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大批佛教造像,其中背屏式佛造像以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和罕有的保留完好的贴金彩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在表现手法上完美地将绘画、贴金彩绘、圆雕、浮雕、阴刻融于一体,在造像内容上多采用佛、菩萨、飞天、龙、荷等,在功能上具有宗教与艺术两重性,其优美精致的造型和绘画雕刻装饰皆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即所谓的“青州风格”,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艺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此稿着重分析了泰安北魏太和十八年金铜佛像在青州风格佛教造像形成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之后,讨论了典型青州风格形成时期,广义青州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佛教造像,以及青州地区继续吸收外部因素,和青州风格对外部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3.
青州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今山东地区佛教文化的中心。青州龙兴寺的佛教造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走向完美和接近现实,有着极强的地方个性。  相似文献   

4.
李森 《家教指南》2007,(6):33-36
通过对文献记载唐武宗、后周世宗两次法难和青州龙兴寺具体实物造像以及曲阳修德寺、博兴龙华寺、乡义寺集中掩埋多座寺院佛像旁证事例的分析考察,以更加坚实的证据揭示出龙兴寺400余尊佛像确实并非全为该寺一座寺院造像,其中还包括青州其他寺院的佛像在内.  相似文献   

5.
王瑞霞 《家教指南》2007,21(6):20-32
本文根据古青州地区目前所见佛教造像资料,通过对造像内容的量化分析,探讨了古青州地区北朝晚期的佛教信仰及阶段性变化,并对其变化作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6.
1996年,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了一批毁坏的佛教造像.这批造像断茬面新旧不一,证明经历过多次破坏.关于这批造像毁坏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北周武帝、宋徽宗、隋末义军、宋金战争、地震所致.经过多方面分析就会发现,北周武帝与唐武宗的废佛运动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多方搜集资料,将历年来青州广福寺出土的主要佛教造像进行了整理、分类、分期;对其他主要遗物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青州市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出土以后 ,立即引起了强烈地反响 ,它们那变化多端的造像风格 ,各具特色的人物造型 ,维妙维肖的面部表情 ,都为我们展现出一种特殊的佛教造像艺术特征。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教造像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为青州出产的石灰石。这种石灰石 ,质地细腻 ,硬度适中 ,易于雕刻。青州地区有着传统的石雕工艺技术 ,汉画像即为汉朝的代表作品之一。青州地区有着极高的石雕工艺传统。龙兴寺出土的窖藏造像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 ,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而创作出的一批佛教艺术精品。这批精美的佛教艺术作品 ,刻有佛像、菩萨像、飞天…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20日,“中国北朝造像与石窟暨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发掘十周年国际学术研究讨会”在山东省青州市召开。这次学术会是由青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青州市博物馆承办的。国内外研究佛教考古及艺术的专家五十多人出席了这次盛会。9月20日的开幕式上,青州市市长孙忠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谢治秀、潍坊市文化局局长王振民先后致辞。开幕式结束后,由青州佛教造像研究专家,原青州市博物馆馆长夏名采先生介绍了当年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发掘的情况,青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瑞霞介绍了龙兴寺窖藏…  相似文献   

10.
正1996年10月,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佛教造像出土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这批造像数量多,贴金彩绘遗存丰富,镂刻精妙,工艺特殊,虽然经过破坏,但仍可见其佛像造型的丰富多样与时代特征。更极为珍贵的是,佛像多数保存了表面的彩绘贴金,使今人目睹当时雕刻作品均有富丽彩绘的真实面貌,体现了北魏至北宋时期(尤其是北齐时期)高超的佛教造像艺术。后来,这批造像曾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精美的造像引起人们的惊叹,感染着每一位注视过  相似文献   

11.
山东大学李森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青州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在他获得学位后历经7年的充实修改,终于付梓了。这是造像发现16年来关于龙兴寺历史和佛像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也是迄今学术界对此课题所作的最详尽论述,必将对推进龙兴寺佛教造像研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道寺造像中,部分造像的主尊与两胁侍之间、背光上部八字形飞天之间或圆雕造像的袈裟上浮雕佛传故事、经变故事等。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七件造像分别进行了描述,并参考相关佛教文献,对部分造像的浮雕内容进行了阐释。雕塑艺术与题材同南朝、河北地区及古青州地区出土造像中的类似浮雕内容进行了比对,从中可以看出其受南朝与河北地区的影响,但其自身的地域性风格特点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青州市博物馆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组成的有考古、文物保护、艺术史研究、数字技术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参与的工作团队,在对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佛教造像的信息采集记录工作中,有许多新发现。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关于L0139造像的记录过程,探讨出一条多学科的考古记录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造像贴金工艺是较早的装饰工艺技术之一。首先要求把黄金捶打成极薄的金箔,然后用粘合剂粘在造像的胎体上。在贴金装饰保存较好的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400余件佛教造像中,近60%为南北朝时期,其贴金装饰的造像技术证实了文献记载、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精湛的贴金工艺水平。龙兴寺造像多数为石胎造像,在石胎造像上采用贴金装饰,较之前秦代兵马俑的陶胎贴金、汉代漆器的木胎贴金和同时期其它地区的佛教造像的服饰贴金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上大佛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清流乡长新村,现存20龛,年代涉及唐、北宋、明,各期皆有年代明确的造像记。龛像时代特征明显,个别龛像独具特色,尤其北宋初期造像,多数有造像名称和造像纪年。题材丰富、时间集中,可补充安岳北宋时期造像序列,各类题材和组合显现出信仰体系和佛教造像的民间化。该造像点为研究安岳乃至四川地区摩崖造像发展演变和宗教信仰变化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6.
背越式跳高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跳高姿势,由于其动作优美,姿势先进,技术独特而深受运动员和青少年学生的喜爱。目前,我国大、中学体育教学也大都把背越式跳高  相似文献   

17.
姚尊曾任青州刺史,并在龙门石窟建窟(第661窟).通过对姚尊事迹的考察和造像题记中相关人物的考察,显示姚秦后裔在北魏时期仍然继续着祖上崇佛的习惯,题记可弥补正史之阙.姚尊造像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龙门石窟北魏正光年间造像风格.  相似文献   

18.
黄志豪 《教学与管理》2007,(12):112-113
背越式跳高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跳高姿势,由于其动作优美,姿势先进,技术独特而深受运动员和青少年学生的喜爱。目前,我国大、中学体育教学也大都把背越式跳高作为教材。但由于背越式跳高独特的技术特点,加之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9.
上大佛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清流乡长新村,现存20龛,年代涉及唐、北宋、明,各期皆有年代明确的造像记。龛像时代特征明显,个别龛像独具特色,尤其北宋初期造像,多数有造像名称和造像纪年。题材丰富、时间集中,可补充安岳北宋时期造像序列,各类题材和组合显现出信仰体系和佛教造像的民间化。该造像点为研究安岳乃至四川地区摩崖造像发展演变和宗教信仰变化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20.
青州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丰富多彩的石窟造像、摩崖题刻、寺院造像、刻石造型、碑碣墓志等,文化遗存丰厚,具有重要的旅游审美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云门山的大"寿"字和摩崖石龛佛教造像及驼山摩崖造像群等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我国佛教艺术的重要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