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的文学创作体现了新文学与旧文学,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现代精神与民族传统,以及时代潮流与作家的自主责任这一系列矛盾中的文化内涵。本文着眼于张恨水创作的通俗性,文学与文化的互动性,将张恨水置于更大的“文化现象”范畴之内,从而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张恨水的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国整整一个世纪的最著名最深刻的外国作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某种特殊文化背境与语境下,儿童文学及其儿童文学学科常常被人遗忘。偶尔被人记起了,也大多是因为“儿童问题”受到了社会的特另Ⅱ关注。于是,这就容易造成偏见,而偏见往往带来缺失。例如,人们在任何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据说这样的文学史已有上百部之多)中,休想找到有关现代儿童文学的片言只语,似乎现代中国压根儿就不存在这种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4.
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的作家张恨水对于作品创作内涵的选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张恨水结合时代精神,对通俗文学进行了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的界限,很好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从文体结构、主旨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张恨水对新旧文学的整合,这种新旧文化间的和谐处理不仅对文学史有着标志性意义,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西化心态,可以称为殖民文化心理。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立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出现了两种现象:殖民文化意识在文学主张上的充分表现;在实践上殖民文化心理与反殖民文化并存。它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导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学观,丢掉或挫伤优秀的民族文学传统;二是使民族文学现代化的路程发生曲折和产生畸型  相似文献   

6.
肖佩华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该书将“市井”作为独立的概念范畴引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类型学研究框框,从而使中国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在民族文化范畴和中国“现代性”范畴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为文学史尤其是市民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该专著对于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现代都市文学研究与京海派文学研究,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示意义和学术上的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观.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刚过,他却凭借写作章回体小说而掀起了轰动一时的"张恨水热".在消闲与责任交织的文化心态下,张恨水的小说所呈现出"高雅化的通俗"的艺术品貌,进而寻求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鲁迅的一个文学史论断为出发点,通过新文学作家对传统文化所持态度、新文学作家文学观念的变化以及新文学作家的创作实践等三个问题的阐述,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外来文化的影响是新文学作家自觉追求的,而传统文化的影响则是自然形成的。而且,随着文学革命的不断深入和新文学作家的渐趋成熟,传统文化中的进步因素对作家的创作和新文学的发展,日益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学、文化思潮特别是自传的广泛传播,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个体解放、自我表现的欲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现代自传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和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尤其在1930年代前后达到高潮。此期自传的面貌和品格发生的显著变化,代表着中国自传的渐趋成熟,也体现了现代中国人自我意识的鲜明特征与时代的变迁。现代自传的这一勃兴,构成了中国自传史同时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是中国小说由传统向现代发生转换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在文学史中的价值,不仅体现为它自身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它作为一个转换期所具有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以及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其为现代小说的发生和孕育所提供的必需性条件。同时,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无疑受到了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学深刻影响,但是,外在的影响只能通过中国社会的接受主体实现,其转换要受到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制约和规范,这也是中国小说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之后,其所变异和诞生的新小说和新文化依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气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概念尚未厘定,创作实践却蔚为大观的一种文学形态。以古代隐逸文化为背景,通过对现代文学中某些作家的隐逸现象和作品中隐逸倾向的分析,尝试建立中国现代隐逸文学体系,以丰富中国隐逸文学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章回小说大家",其文学史意义不仅在于将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发扬光大,而且在于继承"以诗入小说"的传统,成功地使用对联这一艺术样式,将其引入小说创作,使对联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小说中发挥了审美功能和叙事、感事功能。对联与张恨水小说的水乳交融,共同构成了张恨水小说的美学特色。张恨水小说中对联的叙事、感事功能是对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通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通俗文学大师,他的共计一百余部三千万言的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一抹绚丽的风景。检视张恨水的作品,就会发现皖江文化对其人品、文品所产生的熏陶与影响,构建了他的人生观和文学观,这不仅体现在其作品描写故土潜山的自然景观、乡风民俗中,更体现在作品厚重的文化内蕴之中。带有独特的皖江文化色彩的"山",既是客观写实,也是其精神诉求的对应物。本文通过对张恨水小说中皖江"山"文化的探讨,试图更深入地剖析其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19,(4):147-150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线课程是迥异于传统教学的全新授课模式,课程建设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的,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教与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存在着思想史挤压文学史的现象,不论是"进化论"、"阶级论"还是"现代性"等著史理念都更多地关注了文学艺术形态的外在,忽略了从语词、修辞及其背后的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等层面关注作家作品,漠视了以人文为视角评判作品史学价值的高低的诉求,导致不同的文学形态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带上了思想史的编写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很大。鉴于此点,应强化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的人文视角。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写的讨论持续了很久却没深入下去,根本的原因是对"过去的名家名作以及各种文学现象"的前提的设定使讨论忽略了治史的根本——史料。史料的选择与使用跟史家的史观密不可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亟待史家在史料及与之相应的史观上实现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中,孟悦、戴锦华的《浮山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力,从而也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就,它在宏大的历史叙述视角当中,对中国女性的文化生存进行了深人的质疑和探寻。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创始人沈丛文的嫡传弟子 ,深受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熏染 ,又有幸接受了西方文艺思潮的洗礼 ,因此在其踏上文学道路之初 ,就致力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方法结合起来 ,在“传统—现代”间创造一个恰如其分的审美空间。其文本中对富有人文思想蕴含的人物形象的刻划 ,对现代性文学主题的关注与探索 ,对小说概念的刷新等都寄寓和体现了他的“传统—现代”意识 ,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拓展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许结 《天中学刊》2013,28(3):78-87
中国古代文体经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的文体批评理论体系。近现代的文化变革对旧体文学的扬弃与文化复归对旧体文学的保持,显现为中国古代文体的断裂与承续。中国古代文体至今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应该以贯通古今的文学史的视野看待中国传统文体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