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中国有几部宪法"的发问,产生了口语表达和理论认识上的不同宪政意义,即文本意义和宪政意义的不同理解.在依宪治国的今天,不拘泥于宪法史上"几部"宪法的盘点和依恋,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唯一地位,是我国民主宪政进程的重要要求,特别是要强调现行宪法的独特地位,使其作为新一轮宪政的开启之法.  相似文献   

2.
徐子 《巢湖学院学报》2001,3(4):30-33,61
富煌集团作为乡镇企业,其发展历程和方式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模式"意义.解剖和研究这一"模式"是现实需要.作为企业,把"人",即把人的存在及其价值放在一切工作的核心,办企业犹如办教育,正是其"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构成研究对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分"是道家政治哲学的主要范畴,在道家思想发展的历史之维中大抵经历了"名分"、"性分"与"职分"的嬗变."名分"论的核心是君臣上下率性自然,各安其"名",各守其"分";"性分"论侧重于尊重万物与人的个体性,强调在对个体自性的满足中实现"自为自治";吸收合并了儒、法诸家思想的"职分"论则是君臣异"分"的政治职能观、君民悬命的政治主张和"守分如常"的政治共同体思想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常的"三段论"不免失之粗混,方法论上的"综合论"实乃说到容易做到难。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总结了几千年以来东西方四大文化体系互相间盛衰消长的历史经验,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天人二分"的分析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争".在给人类带来很多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从环境污染到生态失衡等种种灾难.而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和",也就是顺从自然,与自然浑然一体,努力建构和谐的世界.季羡林在这个基础上,用宏观的历史眼光,作出东西方文化变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样的前瞻性科学论断,并称之为"东西方文化互补论",以实现东西方文化真正平等的交流.为此,他提出"送去主义",也谈及"拿来主义",目的是反对"欧洲中心主义",推动不是以谁为中心的"文化多元化",使东西方文化最终走向和谐与融合,创造新的文明,以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6.
作为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和类型,宫体诗从产生至消亡,至少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宫体诗学则延绵数世纪,其内涵伴随中国诗学的发展已成为其中不可缺或的审美要素.它的产生、发展、繁荣,绝对有理论的支撑和思想的指导.但现在的宫体诗理论,似乎只是一些任人掇拾的书信和理论的碎片,这其实是一种 误解.作者以萧纲的"文学放荡论"为核心,结合萧绎和其他宫体诗人的序跋、书信、言论,从整体上考察萧纲的宫体诗学理论,包括诗歌的发生论、本质论、创作论、功能论和新变论.考察宫体诗创作和"文学放荡论"之间的互动关系.把"立身"与"文章",把身边真实的世界和文学幻想的世界截然分开的"文学放荡论",既是宫体诗审美意识新变的产物,反过来又指导创作,促进审美意识的新变,在中国古代诗学上,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吕庚圣 《考试周刊》2008,(24):133-134
中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的特殊性显示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已成为中职德育工作者的共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既要强调其重要性,更要强调其方法性,要走出"理论灌输"式、"规范约束"式等传统德育模式,建立以人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的"刚柔相济"的德育模式,使刚性德育与柔性德育相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有效地促进中职学生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通过对当时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考察,批驳了当时人们把职业教育"正当主义"等同于"衣食主义""生活主义"的错误认识,认为"衣食主义"过于狭隘,"生活主义"太过宽泛,都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主旨。指出,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应该是"生利主义",而非"生计主义"。认为"生利主义侧重发舒内力以应群需",强调的是"吾能生产乎?吾所生产之事物于群有利乎?"注重个体的产出能力和利民利群的社会价值,与职业教育的本旨相符合。并从职业教育的四大要素:职业教师、职业设备、职业教材、职校学生角度,分别提出了可操作的改革发展建议。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弗雷格的逻辑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算术真理是分析真理,这种分析性是被界定为:如果一个命题可以用逻辑和定义证成,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分析的。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失败了,因为他重构算术的系统有矛盾。随后逻辑学家发现:标准的二阶逻辑加上休谟原则可以推出二阶算术的公理。这一结论被称为弗雷格定理。新逻辑主义的核心论点是:休谟原则虽然不是"显定义",但是这个原则可以解释"基数""有穷数",因此休谟原则给出了一种解释抽象对象的路径。但是新逻辑主义也面临着种种的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布鲁斯对休谟原则"分析性"地位的怀疑。文章在介绍布鲁斯和新逻辑主义争论焦点的基础上,将澄清新逻辑主义在认识论上并不是要论证算术真理的"分析性"而是论证休谟原则可以解释"数",并且解释这种方法为什么优于其他公理系统的"隐定义"。  相似文献   

10.
共犯之处罚根据论不仅适用于狭义的共犯.也适用于共同正犯,是整个共犯理论的基础."可罚性借用论"主张共犯缺乏独立的处罚根据,有违罪刑法定主义;"责任共犯论"强调共犯的道德性·招致法律道德化的倾向l"违法共犯论"忽视法益侵害性,会得出不合理的结论.重视法益侵害性的"因果共犯论"的内部之"混合的惹起说",兼有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特点,是妥当的共犯之处罚根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