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等学校由于对新进人员的学历和专业的严格要求及编制限制,普遍定员不足。这在高校后勤单位尤为明显。后勤单位必须招聘大量计划外用工,以作为高校事业编制的补充。近几年来,计划外用工的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形式也越来越多,如人事代理、季节性用工、小时工、全日制合同工等,  相似文献   

2.
计划外用工是高校教职工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高校对计划外用工只管使用,不管他们的生活保险福利待遇,这无疑影响计划外用工劳动积极性的发挥,给社会也造成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本文分析了高校计划外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值得高校等相关用人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用工模式不断发生变化,教职工员工结构也有了显著的转变。随着编制内教职工退休人员的增多,后勤编制内人员不足,但高校事业编员工筛选控制严格,人员缺口无法补齐。为了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临时工"逐渐成为了高校后勤人员的主力军。但其用工规模大,且来源复杂,缺少系统培训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各个高校中对于编制外用工的管理,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用工风险大,员工约束能力低等问题。为此,高校应不断的完善人事管理制度,采用劳务派遣,最大限度减少用工风险,给编制外员工提供培训,使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管理规范化。本文以目前编制外用工存在问题以及人事管理制度为出发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新劳动法出台施行后,原有的高校编制外聘用人员档案管理模式,将导致高校在对编制外聘用人员的人力资源配置、利用上滞后,不利于对高校全范围编制外聘用人员的有效管理,而且面临着劳动用工管理、劳资纠纷等问题。因此,需要围绕“按照新劳动法的规定、参照原正式工档案录入”的原则,对编制外聘用人员的档案管理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正一、高校用工模式发生变化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高校用工部门为满足学校发展需要,采用招录"临时工"的办法,担负部分服务工作。随着高校扩(迁)建,土地征用工和顶职替岗人员进入高校编制,以从事后勤等岗位为主。我国高校从1985年起实行编制管理,而90年代末经过高校扩招和合并两个阶段,特别是后勤社会化以来,编制外用工队伍迅速扩张。近年来,高校用工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变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校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位、管理失范和权益保障工作中组织乏力、职能弱化等难题,分析了在高校内非事业编制人员规模将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关键是必须不断规范高校劳动用工管理和强化高校工会维权职能,才能切实保护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的权利,实现人力资源综合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校编制外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高校编制外劳动用工存在诸多法理和情理问题,文章总结高校编制外劳动用工存在的法律风险等问题,提出控制编制外用工法律风险的主要措施,旨在高校依法治校,规范编制外用工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构建稳定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工》2010,(7):23-24
一、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劳动用工的特征 (一)用工需求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高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原有的事业编制教职工和正式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任务需求。在国家难以短期解决正式事业编制及其他正式编制的前提下,高校为了管理的需要,不得不聘用或招用大量的非事业编制人员,因此,高校成为劳动用工的需求大户。  相似文献   

9.
一、我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现状 (一)员工结构情况 我校后勤部门人员编制主要有事业编制、集体编制、聘用大学生及劳动用工人员.每种类型人员编制情况各有不同:事业编制是学校正式编制人员,与学校其他教辅行政岗位待遇相同,由于受到学校整体编制名额限制,新进人员较少,现有人员年龄偏大,文化、专业技术层次偏低;集体编制人员是学校以集体所有制指标招收的,并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属于历史遗留情况,人员待遇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编制人员逐步退休,集体编制将不再出现;聘用大学生是集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聘用的具有相关技能人才,其文化、专业技能较高,待遇参照正式编制人员执行;劳动用工人员是集团各中心根据岗位需求面向社会招聘人员,其年龄偏大,与同类社会用工相比待遇偏低,流动性大.目前,后勤事业编制人员、集体编制人员、聘用大学生和劳动用工占后勤总用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5%、3%、2%、70%.  相似文献   

10.
短期用工人员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规范高校短期用工人员队伍的管理,是高校的份内之事,应尽之责。针对高校目前管理现状,提出规范短期用工人员管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编制外临时用工管理浅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编制外临时用工的大量存在及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得高等学校依法加强对临时用工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各校应以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和岗位设置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理顺关系,核定岗位,采取多种方式,规范编制外临时用工管理,优化高等学校人员结构,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2.
陈莉 《高教研究》2007,23(2):16-18
短期用工人员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规范高校短期用工人员队伍的管理,是高校的份内之事,应尽之责。针对高校目前管理现状,提出规范短期用工人员管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餐饮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餐饮服务系统的构成发生很大的变化,从以学校编制人员为主体变为以合同制人员为主体,合同制人员在高校餐饮系统的构成、地位和作用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成为高校餐饮发展的主力军。针对这种情况,建立起一套新的用人机制,既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又能有效降低劳动用工风险,这也是高校餐饮服务合同制人员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事业单位存在多种用工机制,非编制人员使用和管理逐渐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其中,以高校为例的事业单位非编制人员人事代理制度即具有较为普遍和突出的代表意义.结合高校人事工作实际,就高校运用非编制人事代理制度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优势与问题,进行建设性探究,对于高校事业单位用人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用人单位都在积极为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和规避用工风险而采取了相关措施,大大提高了劳动用工的社会地位,用工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工资和福利水平低、用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相关问题。现阶段高校中普遍存在着"编制外"用工,而且也是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他们,所以如何营造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用工模式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河北省内十几所高校用工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朱荣 《文教资料》2013,(13):115-116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和后勤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聘用编制外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多。由于编外工的流动性强、结构复杂、学历偏低,加之高校自身对编外用工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得用工不规范、激励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促使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高校用工制度更加灵活多样,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非事业编制职工(又称外聘员工、合同工、非在编人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非事业编制职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引导非事业编制人员加入工会,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新形势对工会的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新任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企事业计划外用工超计划,无计划,导致了计划外用工严重失控,人数急遽膨胀,加剧了经济活动的紊乱,已成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对计划外用工膨胀的原因及如何寻求对策的问题,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编制外用工已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用工形式。为规范编制外用工形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用工队伍的稳定性,本文对高校编制外用工形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用工形式规范化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编制外人员的使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新《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有关精神,就如何加强高校编制外用工的科学管理提出了对策,理顺高校编制外用工管理有利于高校各项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高校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