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的三维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是博物馆数字展厅建设乃至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博物馆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内蒙古博物院馆藏文物三维数据采集及成果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汪曦曦 《青年记者》2012,(32):87-88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博物馆初露端倪。数字化博物馆就是将馆藏文物资料数字化、信息化,通过网络展示给观众的博物馆,也称为"网上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是以藏品信息库为核心,为文物收藏、专业研究、保管管理、修复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馆际交流等构筑的一个高效组织、管理、检索和建设大规模文博典藏资源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文物数据库,对文物的保管、研究和陈列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数字化博物馆的最核心部分,大大提高了博物馆藏品的保管水平和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数字化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智时代,数字技术在变革博物馆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同时也重塑着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主体、客体与对象。从研究文献看,我国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队伍已形成规模,但协作性较低,研究视角具有多样化特征;研究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始期、集聚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研究网络不断拓展;文物保护数字化、博物馆运营管理数字化、文化资源展览展示数字化和博物馆数字文创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四条主要路径,数字化有助于博物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助力文化创新并促进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研究者及传播者,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数智技术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的转型升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技术中介的时空互嵌与关系整合已成为数字智能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以关系时空为切入点,探讨数智活化文化遗产的义理通路,阐释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相互赋能的关键,挖掘数字化重连在文博转型中的价值内核,并对“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数智实践路径展开详细探讨。本研究试图勾勒出数字技术环境下博物馆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播的图景,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数字化博物馆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已进入电子化、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数字化信息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技术无疑会对博物馆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博物馆初露端倪,这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新的机遇。数字化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使博物馆的结构与实现博物馆职能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使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人员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及知识结构方面发生根本变化,对博物馆的工作来说具有挑战性。数字化博物馆是建立在国际互联网络基础上的“网上博物馆”,亦称之为“无墙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数字多媒体等在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展览展教形式,本文将从博物馆展览方式及数字化基础技术角度出发,简单剖析自然科学博物馆当中数字多媒体技术及相关展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应用及普及,通过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初步探讨数字化多媒体在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如何提升参观者认知体验,传播途径及知识体系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发展,数字博物馆在文博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字博物馆日益成为公众享受博物馆公益服务、接受文博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多媒体辅助手段"是公认的可以大大提升博物馆展示陈列可观赏性的有效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元素。但随着人们对文物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和数字博物馆的出现,数字文物的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又通过博物馆界专家、学者对观众的调查研究,发现只看文物和图片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求知渴望,互动的陈列,比单向的说教式的传统陈列更受他们欢迎,这种辅助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对观众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
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虚实相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发展,数字博物馆在文博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字博物馆日益成为公众享受博物馆公益服务、接受文博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世纪末开始,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数字化媒体相结合,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构造数字空间(cyberspace)之上的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已经成为现实,与此同时,围绕数字博物馆展开的理论研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中,艺术博物馆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出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艺术博物馆的共识,数字技术不仅为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和公众交互创造了新的空间,也促使艺术博物馆的话语机制发生了转变。针对艺术博物馆的数字化实践及其转向困境,分析数字化作为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发展策略,应围绕着典藏作品展开,构建起一个满足具体要求的功能性数字化综合模型,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艺术博物馆的价值传播,最大限度地将艺术博物馆与公众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博物馆积极融入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程。目前正在充分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为博物馆文旅“降维”,运用视觉美学深耕博物馆文创产品,使用新技术助推数字文物和交互式展馆建设。但是目前博物馆还存在文物叙事场景单一、文创产品创意不足、数字建设进程差异明显等发展瓶颈。因此,今后要充分利用元宇宙及相关技术打造新技术赋能的博物馆特色IP、构建虚实共生的沉浸式叙事场景、探索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文创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从“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上网”到“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渐步入了稳定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了总结和了解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历程,进一步推进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本文回首和梳理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大事记,力求以生动的事实和喜人的成就,展示数字博物馆这10年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秦溢 《中国博物馆》2024,(1):16-25+130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以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为核心的技术率先在硬质文物修复层面研发与成熟。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将这一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馆藏纺织文物的修复保护实践中。采集与整理馆藏纺织文物中某一品类数据信息的探索实践,实现文物实体向数据存储的转化,并以文献的形式载录生成文物数字模型,塑建博物馆不同类型藏品整理的数字化研究整体观与新思路,为后续的保护、研究、展示,文物“活化”等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实体博物馆还是作为实体博物馆一部分的数字博物馆都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数字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课题,有利于促进实体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数字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和服务的窗口功能。数字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既受国家政策导向、信息技术发展、社会需求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也受母体博物馆对数字博物馆的定位、数字化建设人才、建设项目效益成本比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数字博物馆建设者需整合影响数字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要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系统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展览引入数字媒体技术的背景,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藏品与实物藏品的关系,博物馆数字媒体展示与实物展示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媒介效果,最后指出了当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技术应用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杨琨 《兰台世界》2016,(7):44-46
数字博物馆作为信息时代的博物馆发展产物,是实体博物馆的延伸,应确定其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在核心价值的指导下才能引导和加快数字博物馆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一个完整的角度确定了数字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体系,即数字博物馆的功能、主体、客体、外部环境等,具体包括数字化存储、数字化研究、数字化展示、数字化教育、数字化管理,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作用,实现数字博物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博物馆也突破了传统博物馆时间、空间、场地等的制约,不仅能够有效保护馆藏文物,而且可以通过Internet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文物的有效利用。文章从数字化典藏、互联网、平台展示以及网络安全和版权等方面详细地讨论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郑淑玉 《东南传播》2016,(10):29-30
数字典藏是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台湾地区十分重视戏曲文物数字化工作。除了《从苏州昆曲到台湾昆曲数字典藏》、《京剧文物馆》等中国传统戏曲典藏数字化项目,台湾本土戏曲(如布袋戏、歌仔戏、傀儡戏等)的数字化典藏也成绩斐然。台湾地区戏曲文物数字化工作的最大特色在于数字典藏与加值推广并重。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数字科技对博物馆各方面业务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日益彰显。对亟待保护的、脆弱易损的文物开展完整真实的数字化保护;数字文物走出博物馆,服务于更大范围的观众群体,文化资源得到更平等、广泛的共享;文物藏品中的内涵得以借助数字科技进一步凸显,以更为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激活新生代观众的创造力。本文以故宫博物院与腾讯集团开展跨界合作为例,阐释数字科技如何为博物馆赋能,博物馆如何与科技企业联动,利用数字科技进一步激活、强化、释放博物馆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