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英汉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的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通过汉英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从认知的角度对比探讨了两种文化认知和建构时间的途径和方式。这些隐喻概念的运用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中"酸"味觉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汉英语言在"酸"味觉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思维层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酸"的投射范围主要包括五大经验域:听觉/视觉域,情感/心智域,生活/时间域,性格/方式域,性质域;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绝大部分相同,但其隐喻意义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义学范畴概念的提升、下降和迁移是范畴概念虚实转移的具体表现,汉英科技文体互译运用的具体化和抽象化引申,从思维层面反映了汉英两种语言科技词汇的具体表征.通过对比汉英语言中范畴概念的使用情况,分析汉英民族认知思维的差异,了解语言思维认知的差异,旨在促进实用英语的翻译教学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朱晓燕 《考试周刊》2012,(47):23-24
空间隐喻是形成认知概念的重要认知方式。通过对比汉英语"深/deep"的隐喻映射,本文发现在时间域、颜色域、情感域和心智域隐喻映射中,汉英语"深/deep"隐喻具有普遍性;但"深/deep"隐喻也存在汉英民族差异性,这说明空间隐喻既具普遍性又具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经验重要方面的情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汉英悲伤情感概念的认知研究发现,汉英使用了许多共同的来源域,但同时汉英具体描述了隐喻和转喻的不同方面。隐喻和转喻不仅反映汉英的文化特征,而且分别构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以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分析汉英语言中有关“手”的习语,揭示其中的认知基础,进一步证实了习语也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意义是有理据的.隐喻、转喻认知和规约常识便是其意义理据所在.这三种认知机制对于习语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家芳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01-103
认知语言学指出,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时间概念也是通过空间概念来表达和理解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利用意象图式探讨了英汉方位介词的时间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炤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4):110-113
情感,复杂而抽象,人们关于情感的经历和体验则丰富多彩。作为人类体验重要方面的情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特定的情感体验知识铸就特定的情感认知模式。本文通过对汉英"喜悦"情感概念的隐喻认知研究,挖掘"喜悦"情感概念隐语的认知模式。研究发现汉英使用了许多共同和不同的有关"喜悦"情感概念的隐喻模式,这是因为使用汉语或英语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不同之处在于,汉英分别具体描述了有关"喜悦"情感概念隐喻的不同方面。隐喻不仅反映了汉英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文化模式,而且分别构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连贯作为语篇的要素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语篇连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语篇连贯不仅是语言学话题,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都有必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们对语篇认识的深化以及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崛起,近年来从认知角度来解读语篇连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图式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比汉英学术语篇中的语篇连贯的不同特征,重点研究汉英差异,以及图式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依据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隐喻、转喻及原型理论,以汉韩英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红"为例,根据词典中汉英韩"红"的各种语义认知的典型程度,分析了汉英韩民族的文化心理图式及其成因。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图式对语义认知及语义范畴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系统考察和对比了汉英语言中"耳"的概念隐喻。研究发现,相同的身体结构与感知器官使汉英两种语言共享"耳"概念的大部分隐喻投射;地理位置及认知的参照点等方面的不同使两种语言有各自独特的隐喻投射;汉英语"耳(ear)"共投射到三个域:智力知识域、社会关系域和情感态度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丰富语料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和对比了"植物是人"概念隐喻在汉英植物名中的投射情况,进一步综合分析了植物拟人化表现在汉英语言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人"的投射范围主要集中在人的外貌仪态、器官组织、衣着饰件、社会关系等概念域上;(2)汉英植物名共享了"人"概念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少部分投射则为汉英语所各自独有,反映了两个民族在社会文化心理上存在的同一性及差异性。"人"与植物概念的跨域映射和"存在大连环"文化模式的影响是其认知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尹枫 《文教资料》2009,(33):38-3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擅于抒情的宋词中描写“愁”的诗句来解读宋词中“愁”的隐喻概念。这些隐喻一方面表明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另一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点.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宋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隐喻既是一种外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思维,是人类感知世界与形成概念的重要方式.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性投射,按照概念隐喻源域的不同和投射方式的差异,并以汉英隐喻性谚语为语料对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概念隐喻对人的认知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和表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汉英谚语多数具有隐喻性,其句式简洁、寓意深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蕴藏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经验,对概念隐喻的认知类型及应用特点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汉英委婉语"死亡"的语义范畴的模糊性和文化交际内涵,阐述其模糊语义范畴和原型范畴在文化交际中所反映出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存在趋同性和差异性,了解和认识汉英委婉语的差异性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每个词都有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死"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形式有异,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是相同的.讨论"死"一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广用和禁用,有助于从语言学角度了解两个民族在文化和思维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色彩词语具有联想性和比喻性特征,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联想意义。从语义学、历时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差异迥然的黄色为例,分析可知汉英语言中的色彩词汇在各自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因语义扩展而形成产生了诸多带有民族性特征的色彩隐喻用以表达概念、状态或情绪。研究表明隐喻思维是汉英色彩词汇语义扩展的内在机制,是人类隐喻化认知在语义领域的凸现。  相似文献   

18.
时间是抽象的,而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这些隐喻概念的运用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李畅 《考试周刊》2009,(41):30-32
时间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知的。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的。通过对比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两个民族认知中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认知语言学中,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理解和表达的,因此空间隐喻对于人类抽象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空间隐喻的研究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英汉“上”的空间隐喻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和汉语中“上”的空间隐喻的异同,以便更好地理解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