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商帮,比较著名的"十大商帮"为晋商、徽商、齐鲁商、江右商、洞庭商、宁波商、龙游商、闽商、粤商、陕商,而晋商位列"十大商帮"之首。"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从明末到清初,山西商人在商界叱咤风云了500多年,足迹遍布全国上  相似文献   

2.
一 晋商作为清代最大的商帮,其历史声望主要来自金融业,即票号.但票号是商业资本发育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绝大多数商人而言,他们一辈子从事的都是货物贸易,根本不可能涉足"袖长善舞、钱多善贾"的金融业.即便是以经营票号著称的晋商巨贾,他们的发迹无一例外是以货贸起家的.就是说,尽管票号已经成了晋商的历史标签,但晋商的真正商业常态,是异地货贸.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有句俗语"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从来没有哪批"贩夫走卒"如晋商般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历史。如今的晋商已无往日的辉煌,绝大多数都小富即安似的着眼于煤、铁等资源。而随着一轮轮煤炭国有化的"洗礼",资源型晋商已到了不转型即死的地步。商帮在我国古代已有之,但是受到古代农业社会主流的"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商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商人排在最后。直至明清,商帮才逐渐开始兴盛。  相似文献   

4.
宁波商帮,是宁波府所属鄞县、慈溪、镇海、定海、奉化、象山6县的外埠经营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情乡谊为纽带连结而成的商业集团.这一商业集团,源自明朝以汪直、毛海峰为首的海商集团,发端于明天启、崇祯年间由鄞县、慈溪商团设于京师的"鄞县会馆"、"浙慈会馆".俟明军平倭浙东,"海商"转向内地,或商旅海外.转商内地者,多趋京津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商业重镇.清代至民国时期,宁波商帮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是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5.
粤商,在历史上与徽商、晋商、浙商、苏商合称"五大商帮".时易毙迁,徽商、晋商告别了曾经的辉煌,陷入沉寂,只有粤商、浙商和苏商在中华东南崛起,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生力军,其中粤商在经营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3.晋商与镖局晋商的历史声望来自金融业,即票号.但票号是商业资本发育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绝大多数的商人而言,他们一辈子从事的都是货物贸易,根本不可以涉足金融业.即便是以票号著称的晋商巨贾,他们的发迹无一例外是以货贸起家的.就是说,尽管票号已经成了晋商的历史商标,但晋商的真正商业常态是异地货贸.  相似文献   

7.
清代广西的地方商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是商人经营商品活动的必然结果。关于清代广西农村某些地区粮食作物——稻谷生产的商品化和各种经济作物为利润而大批量的生产,我在《清代广西农村的商业性农业》一文中,已经较为详细的论述过。那么在清代广西城乡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商人,究竟有那些商帮?他们经商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地方商人的经商对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起到什么作用?这就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晋商自清代涌现出一个新型的群体“票商”。祁县商帮别具一格称其为茶票商。它们凭借一张小小的汇票纸解决了中国南北大流通的难题,同时还承汇了清廷的京饷、协饷、海防经费及四国赔款、庚子赔款等,毫无疑问地成为清政府的财政支柱,清廷的总出纳。为了揭示票商称雄商界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解读徽商(1)     
徽商 ,是指明清时代徽州府籍的商帮集团。明清时期的徽州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 6个县。徽人经商 ,源远流长 ,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 ,其后代有所发展 ,但形成一个商帮集团则在明成化、弘治年间 ,明嘉靖以后至清乾隆、嘉庆时期 ,徽商达于极盛。所谓“无黟不成镇 ,无徽不成商” ,便是历史对徽商辉煌岁月的写照。商儒一体徽商走到哪里 ,哪里的文化就繁荣。贾而好儒 ,亦贾亦儒 ,这是安徽商人的传统。历史上徽商中精通儒学 ,擅长诗词文学者不乏其人。他们中间有些是早年习儒 ,以后走上经商道路的 ;有些则是亦贾亦儒 ,…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平遥县档案馆近日对馆藏本清版《平遥县志》进行了复制 ,并宣布封存原版珍品 ,今后提供利用将以复制品替代。清版《平遥县志》系光绪八年版本 ,现存世极少 ,平遥县档案馆的馆藏本属我省档案系统的珍贵藏本。由于平遥在清代晋帮商人中的突出地位和晋商在清代金融界的核心位置 ,决定了清版《平遥县志》对研究清代金融史、商贸史及晋商文化的形成、传播、影响等诸多方面 ,都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最近十多年 ,该志书利用频次一直较高 ,馆藏本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为了有效地保护馆藏珍本 ,延续其使用寿命 ,平遥县档案馆自行筹措资金 ,…  相似文献   

11.
卢厚杰 《图书馆》2021,(2):101-107
以晚清时期晋商家刻为分析个案,探讨商人群体参与私家刻书的影响因素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深化清代刻书史和晋商文化等学术课题的研究。研究认为,三晋刻书传统、晋商藏书以及著述成为他们参与私家刻书的文化要素,雄厚的经济资本、出版技术的变迁以及由晋商子弟组成的编辑人才力量,则从物质、技术和人才等角度为晋商私家刻书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清时期晋商投身私家刻书实践,有助于传播三晋乡邦文献、构建地域文化及重塑晋商群体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2.
近日,闻喜县档案馆在整理土改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组清代“厚德堂”账局档案。这组档案是“厚德堂”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账簿和契约,记录了从嘉庆五年(1800年)到同治六年(1867年)间有关个人和商号的借贷情况,是研究清代晋商活动的重要档案文献。账局是山西商帮为了适应营销活动需要首先创办的经营存放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后来发展成为票号。“厚德堂”是闻喜人于五英开设的一家小规模账局。从现存的账簿中可以看出,该账局放贷最大金额是道光五年(1825年)“长盛公”商号揭银二百两,最小的一笔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吴家房村吴肖贞揭银一两四钱…  相似文献   

13.
明清晋商的伦理道德教育与晋商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晋商,明清时期最为显赫的地域商帮。在其五百年的经营史上,他们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勤劳质朴而又极富商业智慧、政治智慧的山西人把握住了明初“开中制”的有利契机,凭借盐粮贸易迅速积累起大量财富,为晋商五百年的繁荣拉开序幕。从“挟轻资牵车走四方”的艰苦创业开始,男人们用辛劳混着思乡的苦楚,女人们用寂寞浸着无奈的闺思,成就了辉煌的晋商。一曲凄怨哀凉的《走西口》也伴着山西商人的日渐成功而日显大气磅礴:他们从最初的盐业贸易为主扩展到丝绸、棉布、木材、矿冶、中药材、茶叶、典当等商业的所有方面;他们把生意从北方…  相似文献   

14.
2013年8月15日,一次难忘的浙江之行,只因此行的城市和目的皆为我期待已久的向往.身在云端,俯瞰宏伟广袤的长江三角洲,唯有浙江这颗明珠最能灼热我的内心.思绪开始在浙江的情绪里拾贝…… 这里是迄今为止入选《福布斯中国富人榜》人数最多的省份; 这里有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温州商人和享誉世界的两大商帮——温州商帮和宁波商帮;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里有中国第一文人鲁迅、中国富豪邵逸夫、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网易总裁丁磊……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自古就是企业的主要形式,而且,时代越远,家族企业越重要。中国明清时代的十大商帮,基本都是家族企业。无论是晋商的曹家、乔家,徽商的江家、鲍家,还是粤商的伍家、叶家,都是家族企业。今天家族企业在西方仍然存在,在东方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虞和平 《出版广角》2013,(15):84-85
宁波商帮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商帮,在近代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社会中坚角色,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宁波商帮史研究是一个不新不旧的课题。所谓不新,是指它已历时百余年,从19世纪初就有关于宁波商人及其经商活动的记述;所谓不旧,是指它方兴未艾,尚有不少的深入研究空间,且不说初期的有关记述,大多是关于宁波商人及其经商活动和经营方式方法的  相似文献   

17.
《寄魂谷诗草》是一部记录山西忻州商人感情生活的著作,分析解读此书的内容,用商人自己的记述真实反映当时普通商人的生活状况,可以给晋商的研究从另一方面给予较为翔实的注脚.  相似文献   

18.
王飞 《兰台世界》2016,(11):142-145
从明代实行"开中制"后,晋商贩粮运盐靠贸易兴起,并在《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抓住俄方市场需求从事茶叶贸易,茶叶贸易是晋商从事的主要商品贸易,晋商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文章对晋商茶叶贸易情况进行概述,对晋商茶帮兴盛、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没有国家为商人提供基本权益的保障,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晋商的衰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今年祁县晋商研究所和茶票商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研讨祁县茶票庄的课题中,范维令所长突然想到长裕川展室有一本茶庄的无名无落款手抄本可能有点用处。这本手抄本乍看很不起眼,但经过浏览审视,却让人惊讶,让人激动,难得可贵。原来它是长期流落在民间的行商原始纪要,记录的内容既详细,又丰富,可以说是明清晋商遗要的重要发现,对于研究晋商历史、晋商道德、晋商文化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行商遗要》顾名思义是往来贩卖、没有固定营业地点的商人(区别于坐商)赠予或留下的重要经商内容或要求,也可理解为有技能本领功夫的商人留下的重要经商内容。…  相似文献   

20.
查阅旅蒙商档案,仿佛翻开了中国北方一支商业劲旅尘封的历史,置身远去的鲜活记忆.旅蒙商是清代至民国年间活动在蒙古草原的关内商人.他们有的是汉族商人,有的是回族等少数民族商人.清之前,他们被称为“边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