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代围棋小考周春英,宁逗秋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活动在辽水上游的潢水流域,长期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唐后期,契丹乘乱而起,成为漠北的强大势力。公元916年,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自立为帝,史称辽太祖,国号契丹。辽至1125年为金灭亡,凡历九帝...  相似文献   

2.
"千秋万岁"钱币大多出自北方,而且与辽国契丹族的民俗相吻合,基本可以确定为辽铸(见程正航先生发表于《收藏》杂志上的《千秋万岁钱举要》一文)。逸泉、贾克佳合著的《千秋万岁钱考释》一文则认为,"千秋万岁"钱是臣下献给辽代皇帝生日的纪念币。因为辽袭宋俗(此处为误解,应为辽承唐俗),皇帝寿诞是大喜大庆、朝野同贺的日子。早在辽太宗天显二年,皇帝生日便被定为  相似文献   

3.
正"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这是南宋文学家姜夔在《契丹风土歌》对辽地种植牡丹与芍药两种花卉盛况的描述。由此可知,牡丹和芍药不仅是中原人们的最爱,也颇受北方契丹游牧民族的喜爱。实际上,如果您仔细观察辽代的陶瓷就会发现,牡丹花和芍药花作为装饰题材经常出现在辽瓷上,尤其是牡丹纹,堪称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装饰图案。辽代(916~1125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权,历经200余年,与五代和北  相似文献   

4.
其其格 《收藏》2019,(1):98-101
辽代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 黑龙江等北方广大地区。契丹族原来信奉萨满教,立国后为巩固在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对佛教的信奉。  相似文献   

5.
黎凤歧 《收藏界》2011,(3):76-76
据史载,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了契丹国,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公元1125年,辽朝名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天祚帝被金所灭,辽亡。辽代的历史,一般指的就是这一段时期。其实,在辽覆亡的前夕,曾分裂出一个史称西辽的政权,即公元1123年,辽太祖八世孙耶律大石自立为王,  相似文献   

6.
柯方青 《收藏》2008,(3):101-103
辽王朝是我国古代北方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立国于公元916年,1125年为金所灭,历时209年。辽代创造出了灿烂的草原文化。从发掘出土的辽墓葬壁画看,其内容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慧净 《收藏》2015,(1):38-47
辽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横亘于我国北方,疆域辽阔,幅员万里,"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辽王朝始建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五代,而终于金,时间跨度与北宋王朝并行。为了适应统治需要,辽的政治架构上实行"一国两制"的双轨管理制度,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文化上,参照汉字先后创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与汉字并行使用。经济上,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重视手工业,鼓励手工业的发展。辽文化是一种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共生体,唐文化、回鹘文化、渤海文化、外来文化均被积极地吸纳加以应用。以上举措给契丹文化奠定了兼糅多元文化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基调。这一史实在契丹(辽)的遗存中均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契丹文字是我国辽代(公元916-1125年)时为记录契丹民族语言而创造的契丹民族文字,分为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小字创制年代略后。契丹文字主要用于刻碑记功、写诗译书、刻写墓志、制作符牌、记著乡里名称等。只可惜在金灭辽之际的战乱和漫长的历史中,使契丹文图  相似文献   

9.
戎畋松 《收藏》2007,(6):142-143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年间(1111-1120年)所铸。辽末,契丹统治者加强了对北方女真人的掠夺和压迫。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旻(本名阿骨打)起兵反辽,首先攻下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石城子),取得了反辽战争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10.
张丽 《收藏》2008,(7):58-59
辽为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素有火葬的习俗。《旧唐书》载:契丹人“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马驾车送入大山,置之树上,亦无服纪”。《北史》载:契丹先民“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早期葬俗为树葬加火葬,后来因契丹与汉族的融合,又逐渐演变成火葬加土葬。这种葬俗主要流行干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盛行于辽圣宗开泰(1012~1021年)以后。  相似文献   

11.
乌日利格 《收藏》2023,(8):125-127
<正>一、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的历史语境河北宣化地区的文化形成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一直受到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战争的影响,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地区。辽代中期,宋朝羸弱,契丹频繁南下,俘虏汉地以及人口,辽代统治者将所俘人民和地区继续按照原先的中原汉制管理,同时设置五京。最初只有上京、中京、南京以及东京四京,待到契丹人将燕云十六州并入其板块当中后,  相似文献   

12.
王志荣 《收藏界》2011,(11):84-84
契丹史字创造于公元916一l125年期间,分别为大字和小字两种。夫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咐五年(公元920年),小字刨制年度稍后。由于辽金之间长期的民旗战争,金章宗时期迁“诏罢契丹文”,使得契丹史字任当时就巳失传。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契丹文字普录的文史资料大多都已经湮灭,仅见罕有的辽契丹文碑和接志及典籍中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收藏》2018,(1):58-67
大同历经北魏王朝京都平城的百年辉煌后,随着契丹和女真人的到来,再度崛起于北方,进入到第二个兴盛时期——陪都西京。936年,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大同从此划入了辽的版图,并于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金袭辽制改称西京路大同府,元初大同仍称西京,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京路为大同路。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07,(10)
笔者在地摊上挑到一枚小钱,青铜质,红斑绿锈,文字奇异,直径23毫米,重2.5克。向身边的泉友和老师请教,都不能解读。后找钱谱查对,在华光普主编的《中国古钱大集》中找到不该钱拓图,是辽代"福寿永昌"(契丹文)宫钱,三级品。契丹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最初分布在辽河和滦河上游,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曾在公元628年归附唐朝,与  相似文献   

15.
射柳是我国古代北方(特则是东北)民族的一项重要活动,具有游乐、礼仪、武事和民俗功能。始于契丹,辽时成为瑟瑟仪的主要内容;北宋与辽对敌,以躤柳损辱辽人;金时成为拜天礼仪,传人北京地区;元、明有了若干变化,满清则成为一项求福活动。先后出现了蹄(音乍)柳、截柳、射柳、扎柳、(?)柳、剪柳、搓柳、斮柳、走骠骑、射葫芦等名目,形成一种特殊内含的射柳文化系列。  相似文献   

16.
辽钱四则     
刘存忠 《收藏界》2010,(9):71-73
开丹圣宝"钱小议 契丹民族是活动在我国古代北方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契丹源于东胡,是东胡宇文鲜卑的一支。约公元6~7世纪,契丹民族形成了部落联盟,确立了政治、军事首领夷离堇的统治地位,并开始发展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货币经济也起源于此时期。  相似文献   

17.
马颖 《收藏》2008,(9):104-104
1986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的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这是目前所见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皇族墓葬。墓内随葬品达3000余件,均属辽代文物精品,代表了灿烂的契丹文明。这是考古界第一次看到契丹大贵族独特葬俗的全貌和真相。在众多的文物中,有一件鎏金银冠极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据《金史·礼志》上记载,皇帝在端午日行过拜天之礼后,要在球场上举行击球、射柳活动。这一礼制并非是女真族的传统文化,而是契丹族留下的风俗。但考之《辽史·礼志》并没有记载击球、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7,(9)
一.引言1000多年前的北国大辽王朝,广泛吸纳深邃的唐宋中原文化,并顽强保持和传承着契丹民族浓烈的草原文明。这场大融合的历史活剧,反映在钱币文化上,就是辽皇廷及契丹贵族铸造了20余种极具个性的压胜钱,今人亦称之为花钱。辽花钱的主题集中反映了辽皇家政治、文化、经  相似文献   

20.
正三、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国统一的和平时期,长江是一条经济命脉,是物资交流、人员往来的东西大通道。在天下分裂、南北对峙时期,长江又是一条不易攻破的防线与天然屏障。在战争时期,长江,则又成了进行决战的战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一次发生在黄河沿岸,两次发生在长江沿岸。公元199年至200年,在黄河沿岸发生的官渡之战(图1),曹操打败了群雄之首的袁绍,接着北征乌桓,并逐个结束了北方的军阀割据局面。这时曹操的势力范围,北达幽燕、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