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代的状报     
冯媛 《兰台世界》2020,(5):141-144
状报起源于唐代,是伴随着进奏院的产生而出现。进奏官把获取到的关于朝廷信息和其他地方藩镇的动态,编辑成状报传递给各自所在的藩镇,让节度使可以及时得到消息,并且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状报成为唐代中央和地方联系交流的媒介,对信息沟通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进奏院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进奏院述略李彬在唐代的官方传播网络中,进奏院一直是新闻史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因为,方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可上溯到唐代,而“唐代报纸的孕育和发展,是和唐代邸务和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①另外经方汉奇先生最早考订并确认的一份现存最古老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进奏院状报读者由基本读者和扩散型读者两部分构成。基本读者是诸道长官,扩散型读者包括诸道幕职人员,支郡、县的官佐,诸道长官门客等。状报读者群构成特点由中唐以后特殊政治形势决定。读者特点对状报社会作用发挥有直接影响。在政治领域,状报基本读者数量少影响了诸道长官政治反馈的积极性和政治舆论的形成;在文化领域,读者构成制约状报成为诗歌创作新题材、民间修史的新史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宋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宋初,中央政府设立了专门负责新闻与传播的机构“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共所编发的邸报发挥了发布传播新闻的重要作用。一进奏院的名称源于唐代。唐代代宗以前,各藩镇驻中央的办事处称“邸”,后来改称为“上都留后院”或“上都邸务留后院”。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又改为“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①,有时仍称“留邸”或“邸”②,负责人简称“进奏官”,俗称邸官、邸使或邸吏。进奏官最初不少是藩镇留在京都的质子,后来换为亲信将领,他们不受朝廷管辖,可以随时入…  相似文献   

5.
刘兴云 《兰台世界》2017,(9):106-108
唐代藩镇问题在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曾引起后世学者及政治家的反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就唐代藩镇问题阐述了他的观点,认为唐代藩镇的形成与唐玄宗、肃宗有着直接关系;出现藩镇之乱的原因,主要有朝廷不能集权于中央、刑赏失措、藩镇贿赂宦官造成朝廷对藩镇信息失灵等。王夫之对唐代藩镇问题的研究可谓深刻,对我们认识唐代藩镇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史家曾推测汉代已有邸报,但未能在献中找到确证。从已经发现的材料来看,邸报起始于唐代,是由藩镇在京师设置的进奏院发布的,“唐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领之,谓之‘上都留后’,后改为‘上都知进奏院’”。进奏院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信息沟通的枢纽,进奏官邸吏代本镇呈递章奏、请示汇报,同时也把政府所公布的诏令、奏章及任免事项抄录下来,报告诸藩,于是有了邸报的产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进奏院在中国古代尤其唐宋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机构,进奏院从唐代到宋代经过了最为重要的变化发展。在这一时期内,进奏院的职能更加集中专一,成为专职的信息传播机构,中央对于进奏院的管理控制形成并完善,信息保密制度逐渐建立并发展,同时,进奏院的信息传递也趋向于规范化。综合以上四个方面,以进奏院为核心的信息传播体系在唐宋时期的变化发展,呈现一种专业化的进程。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新闻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作为信息传播体系核心的进奏院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报”的传承与期刊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报刊媒介有其内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轨迹。先秦时期虽无报刊,但有图书、符传递信息。图书大致分六类,孔子分别编述,为之“六艺”或“六经”。其中《春秋》,就近乎国家的新闻媒体,被王安石称为“断烂朝报”。虽然“断烂”,但毕竟是“朝报”。应该说是一种最简陋最古老的“报”,是藏于宗庙、扬于王廷的文器。到了汉代,中国已出现公布于众的“布告”、“露板”或“露布”,用来传播重大新闻讯息。侯王官府在京设“邸”,属吏抄简书帛,以“通奏报”。唐代出现了传播政治新闻的进奏院“状报”或“报状”。公元8世纪,唐宣宗时中书省专管收发或拟…  相似文献   

9.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中国古代传播史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唐进奏院状报的产生,标志着古代新闻传播进入了纸质媒体时代,开创了政府公报的先河。对唐进奏院状报的准确定位,对研究中国古代传播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代政治在"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制衡思维下,其传播管制重复冗繁,且相互掣肘.进奏院作为唐代制度的残留,是地方权力楔入中央政府,参与信息分发的产物,却在宋初被保留了下来,并在改革中赋予了新的意义.但作为原本的防范对象,进奏在行政系统中并没有获得与其重要职责相匹配的地位,无论其监官还是办事人员在政府序列中都处于较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陈俊达 《兰台世界》2016,(23):119-121
《唐代藩镇研究》一书,从藩镇的形成、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藩镇的类型划分与动乱特点、藩镇割据长期存续的原因、藩镇的若干军政制度与财政问题等方面,对唐代藩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认识。虽然距离第一版出版已过近三十年,但对于当今的藩镇研究,仍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媒介的权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媒介权力一直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本研究试图对媒介权力问题提出一个传播社会学的新的研究角度, 即传播机制, 并从这一角度出发, 探讨大众传播媒介权力的深层根源和权力获得, 以及此权力的发挥。本研究认为, 传播是使互动成为可能进而使社会成为可能的工具, 它和政治、经济等一样都是社会的基本机制, 此基本机制的社会职能部门是大众传播媒介, 它是促进社会充分互动的唯一权威组织, 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具有职能权力。这种权力是相对的, 它要受到社会其他职能权力如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的作用。在社会正常时期, 大众传播媒介权力的发挥需要得到其他职能权力的协作, 但它也有极端发挥的机会, 即在社会变革时期。由于这时的政治机制比较薄弱, 大众媒介的权力就有可能突破当时政治权力的约束, 激发大众对社会合法性认识的怀疑和否定, 推动旧有政治制度的垮台。另一方面, 由于大众媒介组织从本质上讲是商业性组织, 它很少能突破经济权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时期,进奏官始终代表藩镇利益,不仅发行进奏院状,还负责地方与中央之间的信息传播工作,深度参与政治并有诸多非法行为。宋代不仅收缩进奏官的职务范围,强化官文书的保密性以防进奏官泄密,还不断细化对进奏官违规传播行为的惩罚措施,降低进奏官的待遇水平。从唐经五代到宋,进奏官由主动的传播者和强势的参政者转变为被严格控制、地位低微的"传声筒",这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下控制政治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报纸视觉化传达的趋势及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报纸自西汉《邸报》诞生起,其表现形式和媒体特征互相依存、互动呈现,这时期的报纸基本上没有图形,主要依靠人工抄写在竹帛或者纸张上,以简单的文字排列形成版面,需要通过阅读后才能进一步理解文字信息的内涵,朴素的视觉、单纯的文字与稚拙的符号是这一时期报纸的主要特征。例如唐玄宗开元年间性质接近《邸报》的《进奏院状》,是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形式为单页的宣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新闻传播史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进奏院和进奏院状报方面.宋代新闻传播主体,即进奏官的研究略微偏少.宋代进奏官,在宋代新闻传播中,掌管着信息的上传下达,扮演着重要角色.进奏官通过抄录和雕印的方式传递信息.朝廷对进奏官传递的信息,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效率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与规定.进奏官违反了相关规定,要受到严重惩罚.在宋...  相似文献   

16.
周桂羽 《东南传播》2023,(4):128-131
跨媒体叙事是我们时代重要的叙述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后媒介时代的受众。受众是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媒介融合带来的权力变动影响着跨媒体叙事文本的生产过程。同时受众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其与信息生产者的权力关系也深刻影响着跨媒体叙事产业的发展。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意义生产与解读、受众内部的权力关系、受众与资方的经济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后媒介时代如何赋权受众。研究发现,在后媒介时代,跨媒体叙事不仅赋予受众极大的生产权力,同时也提升了受众解码信息的自主性。受众内部之间、资方与受众之间在权力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不同维度上的权力重构在文化与经济上共同促进了跨媒体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里,收藏一份珍贵文物:中国唐代的敦煌报纸——《归义军进奏院状》。这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于本世纪初从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盗走的上万件文物之一。这份敦煌邸报是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的文物,是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报  相似文献   

18.
郑孟兰 《东南传播》2021,(9):103-107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变革,刺激了社会信息权力的流动,带来了传播关系的变化与新机制的形成.资本、媒介与用户成为新媒介赋权下权力竞争的重要主体.社会信息的权力格局正在重塑,并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博弈生态.基于经济学、社会学等交叉理论与行业实践,探究新媒介赋权下权力格局的演变过程和发展方向,分析资本、媒介与用户三主体间赋权博弈的内在机理与权力生态,可以为新媒介赋权研究与实践提供多元化视角.  相似文献   

19.
唐尚书 《新闻世界》2009,(8):145-146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传播环境下进行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安史之乱后,唐中央集权制式微,藩镇割据现象屡见不鲜。本文通过梳理敦煌历史文献资料,分析晚唐归义军时期敦煌同外界(其它地方政权以及唐王朝中央)政治、经济等信息传播,诸如驿传制度,邸吏和进奏院,客司,僧人使者等,试图揭示唐帝国中央同地方藩镇之间信息传播方式的一般性和敦煌地区的传播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报纸刊布公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进奏院状,之后经历宋明邸报、晚清官报的发展,至民初公报,利用报纸传播公文这一新的公文发布方式,终于正式进入国家的行政体制.这种公文发布方式,不仅提高了公文传播的速度,也开辟了传统公文转型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