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诗传笺》是我国诗经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其现存版本丰富,主要有:写本,石经本及宋、元、明、清刻本。文章根据相关资料,主要阐述写本与石刻本的现存版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毛诗传笺》是我国诗经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其现存版本丰富,主要有:写本,石经本及宋、元、明、清刻本。文章根据相关资料,主要阐述写本与石刻本的现存版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出史版话     
《现代出版》2011,(1):73-73
写本:早期的图书,都依赖于抄写流传,雕版印刷术普及之后,仍有不少读书人以抄写古籍为业,所以传世古籍中有相当数量是抄写本。宋代以前,写本与抄本、稿本无较大区别,但宋元以后,写本特指抄写工整的图书,例如一些内府图书,并无刻本,只以写本形式传世,像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四库全书》以及历朝实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玉台新咏》赵氏覆宋本、明通行本与唐写本《玉台新咏》残卷对校研究,论证赵氏覆宋本与唐写本多合,说明赵氏覆宋本最合于徐陵旧貌。后世刻本均有改动,但明通行本改动多于赵氏本,其改动的依据主要来自《文选》,尤其是李善注本《文选》。  相似文献   

5.
传世本《列子》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北宋初刻本为最早,北宋末年道士陈景元偶得唐代殷敬顺《列子释文》,虽为音注之书,但保留了不少唐代写本的信息。西北地区所出《列子·杨朱》写本中,敦煌藏经洞所见20片,旅顺博物馆藏1片,经与北宋本及《列子释文》等核校,可以确定这些都是唐代写本,其所存文字较其余诸本都要完整和准确,有些文字是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明末黄道周所撰《缁衣集传》,是现所见仅有的疏解《礼记·缁衣》篇的专著。明崇祯年间刻本很有可能是该书的初刻本。崇祯十六年(1643年)卢之颐、李清校刻本因刊刻时间较早,且完好保留校勘痕迹,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郑开极刻本传世最广,但各图书馆藏书目录多将此本与乾隆年间翻郑刻本、道光年间彭蕴章重刊郑刻本混淆,相关讹误应予以补正。至于乾隆间《四库全书》写本则质量不佳,讹脱衍倒及篡改较多,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7.
孔德凌 《图书馆杂志》2007,26(12):69-75
郑玄所作《毛诗传笺》是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其版本流传问题极为重要.《毛诗传笺》的版本可分为三大类一为唐及唐以前写本,一为唐宋石经本,一为宋及宋后刻本.现据相关资料考察《毛诗传笺》的版本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8.
卢秀丽 《图书馆》2008,(3):121-123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一部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原为清乾隆十三年(1748)内府精写本,一向被误定为"清抄本",本文予以探讨、更正。同年武英殿刻本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因其高超的书法艺术闻名于世,但经比较,精写本的书法更细致优美,属于版本极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9.
敦煌文献中保存《辩意长者子经》10号,其中8号可缀为3组。通过分析诸写本的文本样貌及字形特征,我们认为敦煌写本能够反映该经译出后在西域地区的流布情况,与传世文献记载相合。通过与刻本大藏经对勘,我们发现存在于敦煌本中的不少异文材料,体现了早期写本时代的特殊的用字、用词现象。  相似文献   

10.
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抄写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唐代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抄写经卷也达到了鼎盛,成为佛家传播佛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玄奘生前历时3年所译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佛经,存唐写本、宋刻本等诸多版本。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该经的第三百六十三卷写本,从书写年代、风格、流转过程考证可知,此经卷是清末著名版本学家杨守敬从东瀛购回,又递经清末书法家邵松年及其子收藏的不可多得的唐写本珍品。  相似文献   

11.
汉代时,封建女子道德理论得到显著发展,刘向的《列女传》便是其中标志性著作。从《列女传》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女子德育教育观。本文主要从刘向写作《列女传》的背景入手,对刘向《列女传》中的女子德育教育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敦煌卷子伯二五三六号乃是《春秋谷梁传集解》卷三的写本。用这个写本来比勘中华书局影印本和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我们可以校订出不少今本的舛误之处。同时,这个写本保存了大量有别于今本的异文,有些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也未著录的,弥足珍贵。另外,这个写本不仅是依《汉志》十一卷之旧式的古本,也是品相完好、书法精工、字迹清晰的精本,可以作为唐代经籍写本的一个样板来进行研究。总之,该写本在校勘、版本等方面的文献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
《文选集注》是传世唐写本中保存唐人《文选》注释最为完备的资料库,1856年由日本学者涩江全善、森立之《经籍访古志》一书率先著录,1908年前后董康赴日时据《经籍访古志》的记载进行寻访,尚得三十二卷。今本保存于日本数处,其中,金泽文库所藏最夥。其他尚有东洋文库、东京九条公、京都小川氏、佐佐木氏、里见氏等收藏处。今存《文选集注》为残卷,约二十余卷。唐钞《文选集注》是今存诸唐钞本《文选》中保存今已失传的《文选》旧注最多的一部唐写本,宋代刻本中已经消亡的陆善经注、《钞》、綦毋邃注等,在唐钞《文选集注》本均可见到。因此,唐钞《文  相似文献   

14.
赵钫,字元方,蒙古族人。世居北京,历职银行界。夙爱古籍,喜收藏,因而与书林王晋卿友谊最厚,故委之代为采集,并相互切磋板本之学,甚得王晋卿臂助。其收藏多宋、金、元、明著名刻本,尤喜收藏明代铜活字印本,主不称意之赝本即散出,因而藏量虽不甚多,但皆精本。藏书室名“无悔斋”。解放后,择其精本,指献给北京图书馆,多是罕传善本。如敦煌出土唐写本《南华真经》,唐写本《老子》,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明弘治间华燧会通馆铜活字印本《容斋五笔》,明弘治间铜活字印本《西庵集》,明正德间兰雪堂铜活字印本《白氏文集》,正德间铜活字印本《庄子(?)斋口义》,明嘉靖间锡山安国铜活字印本《吴中水利通志》,明嘉靖间安氏铜活字印本《颜鲁公文集》、《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残本、《栾城集》,明隆庆间活字印本《凤洲笔记》,五云溪馆铜活字印本《玉台新咏》等皆为活字印本中之精华,极为珍贵。  相似文献   

15.
座落在台北市中山南路20号的中央图书馆,是台湾岛内最大的图书馆。该馆除了拥有宽敞舒适的阅览室和先进的自动化查询设备外,还收藏了丰富的中外文书刊、汉学研究资料以及岛内外的缩影资料。 善本古籍收藏,是中央图书馆的一大特色。目前该馆总计收藏有善本古籍约12000余部,125000余册。其中一半是明版书。 若依写本、刻本来分类,则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古籍中写本一类堪称珍本之首的是宋抄本《太宗皇帝实录》。目前国内较容易见到的实录是朱明皇朝的《明实录》,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整理,已影印出版。而宋代的实录,则难得一见。中央图书馆所藏的这部《太宗皇帝  相似文献   

16.
浙江图书馆的历史文献收藏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介绍了浙江图书馆建馆一百年来收藏历史文献的简史,对收藏的《四库全书》、唐宋元写本与刻本、明刻本与史料、明清别集、激光地方文献、释家经典、域外汉文古籍、名人手札、金石拓片、木刻板片等的数量、精品代表及其编录状况作了概貌性介绍。  相似文献   

17.
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李邕的《古诗四言》墨迹,不仅是书法方面的“间世至宝”,而且作为唐人的汉魏晋名家四言诗写本,在古诗的校对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李氏墨迹与逯钦立氏《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严可均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所收的相关作品对校,尤其是对历来聚讼纷纭的陶渊明《停云》李氏写本的校对价值做了重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明实录》为明代之史料长编。记录明代各朝史实政事,朝章国计,是研究明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史籍。此书向无刻本。明中叶之前,各朝实录纂修完成,只录正副二本,存明宫内皇史及内阁。至万历以后,始渐有传写本流布于世。但辗转传抄,各抄本或缺朝、缺卷,或文字、内容歧异甚多。  相似文献   

19.
《楹书隅录》是由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第二世主人杨绍和撰写的善本解题目录。是《录》从撰写到刊成,历时三十一年。光绪二十年杨保彝刻本为初刻本。经校勘,是本要优于宣统三年董康补刻本。《续修四库》所用底本实为宣统补刻本。《清人书目题跋丛刊》和《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亦然。  相似文献   

20.
《语石》的版本已经有很多,但原刻本仍然是迄今为止准确度最高的文本,后来各本与原刻本相比,均有新的讹误。美中不足的是,原刻本也存在文字缺讹的情况。本文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原刻本所涉及的传世文献、碑石拓片等材料,对《语石》原刻本进行订补,希望为广大《语石》研读者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