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包络物形式固定电子传递介体二茂铁,成功地制成了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电流型葡萄糖,乳糖生物传感器,讨论了生物传感器的响应机理,响应速度和线性响应范围及工作电位,PH和温度等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的SiO2/Nafion杂化膜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以杂化膜中的Nafion固定的亚甲基蓝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介体,制成了电流型单酶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双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探讨了杂化膜的制备条件、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和工作电位、pH值、温度、干扰物质等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单酶生物传感器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1.6×10-4mol/L,检测限为6.0×10-7mol/L(S/N=3),达到95%稳态响应电流用时少于15s。双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线性响应范围为7.8×10-6~2.4×10-3mol/L。检测限为4.2×10-6mol/L(S/N=3),达到95%稳态响应电流用时少于25s。  相似文献   

3.
贵刊1992年第6期“生物传感器及其类用”一文主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应用。本文就其现状和发展作些补充介绍。生物传感器出现于60年代初。它的发展经历了如下过程:60年代由Clark等人制成了实用性酶传感器,这是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初期。70年代酶传感器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微生物传感器、细胞器传感器、组织传感器等。进入80年代,出现酶场效应传感器。  相似文献   

4.
利用表面活性剂双十六烷基磷酸(DHP)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EPG电极表面,研究了酶中Fe((Ⅲ)/Fe(Ⅱ)电对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过程以及酶催化双氧水还原过程,结果表明:(1)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固定酶的理想材料;(2)这种体系可能应用于构造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5.
对荧光分析法在纳米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重点讨论了纳米荧光探针、纳米生物传感器等纳米生物分析材料器件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对发光量子点、复合型荧光纳米粒子和具有光学活性的金属纳米粒子作为生物分子的标记探针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光纤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胞内生物传感器和光纤纳米免疫生物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发展迅速。从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介绍了传感针、DNA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几种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结构与特点,并阐述了生物传感器在空间生命科学、食品工业、环境监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电极上自组装的3-巯基丙酸自组装膜,通过DCC和NHS共价连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构建了一种稳定性好、寿命长的过氧化氢电化学生物传感器.HRP在该电极上实现了直接电子传递,其氧化还原峰电位差为250mV,式量电位为-231 mV.该传感器对过氧化氢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还原峰电流与过氧化氢含量在1.5-1000μmol/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达到1185μA/mM,检出限为0.5μmol/L.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已用于合成样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准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生物电子技术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生物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正在开发研制的生物传感器、生物计算机、生物芯片等使这门新兴学科初露锋芒,并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传感器─—人类感官的延伸用于发酵工业的生物传感器,是生物电子技术的最初杰作。以前的传感器都是以非生命物质作为传感材料,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过程进行检测,因而限制了传感器的许多功能。从20世纪60年代起,科学家们将生物大分子酶用于电化学传感器,创造出了新的分析装置─—酶电极,它兼备了酶法分析和电极法的优点,检…  相似文献   

9.
章利用自组装方法,将耐尔蓝共价键合固定于自组装膜电极表面,并研究了其电化学及电催化性质。耐尔蓝在自组装膜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单分子层,在电极表面呈现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质,并能有效地电催化氧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核(NADH0和电催化还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其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质和电催化特性,可为构造生物传感器提供稳定的媒介层。  相似文献   

10.
在酶传感器的制备工艺中,生物酶的固化及其催化反应的过程决定了酶传感器的灵敏性、选择性以及使用寿命,是整个工艺过程最为关键的环节.文章以生物酶的固化及催化过程作为研究重点,将壳聚糖、碳纳米管以及纳米金等材料应用于酶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利用壳聚糖的生物兼容性、多羟基结构以及其他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有效提高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灵敏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与相应的块体材料相比,金属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可应用于电学、催化、磁性材料、光催化、生物染色剂、药物输送等许多领域.其中,传感器是纳米颗粒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一.传感器的微型化是传感器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将纳米颗粒用于传感器的研究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本论文利用纳米颗粒材料的独特效应来提高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将自制的银-金、铂以及二氧化硅和铂复合纳米颗粒用于固定化酶,使酶电极的电流响应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为纳米增强的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制备和应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并为传感器的小型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   ……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在室温离子液体中的基本性质,重点介绍了它们在室温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汪永泰 《教学月刊》2005,(4):48-49,56
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性有关。生物体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酶是生物催化剂,它除了具有化学催化剂的特性外,还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和受温度、pH等外界条件影响的特性。由于酶的知识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地位,又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很多高考试题中隐含了酶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蓬勃发展的军用生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的研究,将是今后四五十年里最令人振奋的科技领域。美国现有 1/3的科学家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生物技术也将成为军事高技术的制高点。生物技术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技术领域。生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人们熟知的生物武器、基因武器之外,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军用生物传感器显露奇葩   把生物活性物质,如受体、酶、细胞等与信号转换电子装置结合成生物传感器,不但能准确识别各种生化战剂,而且探测速度快,判断准确,与计算机配合可及时…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NO)作为细胞间及细胞内的信息物质,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是NO生成过程中必需的酶,在生物体内有广泛分布,随着NO的研究日益深入,测定生物体NO及NOS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常用的研究NOS、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直接测定NO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过氧化氢酶(HRP)催化和硼酸特异性识别,成功制备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HRP-聚氨基苯硼酸(MWCNTs-HRP-PABA)复合膜并用于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表明MWCNTs-HRPPABA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保持了HRP的生物活性.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M)表明,在HRP酶的催化下,聚氨基苯硼酸成功聚合.在0.1 M PBS溶液中,PABA具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表明了HRP酶的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化学.该生物传感器性能良好,过氧化氢的浓度在1.21 m M至20 M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73,检测下限为5.0 M(S/N=3).因此,这种基于HRP催化和硼酸特异性识别的方法为设计独特的生物传感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生物组分检测、临床疾病诊断、过程控制与检测、环境监控与保护等许多领域,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纳米材料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配位不足、活性位点多等特性为生物传感器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其迅猛发展对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纳米材料在构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自组装膜技术构筑双氧水的电化学酶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组装膜技术构筑H2O2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共价键合在电板表面的NB为媒介体,辣根过氧化物酶为生物敏感组分,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漆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漆酶在自然界的分布、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及其催化氧化作用,以及漆酶在环境保护、食品、造纸及其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金属元素铜在生物体中的主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分中分铜蛋白,铜酶在生物体内可能的活性部位结构和作用机理,概括介绍了它们的主要生物功能以及实现生物功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