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体育改革举步维艰。当2006年中央出台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时.体育改革似乎已经进行了好些年了。1992年,红山口会议率先在足球项目上吹响了社会化市场化的冲锋号,但未曾想.足球的改革竟然是如此不成功.发展到今天.成为假赌黑罪孽滋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2.
姜崇方 《体育世界》2008,(6):106-107
1前言早在1 9 9 2年,原国家体委就召开了中山会议专题研究体育体制改革问题。会上提出推进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以足球为突破口,部分项目向职业化过渡,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同年中国足协召开了北京红山口足球工作会议,拉开了中国足球以体制改革与机制转换为核心,以协会实体 化、俱乐部制和产业开发为重点”的市场化、职业化改革序幕。1994年4月,推出了万宝路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向市场化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两项重要的会议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召开工作会议,即“红山口会议”。会议以改革为主题,决定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 ◆1993年10月14日-19日,中国足协在大连棒槌岛举行工作会议,即“棒槌岛会议”。会议讨论、修改并原则通过了《中国足球十年发展规划草案》、《中国足球协会章程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足球改革是建国以来力度最大、思想最深刻、变动最彻底、最具创新意义的综合性的体育与社会变革行为,具有超体育、超文化和超当下的积极意义。足球改革不仅是完善职业化、市场化模式,也是一场新型的文化建设运动,成为重新缔造中国国民性的崭新动力。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改革方案的内容,重点探讨了足球改革的原因、目的以及实质,认为足球改革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具体体现,整个方案体现了共治、共资、共享的精神,体现了足球革新社会、带动社会整体进步的内在价值,能够为社会变革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足球改革推行“双轨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也许并不适用于中国足球。中国足球不知在严冬里滞留了多少岁月,明媚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2008年全国足球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我们又仿佛听到了足球改革的春天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6.
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足球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我国足球的后备人才库,青少年足球的训练工作却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前景不容乐观。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先天不足已普遍反映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重点表现在:基础训练不扎实、训练科学含量低、选材不合理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刘江宏  王晓芳 《体育科技》2022,(3):77-80+83
球迷协会参与足球治理是中国足球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体现。1986年以来,我国球迷协会经历了形成阶段、市场化阶段和俱乐部归属三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球迷协会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服务定位过于狭隘、缺乏必要的发声平台。球迷协会无足轻重的地位与中国足球事业低迷有着必然的关联。职业足球与校园足球有机融合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路径。在中国足球现代化治理过程中,球迷协会应当代表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消费球迷”以及校园足球“家庭球迷”的根本利益与诉求,介入到职业足球和校园足球治理体系中。球迷协会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参与到职业足球治理中,可借鉴英国球迷参与足球治理的方式,建立球迷基金会、社会企业参与到校园足球治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十年甲A”今又“中超”,终因其“豆腐渣基础工程”而摇摇欲坠。中国足球人患病了,中国足球的改革势在必行。寻求病症,狠下猛药,彻底根除毒瘤.中国足球才能获得新的干净的躯体。中国足球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进程缓慢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社会学知识对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十年来的成果进行剖析,从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内、外部因素出发,对国人期望值的反差和足球职业化改革进程缓慢进行分析,为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向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探求日本足球成功的主要原因,其成功经验有:全面、多层次和选择性吸收外来足球文化;融合、改造和创新外来足球文化;注重和传播本土文化。建议:我国应充分认识当前中国足球改革的不足;深化足球改革,主动性、针对性、创造性地吸收外来足球文化;汲取优秀传统体育精神,坚持和传承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视角分析认为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须从文化的器物层、制度层及精神三个层面着手。当前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困境在于文化缺失,片面重视器物层文化建设、制度层文化建设滞后、精神层文化建设忽视是其集中表现。而日本从文化的三个层面着手获得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足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中网足球被负面新闻缠身时.很多人也许忘了,足球其实正是中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深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足球市场化发展的要求,中国足协和各个职业足球俱乐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不断发生。中国足球应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抓住时代的契机,建立中国足球职业联盟。从而使中国足球与国际职业化足球的发展全面接轨。  相似文献   

14.
以日本文明转型与日本足球成功为借鉴,探讨中国足球改革的困惑与出路。研究认为:日本足球的快速成功在于日本文明的现代转型,向 日本足球学习要深入到其文明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才更有借鉴意义;中国足球的改革是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巨大冲突的表现,中国足 球在形式上有所变革但在实质上难以认同外来文化,改革艰难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历史原因,主要是对于文化冲突的认识不足,改革过程的曲折 性,以及文化路径的顽固依赖性。中国足球改革的出路在于:一是要在危机中需要保持清晰的自省,明确改革的阶段特征,消除讳疾忌医心理,尊 重足球规律提出改革方略,正视改革的外在环境与外力的作用;二是要善于对外来文明进行创造性转化,不能盲目拆拼外来文明,深刻反思举国 体制的一元论倾向,自主创新要正确理解与处理好中国特色、建构理性、学习模仿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吴键 《体育教学》2014,(12):10-10
作为一个标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宣告了酝酿近一年的"校园足球升级版"基本构建完成,中国校园足球将以此为起点,围绕"强基础、调机制、上水平"三个核心,迈开新的步伐、步入新的轨道。这次会议同时也预示,青少年足球,这个一向为社会诟病的中国足球基础建设,将开始启动实施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深耕计划"。  相似文献   

16.
论足球改革     
中国足球多年来一直未改其虚弱本质。中国足球队于2013年6月15日在合肥惨败于泰国(青年)队的消息再次引起国人的担忧。从训练学角度来看,确立“专项化”和“教练员自主权”是训练格局改革的起点。采取重视群众性儿童足球运动,对“成熟前可训练区间”进行系统建设,培养运动员的球场意识,常设国家足球队,改革中国足协管理体制,积极发展足球学术等措施,有助于中国足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已经进行了八年,如何尽快提高我国足球水平,缩短与足球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一直是足球工作一生的奋斗目标,其中聘请外国高水平教练成为缩短这一差距的重要手段。本通过对近几年我国足球俱乐部聘请外教情况的深入分析,指出外教在推动我国足球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恒大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资本运作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恒大俱乐部在中国足球职业化道路上的发展是成功的,它加速了职业化足球进程的发展,是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足球改革之道的探路者,对中国足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建议:发挥恒大俱乐部经营管理的经验,让它的经验效应渗透到中国足球的发展之路上,这才是最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西班牙足球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梳理,认为西班牙足球经历了历史发展的4个重要时期,即二战前的发轫时期(1945年前)、佛朗哥政治足球时期(1946年至1975年)、民主化时代的变革(1976年至2000年)、新千年后的崛起(2001年至今)。并且认为促成西班牙足球走向崛起的成功因素包括:文化层面,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与碰撞性是西班牙走向“艺术足球”顶峰的内部核心动力;管理层面,民主化背景下足球管理体制、足球法制、利益分配机制的改革促使西班牙足球走向制度治理;人才层面,西班牙大众足球基础的夯实以及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的改革与科学化构建是西班牙足球走向崛起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3月16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公布,内容涉及足协改革、联赛改革、国足建设、青训体系、申办世界杯、中国联赛足彩等多个领域,并明确提出,要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增强家长、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让更多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各地中小学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预计,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2020年内达到2万所;到2025年达到5万所,在校生达5000万人,引发校园掀起足球风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