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S.2687写本由两件文书组成。其中第一件文书是莫高窟第61窟建成时举办法事活动的疏文,第二件是莫高窟第55窟建成时举办法事活动的疏文。据文末题记可知,第61窟建成于天福十二年,即947年;第55窟建成于乾德二年,即964年。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天王堂"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莫高窟窟顶沙山上现今被习惯称为"天王堂"的土塔内造像的历史勾沉,主要是对塔内彩塑主尊的历史还原,结合敦煌文书对莫高窟天王堂的记载作一讨论,认为该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王堂,而是由曹延禄与于阗姬天公主发心营建的一所表现特殊内容与思想的塔寺建筑,准确命名应以发愿文所记"囗囗寺"为准,"天王堂"只是人们的一种误称或俗称而已.  相似文献   

3.
对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相中第三初转法轮塔、第五给孤独园塔中的三佛图像,学界有"三身佛"和"千佛化现"两种认识,本文通过对笈多朝至波罗朝时期相关造像题材的比较研究,认为二塔中三佛图像表现的都是"舍卫城神变千佛化现"的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4.
赵声良 《家教指南》2011,(5):14-17,130,131
本文通过分析台北故宫所藏两幅传为"隋代"的绢画,并与敦煌莫高窟壁画比较,认为台北故宫所藏两幅绢画分别是临摹莫高窟第301窟南壁佛像和第244窟北壁菩萨像,而临摹者就是张大千。  相似文献   

5.
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晚期,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此窟位于莫高窟三层楼以北,其所处的莫高窟南区北端崖面是中唐洞窟密教内容较为丰富成熟的一区。以莫高窟第361窟为研究中心,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讨论莫高窟第361窟与第359、360窟及周边其他中唐洞窟的关系,进而认为南区北端洞窟群是莫高窟中唐晚期最为重要的从事密教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界对莫高窟第285窟,以及山西云冈石窟第7、8、12、30窟,河南龙门石窟古阳洞,甘肃麦积山石窟第133窟,甘肃北石窟寺楼底村第1窟,东千佛洞第2窟,榆林窟第4窟等石窟中出现的兽面形象,大多认定为中国传统纹饰的饕餮纹。本文通过对此形象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此饕餮纹应为佛教文化中的"天福之面"(Kirtimukha)。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太平寰宇记>和各种<行唐县志>之记载,考订出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中"永昌之县"即今河北省行唐县,进而认为,确定"永昌之县"地望,有助于莫高窟第61窟建成年代、"河北道山门东南路"线路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这篇短文回忆两件事。其一是关于王圆箓所建千相塔的拆除时间,以及后来对塔中的残塑的处理,反映当时对千相塔发现文物处理不太精心造成残像的进一步残坏。第二莫高窟第17窟即著名的藏经洞,洞窟中现有的洪辩真身塑像,原来不在此窟中,而是存放在第362窟中。据分析,第362窟塑像应属于17窟中的洪辩真身,1965年经常书鸿所长决定,将该像由第362窟迁回到第17窟中。作者是迁像经手人之一,特回忆此过程备查考。  相似文献   

9.
敦煌文书是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4~11世纪的纸质写本和印本文献,1900年道士王元箓发现于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又称敦煌遗书。20世纪之初,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它成为世界的焦点,被世人所瞩目。藏经洞即今敦煌莫高窟第17号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距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的宕泉(今名大泉)西侧的鸣沙山崖壁上。莫高窟现存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个。在这些洞窟中,最早的有公元4世纪前  相似文献   

10.
编号B127:11文书出自莫高窟北区第127窟。文书残宽12.1厘米,残高14.0厘米,残存墨书草体文字8行,内容为一件卖身契约末尾处的证明部分。这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件蒙古文买卖人口文书。其书写年代有可能为14世纪中后期,至于其性质,应为"私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第294窟顶西披、南披部分壁画进行考释,确定此画是须达拏太子本生,依据《太子须达拏经》绘制。进一步对敦煌石窟中的须达拏太子本生画进行梳理,重点对第423、427等窟的此内容进行考释,并将第294窟须达拏本生画中现存的榜题与敦煌文书中此故事的榜题写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P.5032(9)《沙州阇梨保道致瓜州慕容郎阿姊书》的书写年代应该是开宝五年壬申岁,即公元972年.文书中的"长胜"人名又见于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供养人题名,其系曹议金的外孙女,慕容归盈的孙女.此外,敦煌文献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中的慕容长永、慕容长政、慕容言长(长言)、慕容长喜、慕容长应、慕容长泰等皆系慕容归盈的孙辈或侄孙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麦积山第74、78窟装饰纹样及造像衣饰等方面的考察与云冈、莫高窟、河西金塔寺等石窟的对比研究,认为第74、78窟开凿于文成帝复法后的47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报恩吉祥窟”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敦煌文书P.2991正反两面抄写的《报恩吉祥之窟记》,记述了僧镇国及其汜氏家族在莫高窟建窟事,并追颂了汜氏先祖在吐蕃占领敦煌前后的各种事迹。本文考证其成书时间在吐蕃统治敦煌晚期的公元840年左右,僧镇国所造窟可能是今莫高窟第361窟;记文中称该窟内特殊形制的盝顶帐式佛龛为“富阳”,当为古代敦煌特有的石窟建筑结构部位的名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莫高窟第285窟北壁及东壁所绘的有明确榜题的无量寿佛说法图,一方面与当时法华信仰与无量寿佛信仰的交融有关,另一方面更与法华信仰中的"佛寿无量"的佛身观有关,是本窟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中的"胡旋舞"与典籍记载中的"胡旋舞"在年代、衣冠、乐队、乐器等方面的歧异,从而对第220窟中所绘内容是否为康国传入的"胡旋舞"发生质疑.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近期对敦煌石窟的考察,对榆林窟第25、20窟,莫高窟第14窟,以及新发现有曼荼罗图像的榆林窟第35、38窟,莫高窟第170、234窟及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的八大菩萨曼荼罗进行了图像学的解说.认为敦煌石窟的八大菩萨,在图像表现上与印度密教美术有着强烈的一致性,同时指出,不空系密教美术曾给予敦煌石窟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第476窟考古清理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7月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人对莫高窟第476窟进行了考古清理,发现了陶灯、文书残片、木构件、织物等遗物,本文是此次清理的考古报告.  相似文献   

19.
莫高窟壁画中的沙弥守戒自杀图研究蔡伟堂《沙弥守戒自杀品》是敦煌石窟壁画故事画题材之一。莫高窟现存三幅,分别绘于北魏第257窟①,西魏第285窟和五代第98窟。其中第98窟一幅画面剥蚀脱落甚残,情节模糊不清。本文拟对保存完好的第257、285窟二幅画进...  相似文献   

20.
莫高窟第76窟是北宋时期开凿的一座中型洞窟。此窟东壁有《八塔变相》,现仅存第一、三、五、七四塔(余四塔已自然毁坏)。现将这四塔的内容考释于下。一、释迦牟尼降生大塔释迦牟尼降生大塔,为《八塔变相》中的第一塔变,该画在此窟东壁南段最南侧的上部,从画面上可以看出此塔由砖砌而成,分为基座、塔身和塔顶装饰(如轮相、露盤等)。塔座为金刚座形,塔身作覆钵式;塔的两侧,菩萨乘飞腾的大角羊,羊的后足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