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和诗人之一,他的哥特式小说,特别是由他首创的心理哥特式小说,直接推动了现代推理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并对美国文化、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爱伦·坡文学创作的背景出发,以文本为基础,分析了爱伦·坡小说中的意象,以期为爱伦·坡哥特小说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埃德加·爱伦·坡的经典恐怖小说之一。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及淬炼的语言充分彰显了19世纪初文学的哥特情调,即对死亡、恐怖、复仇的病态迷恋。本文以哥特小说主题、《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所蕴含的哥特式听觉及视觉艺术展开分析,探寻爱伦·坡笔下通向毁灭的人性之冢。  相似文献   

3.
在被誉为"美国恐怖小说之父"的埃德加·爱伦·坡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诗歌,哥特式文学元素随处可见。死亡的主题、阴森的场景、诡异的气氛、恐怖的意象在爱伦·坡的笔下却被赋予了诗歌忧郁美的风格,因此造就了一位曾被称为"美国最伟大作家"的诗人,同时也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个既怪异又哀婉的凄美画面。本文将从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作品《乌鸦》入手,分析哥特式文学理论是如何在这首诗歌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唯一的一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芙学思想的完全体现.文章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艺术的无目的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在该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作为学术概念,东方主义包括一切东方及东方知识的教授、写作和研究活动。作为思想方式,它具有想象的特质,从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把东西方文化看成截然对立的两面,两者难于交融。斯蒂芬·金作为美国当代最为重要的恐怖小说作家,以哥特式小说形成了广泛的文化影响。本文通过对斯蒂芬·金的小说《瘦下去》的东方主义文本分析,探究斯蒂芬·金了缔造出的恐怖世界的深层次根源。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一部好的作品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现状,对社会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揭露,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很善于对十九世纪社会底层的英国人民的生活进行反映,悲剧性是一个常见主题。本文对托马斯·哈代小说的悲剧性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19世纪末期唯美主义突出代表作家王尔德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利用语言学中的会话分析理论来解读《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人物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理解小说的方法,既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便于其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西班牙语世界乃至全球文学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被公认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也是起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左右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最具代表性和较年轻的一位作家。自从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这一奖项的第107位得主之后,巴尔加斯·略萨及其作品也被更多中国读者所熟知。其作品中如实展现了拉丁美洲、尤其是秘鲁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解析,分析其中所体现出的结构现实主义特征,进而对巴尔加斯·略萨与结构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哥特式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小说 ,小说里充满古堡、神怪、巧合等因素 ,它对后来的作家有很大影响。现代哥特小说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艺术认识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在继承了英国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哥特式小说的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坡的小说中,由于叙事视角的变化,使作品在更多的层面上呈现出情节的丰富和人物的多变;对纠缠于极端矛盾中的人物内心的深层挖掘,又使作品专注于对心理状态和心智之间的相互转变的探索;在达到一种"效果或印象的统一"的同时,更使作品隐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11.
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在场景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设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这一特征在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小城人物的失落和孤独。  相似文献   

12.
在《染血之室》这篇对蓝胡子故事戏仿与颠覆的小说中,安吉拉-卡特对其进行了女性哥特主义改写,表现出对父权制的嘲讽与反叛,但同时流露出对父权制反抗的保守性,形成反抗与依赖的矛盾共同体。父爱缺失使女主角产生恋父情结,深深影响到她的生活和婚恋,而其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是恐惧产生的根源所在,隐秘消解男性权威使身份危机得以解除。哥特小说中的美学内涵丰富多样,但与之最为祭密的美学范畴却是崇高。在西方众多的崇高理论中,伯克的崇高理论与哥特风格紧密相连,为本小说的黑暗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张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浓厚,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挖掘、继承张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张掖市社会经济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情感体验的教育。中华诗词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绝佳载体。教育工作者应继承发扬中华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提高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情感和情感调控能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竞技体育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竞技体育创新的本质以及竞技体育继承与创新的前提条件,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人文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作为一种母体艺术,它哺育和滋养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愧宝,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在当今社会的形势下却不容乐观,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在现代艺术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民间美术将会被现代文明淡出和吞噬,导致一些边缘的、非主流的民间美术走向蜕变和消亡。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使之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取长补短,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上救生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上救生事业是一项“拯溺救难”的高尚事业,是人道主义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对水上救生事业的起源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发展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高尚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主体,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学生群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者,学校教育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这部分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任务纳入学校体育中来。  相似文献   

19.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在认知、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方面传承的纽带,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进行总结分析,阐述了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党员廉洁家风文化的重要性及意义,提出了构建党员干部廉洁家风文化路径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武术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入手,从武术教学与“武术文化”的教育性、武术的发展与“武术文化”的动力性、武术的国际化与“武术文化”的民族性、武术学习与“武术文化”的激励性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重视“武术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