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一)平民化的含义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故事化和平民化,尤其是平民化的创作手法,更是各大电视媒体追求的一种境界。深入平民生活、取材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成为"平民化"新闻报道风格形式的前提。而凸显"人情味"、"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也成为电视新闻"平民化"报道的基本特点。电视新闻的平民化既迎合了广大观众的口味,又起到很好的宣传、监督、舆论引导的作用,成为时下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而电视新闻的平民化实际上是要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以普通人的眼光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电视新闻报道必然会向着平民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就在阐述电视新闻平民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谈谈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表现形式。一、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内涵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镜头及重点报道的对象是平民百姓,电视媒体的受众是广大百姓。第二,突出电视新闻中的商品信息。基于商家投放广告的立场来看,电视媒体要充分考虑到商家的感受,否则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媒体活动的运作就无法有效地持续进行,而商家投放广告的根本意愿就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网络科技的普及,社会公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已经发生悄然变化。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电视逐渐在我国普及,电视新闻一直受社会受众的关注,直到本世纪初,社会公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一直是简单、准确、及时,对新闻报道的技巧、新闻内容等没有什么要求,基本上是被动化接受,但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社会媒体的壮大,社会大众接受新闻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因此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各电视新闻媒体的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电视新闻所选取的视角。本文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明确电视新闻平民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我国媒介发展走向"技术赋权"与"社会赋权"的后果。"技术赋权"使得人们对信息呈现的形式期待越来越高,而"社会赋权"同样使得信息内容的呈现走向两端。新闻报道一直是电视媒介发展和改革的难点,当然在新媒体大环境趋势的推动下,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逐渐开始从平民化的视角来寻找突破口。将平面化报道视角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中,对于传播社会正能量,维护国家公平正义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以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为探索点,分析并阐述了平民化报道视角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具体报道实践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电视是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消费媒体之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既是艺术和娱乐方式,更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从播报内容、语言风格、主持人形象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蜕变。这种蜕变不仅满足了受众的"平民化"视角和"娱乐化"品味,同时也使得电视新闻力求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电视新闻播音必须多使用"百姓语言",多体现"情感交流",多研究"表达技巧",多进行"实践锻炼",推动电视新闻播音向"平民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重点对新时期电视播音"平民化"的重要意义和新时期电视新闻播音"平民化"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就新时期电视新闻播音"平民化"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的平民化视角,其实也是“三贴近”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它已成为电视人一个重要的操作理念。 1、记录百姓生活,选择平民话题 所谓“平民化”视角首先应在选题上得到体现。选题的“平民化”,已成为当今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个突出思路和价值取向。这些节目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普通百姓关心  相似文献   

8.
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珂 《新闻世界》2009,(5):39-40
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以其内容的实用性、广泛性和叙事的贴近性、人情味已经成为新闻报道发展的必然方向。多元化开放的信息环境取代一元封闭的传播垄断、媒体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媒体对受众本位意识的不断加强及媒体营销时代的生存之道,都要求电视新闻报道采用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就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采访制作电视新闻,让普通百姓能参与和接受。当前,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报道视角平民化、报道语言平民化、报道者和参与者平民化及电视新闻写作和制作流程的平民化等。  相似文献   

10.
如今,各大电视媒体都力求节目要具有人性化,节目设计平民化,新闻要做到故事化,特别是从平民化角度来衡量,电视节目不仅要符合广大观众的口味,还要追求节目的故事性、趣味性,同时大力度宣传社会出现的真善美。现阶段的信息环境具有多元化、开放化的特点,在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观众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媒体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更加要关注的是平民化视角的电视新闻的制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电视新闻,在经历了漫长的英雄、神话、政治宣传和说教的阶段之后,终于在20世纪末走下"神坛",来到民间,开始了它的"平民化"历程.尽管其"平民化"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且还出现过各种背离"平民化"初衷的现象,但是毫无疑问,从英雄到平民的转变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一个巨大进步.本文试从电视新闻"平民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手,梳理中国电视"平民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石晓峰 《新闻传播》2013,(2):137+139
对传统电视媒体而言,文风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新形势下电视新闻报道应该从改进时政和会议报道、贴近百姓贴近民生改进节目内容;善用电视语言,切实改进报道和节目的语态;进一步发挥电视新闻评论优势等方面落实好改文风。  相似文献   

13.
新闻节目平民化、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各大电视媒体对平民化手法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今,各大电视媒体都在追求节目人性化、取材平民化、行文故事化的目标,尤其是从平民化的角度来看,电视节目不仅应该与广大观众的口味一致,而且应该追求故事的趣味性,同时对社会的真善美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通过舆论来起到对观众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最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正义,通过多元化和开放化的信息环境,追求在媒体营销时代的生存发展。在媒体快速发展过程中,观众的意识不断增强,因此,更需要媒体在采编播的过程中,注重平民视角的电视新闻的制作。  相似文献   

15.
电视评论节目充分发挥和调动了电视手段,以更贴近的视角、更真实的感觉、更深刻的思想,关注和探讨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具有鲜明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功能,同时,这些评论节目改变了以往那些电视媒体只适合浅层传播信息而不宜求深的观念,成为近年来电视新闻发展中的兴奋点,它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特写是电视媒体借鉴传统媒体特点,结合自身优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进入新时期,我国电视新闻界为顺应新闻改革要求,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增强新闻可视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长春同志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曾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把"三贴近"要求贯穿到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倡导"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长期的电视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使笔者深深认识到,为使电视媒体既要做好党的喉舌,又要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我们的电视宣传工作要贯彻"三贴近"方针,努力创新各项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这不是偶然发生的,它和很多因素有关,例如信息环境的多元化、社会文化发展方向、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和媒体的营销等这些都与电视新闻报道息息相关,而且密不可分。通过对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还分析了电视新闻平民化的特点,以及电视新闻平民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又进行了解决,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的媒介环境,2014年中国电视新闻的新动态、新脉象值得回顾与思考。梳理过去的一年,电视新闻呈现如下特征:舆论引导敢于亮剑,"互联网思维"重塑电视新闻生产"大厨房",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变革电视新闻采播"新样态",走基层接地气成电视新闻内容"新常态",国际新闻报道"掌声"与"嘘声"并存。2014年是"媒体融合年",面对新的媒介环境,2014年中国电视新闻的新动态、新脉象值得回顾与思考。电视媒体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需要平民化意识,应该通过平民视角报道重大新闻事件,而不是高高在上;新闻记者要怀着一颗平常心,把镜头对准普通群众,记录百姓生活实态,从而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