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洱海行吟     
杨丽 《大理文化》2021,(2):76-78
第一次见到洱海,是在三十多年前,刚刚小学三年级的我跟着爸爸来到下关登上团山公园,当广阔的洱海呈现在我的眼前,一泓碧波万顷的水域映入我的眼帘,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我被洱海深邃的蓝、纯粹的美所吸引、所震撼!这是生长在大山深处的我第一次看到这么远的远方,第一次感受宽阔博大的含义.后来我来到洱海边工作、生活,对洱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茫茫北极路     
北极距离我们是很遥远的。北极路茫茫。屈原说过一句话:“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第一次到北极,我进入北纬70度的北极区内,气候恶劣,天气似乎与我作对。我们的车子又不行,陶行夜宿,踏着雪地,眼看着北极荒凉的地方,天寒、地寒兼……心寒,我失望极了,再无法前进,我只好一望三回首,失败地回来。我总觉得,任何开始总是有第一次的,第一次我总算进入了北极区内,也经历过气候的袭击,听到北极熊的嚎声,亲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开始了第一次,我就计划第二次进入北纬别度。我希望能真正与爱斯基摩人…  相似文献   

3.
寻幽梨园村     
勿用 《大理文化》2011,(6):69-70
这是一个我未曾拥有过的世界,萦系着我前世今生的缕缕牵绊;这是一方未曾涉足的净土,蓦然惊觉,却是为之寻觅放逐心灵的家园。在云南大理洱海之源的梨园村,这一方幽静神秘的所在,一次次地叩击着我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4.
大理六日记     
许家强 《大理文化》2013,(10):77-79
2012年11月15日大理长途奔波六千里,大理,我来了。长途客车拐了一个弯,一片华灯,在寒气袭人的无边暗夜里扑面而来。"到大理市区了。"车上有人响亮地说,声音里按捺不住喜悦。放下行囊,来不及吃晚饭,我匆匆走出苍山饭店,转一个弯,便是洱河,沿洱河右行,很快,我走到洱海边上。这里只有几盏淡淡的灯,在海边寂寞地立着,洱海风吹,从我发际掠过。我在洱海边坐着,洱海水温柔地在我脚下摇荡,那幅度很小,连灯光都没摇碎,一如我此时的心情,平静,无澜。就这样与洱海对坐,无边无际的夜色笼罩着  相似文献   

5.
许路 《大理文化》2013,(8):97-101
还没到过大理的时候,我就在想,在洱海边上够拥有一个小小的家,面朝着洱海,春暖花开,一艘小木船就系在客厅外面的木桩上……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2009年5月,当沐浴在晨光中的蚕豆田散发出阵阵清香的时候,我从昆明驾驶着一部北京2020吉普车刚刚到达下关,沿着洱海西岸边的田埂道蜿蜒地往北行驶,苍山在左,洱海在右,想象着湖面点点白色风帆,仿佛回到千百年前,心中充满着憧憬。车刚开上下关新城区的兴盛大桥,一阵强劲的横风扑来,吹得车身直晃,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下  相似文献   

6.
从记事开始,我家就住在洱海东岸的挖色村,出门便是碧蓝蓝的洱海. 记得孩提时代,我差不多每天都在洱海里游泳、捕鱼,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那时候洱海里鱼很多,一张大网撒下去,捕获两三千斤是常事,最多的一网可捕获一万多斤,而我,作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只要到海边或家门口的小河,捉上一两个小时,也能够捉到几斤鱼,然后回家美美地吃上一顿.  相似文献   

7.
点苍登顶记     
寸心 《大理文化》2012,(9):67-70
数十年来,苍山认识我,我不认识苍山。远远地,我在洱海边遥望苍山,它似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又似一只傲视群雄的猛虎,还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鲲鹏……我不知多少次亲近过苍山,从感通寺到弥陀寺,从清碧溪到七龙女池,甚至认认真真地感受了花甸坝……当我伫立苍洱之间,仰望点苍的时候,苍峰依旧飘缈在云海问,古雪神云笼盖下的雄峰依然傲立苍穹,令人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8.
海男 《大理文化》2014,(10):4-17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来到滇西抗战的主战场腾冲,我曾两次攀越过高黎贡山。第一次穿越高黎贡山时,我们沿着怒江而上,看见了江岸之上一束又一束木棉花。我从小在金沙江的滇西长大,并不是第一次看见木棉花,然而,那年春天,我却用目光迎着江岸以上那一棵又一棵高大的木棉树而上,我的目光在那一顷刻间逢着了那硕大的花冠,那些红的花冠之上似乎还浸润着早露。  相似文献   

9.
梦幻洱海     
洱海有多大?洱海的月有多梦幻?行走在洱海边,真能看到令有情人心醉的月吗?见到洱海之前,洱海对我的招引,主要是停留在那个美丽的传说故事里:月宫里的公主思慕人间,来到洱海边,与渔民阿黑成婚。为了帮助渔民多打鱼,她把自己的宝镜放在海中,把鱼群照得清清楚楚。渔民打鱼多了,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公主的宝镜在海中变成了金月亮,世世代代放射着光芒……  相似文献   

10.
假期里寻了个时间去找了一别已经五年的老同学.老同学在的地方靠近洱海.那可是一个湖光山色,美味特多的地方.但对于我来说这些似乎都不是主要的,关键的是那出门就可以划船.对于我这个旱鸭子来说,无疑是充满十分的诱惑的.  相似文献   

11.
黎巴嫩的穆罕默德先生是1994年我随中国青海杂技歌舞团访问中东时结识的朋友。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贝鲁特大学学院剧场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的时候。那天,天气十分炎热,我们坐在观众席上稍事休息。这时,我看见前排有一位黎巴嫩朋友全神贯注地低头写字,他满头大汗往下淌。“呵,他写的是中文广我见他在自己的名片上一笔一划地写上了“穆罕默德·塔哈;”在他旁边放着别人给他写的他的中文名字的范本。他临摹得似乎很吃力,手中的笔好像有千斤重。我走近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要过纸和笔,给他示范了一s。他点头笑了奖表承感谢,接过纸笔…  相似文献   

12.
金领进村     
一样是"逃离北上广",他们没有移民海外,也没有到二三线城市去,而是选择来到一个中国村庄,过着半隐居且自己真正能够"主宰"的生活,只为精神上更富足或与孩子相处时间更多。一年前,当看到阳光穿透云层,如同聚光灯一般打在海面上时,丁磊的内心掀起从未有过的波澜:就是这里了。找地、签合同,一个星期内,丁磊完成了36年人生中最富戏剧性的一个角色转换:从上海的一位高级白领变身为洱海边的一位新居民。  相似文献   

13.
正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只有大海或大湖泊中的陆地才称为岛,但我生活过的一条小河中有块约二三百亩大的地也被称之为岛。1954年至1960年,我在上面读了六年书,度过了我的小学岁月。在西洱河小岛上读书碧波荡漾的白族人民的母亲湖——洱海的北面有个古城,叫上关,南面的古城叫下关。下关古城门洞前面有个长长的大坡叫"豆糠  相似文献   

14.
一 洱海是一泓高原碧水,它的美,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智红说:“写一篇洱海的散文吧,要快!”我说:“那我要去游泳了,去洱海的水波里找找感觉.” 认识智红是在三十多年前,在洱海边,在苍山饭店举行的一次笔会上.那时,他给我们读了一首诗,带着他走出来的那座大山的气息,很抒情,很唯美,大家说:“像情窦初开的少女!”  相似文献   

15.
1 仍记得,第一次见洱海. 那是上初一那年的春天,班主任罗老师带我们去洱海坐游船.这是老师在上学期末就答应好的.学校里有组织春游的传统,以各班为单位组织,时间以一日为限.大约是在第一学期期末之前,罗老师告诉大家说,好好学,好好考,等下学期开学,我们去春游,去洱海坐游船.那时候,县一中的好多新班级的春游都是去洱海坐游船.在我们民族班,所有的同学都是从各乡镇来的,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还不曾见过洱海.  相似文献   

16.
如泣如诉     
1982年9月——1984年7月,整整两年时光里,我有幸在苍山下洱海畔求学,听风赏雪,读月观花。这是我最美丽的人生时段之一。某个月夜,我与同学从校园朝洱海边走,月色朗白,星稀风淡,山影逶迤,蓦然感觉西北高远,地倾东南,顿时间直觉得天野寥廓,宙宇无尽,人世苍茫……在长时间的呆住之后,我知道,大理这个古国佛都,向我后来的人生开启了一道天地人生奥秘的门缝。  相似文献   

17.
茈碧湖的秋天,平静而清纯,一见之下,让人不能不喜欢。秋天的茈碧湖,蓝蓝的、清清的、静静的,好像清纯的、羞涩的美少女,羞羞答答。我又一次去了茈碧湖,再一次感受到茈碧湖的平静、清纯之美。诗云:"灵峰树绕云千壁,茈谷花深雪满湖。谁道洱海千胜景,源头此处更澄清。"得益于"洱源净,洱海清"这一洱海保护理念的缘故,洱海之  相似文献   

18.
沙溪是一个很遥远的小镇,遥远得似乎在天上。但是一次不期然的邂逅,却让我从此放不下了。我的手机内存很小,但是有一条信息却被我留存着,而且至少读过几十遍了。特别是我走到那些繁华喧嚣的景区,走进那些媚态十足的"古镇",走过那些鲜亮的"古建筑群",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开我的手机,看看我2012年11月19日在沙溪随手记下的那段文字:"我来到一座真正的古镇。  相似文献   

19.
海男 《大理文化》2010,(3):7-18
我曾经沿着洱海边寻访过南诏到大理国以来的文化遗址和遗梦。那些漫漫长卷中的史前文化震撼过我的灵魂。大理之人文符号从浩瀚的天宇间飘忽而至,我希望我在将来的某一天,屏住生命中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讲解     
<正>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辅导和比赛,我终于通过了武汉博物馆老师们的考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志愿者。8月1日,是我第一次上岗的日子。早上9点离规定的时间还有半小时,我便满怀期待地顶着烈日,和妈妈一起走进了武汉博物馆。签到后,我发现只有我一个小讲解员。坐在大厅内,我既紧张又害怕,不停地想着:大家怎么还没来,不会我第一个讲吧?我能胜任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