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琅琅的诵读声回荡在北京东路小学操场的上空,越过了教学楼,传到了大街上。这是我校正在举行的千人诵读活动。孩子们诵读的都是我校《情智语文校本教材》上的内容,《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论语》、唐诗、宋词……说起我们的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弟子规》是童蒙养正、扎根教育的最好教材,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要想落实《指南》,就必须学好《弟子规》。《弟子规》是具体落实《指南》的抓手和动力,《弟子规》学不好,学习《指南》就是大话、空话。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建设事业后备人才的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人才的培养关键要靠教育。李毓秀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少年儿童极好的传统教材。为了让《弟子规》内容精神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古为今用,文章特译了《弟子规》,诚望大家斧正。  相似文献   

4.
《弟子规》今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建设事业后备人才的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人才的培养关键要靠教育。李毓秀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少年儿童极好的传统教材。为了让《弟子规》内容精神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古为今用,文章特译了《弟子规》,诚望大家斧正。  相似文献   

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看到这几句话,大家一定觉得很熟悉。不错,这几句节选自我们每天都在读的《弟子规》中。 我读过《三字经》、《干字文》和《弟子规》,觉得最好理解、最精炼的就是《弟子规》了。 《弟子规》的总序概括了《弟子规》中所有的内容,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6.
《弟子规》是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和德行教育培养的有效教材之一。因此,在当今这个道德缺失、民族文化弱化的社会,将《弟子规》应用于学生养成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其内涵非常深刻,同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尽管其中词句比较简短,但是其中具有重要人文内涵。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在阅读起来也会感觉到朗朗上口,作为教材,还具有容易背诵的特点。在中小学教育中学习《弟子规》,能够让学生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能够从小学会知礼仪,讲文化,对于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显著作用。本文主要就《弟子规》在中小学的教育作用以及如何落实其重要作用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使学生更好地受到优秀文化熏陶,提高自身品行素养。  相似文献   

8.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无尽的文化宝藏,而《弟子规》就是其中既具备德育价值,又具有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经典佳作。让《弟子规》走入小学语文教学,使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融合,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乐为 《考试周刊》2011,(71):216-217
作者结合学习《弟子规》第三部分《谨》的心得,谈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原因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为专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而《弟子规》已经流传了三百年的时间,它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求学和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曾经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传统读物。当今,诵读《弟子规》,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在阐述诵读《弟子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探索在农村小学校运用《弟子规》进行品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校开设了多项校本课程,其中国学经典教育深受学生、教师和家长欢迎.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脱颖而出,成为众多校本课程的一朵奇葩。学校先后开设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教学内容。二、三、四年级都首先选学了《弟子规》,目的是用《弟子规》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童蒙养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年度总结会的召开,如何进一步开展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成为新课程实践中的重点研究内容。同时,北京市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也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明确了今后几年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即以国家课程方案为基础,实行国家课程方案指导下的北京教材改革实验方案。由此发生的重大课程变化,是将从2004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三年级以上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并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13.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学习《弟子规》的语言基础,因此,我们在幼儿期开始集体教学《弟子规》,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启蒙。那么,怎样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弟子规》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4.
陈凤华 《快乐阅读》2013,(21):59-60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学习《弟子规》的语言基础,因此,我们在幼儿期开始集体教学《弟子规》,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启蒙。那么,怎样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弟子规》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5.
背《弟子规》就能将德育落到实处?宕子(1)10月22日《新京报》载,近日京城多所小学校园掀起学习儒家经典教材《弟子规》的热潮,学校希望通过这种学习将德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李英 《新疆教育》2012,(16):21-22
正国学热了很多年,成果之一是传统蒙学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被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接纳并作为地方教材进入小学课堂。《三字经》是宋朝编纂的一部蒙学课本。《弟子规》成书于清朝。前者偏重知识,后者强调规则,几乎是旧时代初学者的必修课。虽说有一段时间它们命途多舛,不仅被冷落,遭遗弃,而且被批得体无完肤。  相似文献   

17.
国学热兴起,《弟子规》是最被国学教育者看好的古代蒙学教材,然而提倡国学不能只看到短期功利,却忽视长远目标,而应该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其长期发展。纲纪奠基于伦常,德行肇始于端方,童蒙养正之功为后来成器之胎藏。这正是在学前阶段以《弟子规》启蒙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弟子规》说起,通过对《弟子规》的优点,文章最后着重提出了《弟子规》在语文学科渗透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弟子规》是一部儒家经典,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处世求学应有的礼仪规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好教材。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践行〈弟子规〉,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将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前言】郭初阳,新生代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堂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他的《套中人》《沉重的时刻》《弟子规》等课例,致力于语文课程的生态改良。2007年出版《言说抵抗沉默》,为国内第一本从课堂内部开始启蒙之旅的教育学作品;2008年始,以诚实的研究促进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设;2009年偕同研究小组,掀起一场遍及全国的教材批评风暴。所参与的《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救救孩子》于2010年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