧幕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闻报道、广告,还是电视剧,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观察类综艺2.0时代到来后,主打情感互动的节目呈井喷式发展,此类综艺如何在同质化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难题。随着《我和我的经纪人》《令人心动的offer》等节目的热播,观察类综艺逐渐由情感类转向专业类,在题材、结构价值等方面有所创新,打破了"秀"的痕迹,但拓展空间还有待挖掘。本文以浅析《令人心动的offer》节目的创新突破,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提出观察类综艺节目发展的突破口与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聚焦女性为主的“她综艺”迅速席卷各大平台。“她综艺”爆红的背后,离不开节目优质且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内容,但目前学界对“她综艺”的共情传播研究并不完善,因此本文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出发,探讨“她综艺”的共情传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良友》画报的广告为研究对象,将它置于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品经济中心的上海时代背景之中,分析其对女性形象建构下的身份认同。《良友》画报广告对女性在建构符号下的身份认同表现为作为审美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作为贤妻良母与职业女性的角色身份认同以及作为时尚的阶层身份认同。传统与新型交织并存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男权话语依附下一定程度上女性地位的提升与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4.
杨娜 《新闻世界》2009,(5):95-96
在运营商业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大众传媒为迎合女性受众,塑造出一批与男性“平等”的新女性形象。但是,由于受到中国中性化、贵族化等特殊女性主义的影响,媒介在塑造这类女性形象时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度拔高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地位,及片面地将“女强人”、“铁娘子”等女性形象塑造为女性楷模,轻视家庭妇女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以男性话语为传播中心的大众传媒领域,女性报道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媒体中的女性形象被有意无意地歪曲。近年来兴起的所谓“第三类女性”报道是以介于家庭妇女与职业女性之间的“第三类女性”为对象的报道,她是男性理想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自我理想形象的融合。这类报道对于在大众传媒中重新建构女性形象、维护男女两性平等、女性意识发展与深化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从另一层面看,  相似文献   

16.
不知曾几何时,“某某老师”已成为主持入亮相后的再亮相,他们不是掌控者,也不是决策者,却有着最适合观察场上一切的绝佳位置。本研究是依照分类的方法,将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中“老师们”角色定位。旨在探讨“老师”媒介形象的建构是否有助于还原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真实感。研究结果发现,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中的“老师”形象是多样性的,他们能从不同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容易接近受众内心感受,产生共鸣,再现了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真实的现场感,提高收视率;同时,选择有冲突性的“老师们”,无疑增加了诸多亮点,主持人不再是掌控全局的“船长”,他们的功能在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第三方声音的真实现场,一种新的节目模式正在起航。  相似文献   

17.
潘悦 《视听》2023,(5):104-107
在加速社会背景下,《向往的生活》《奇遇人生》与《忘不了餐厅》等慢综艺通过情感叙事展现了空间、物界、行动、时间与自我的异化,实现了对加速社会的抵抗。以治愈心灵、情感疗愈为主打的慢综艺注重“当下”的情感体验,而不追求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刺激感官、传递信息的效果。慢综艺通过贯彻“慢”生活的理念,引导且满足了受众对于放慢生活节奏,享受“当下”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历史变迁的背景下,《玲珑》杂志应运而生。对《玲珑》对女性自身形象和社会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玲珑》杂志引进西方潮流,号召女性在自身形象上重视外在端庄秀丽、精神积极,注重自身的内涵修养;在社会形象上,强调女性要有事业心和独立性,还要维持家庭的幸福美满。此外对办刊者的办刊行为进行了研究,《玲珑》杂志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其办刊者在对女性形象的认识和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仍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真人秀是一种虚构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的电视节目形态,它在社会文化价值建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质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我家那闺女》文本的多重视点转换和戏剧性冲突进行批判式解读,揭示节目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在现代社会结构中对女性自我价值、人生定位以及家庭观念的认知与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二是作为媒体工作中的女性。这就基本规定了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两个视阈:一是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媒体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形象”的批判:二是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