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教学》2008,(12):70-70
据2008年6月22日《新民晚报》报道,我国云南绿丰县这个“中国恐龙原乡”的川街老长箐村,从1995年6月发现的植食、肉食恐龙大型混合“墓地”共发掘出了28具恐龙骨骼化石。目前发掘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中美科学家判断,这一地点附近八九千平方米以上的区域内,估计会有上百条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2.
愿望     
正几千年前,一缕神光照射到了一具象牙化石和一具恐龙化石上,让他们有了十分钟的生命。这两位在地下沉寂了五百年的好朋友,将会说些什么呢?“哎,象牙,我觉得我们很可怜,只能在地下沉睡。”恐龙化石无精打采地说。“唉,对呀,每天都受人类的踩踏,在这种黑暗中生活。”象牙唉声  相似文献   

3.
1879年,美怀俄明州,古生物学家马什的考察队采到了一批没有脑袋的晰脚类化石。为了和死对头柯普竞争,马什匆匆看过化石后就给这两具骨架起了个“雷龙”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徐燕 《大学生》2022,(2):80-8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里有9具恐龙化石、3件恐龙足迹化石。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是黑龙江省的嘉萌县龙骨山,它的嘴巴扁阔,和鸭子嘴十分相似。这条"龙"是—类大型的鸭嘴龙,生活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该恐龙属素食性恐龙,牙齿小而多,前肢细小而后肢粗壮,嘴巴像鸭子是其最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0,(6):42-42
1974年,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约320万年的化石露西(Lucy),它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祖先。1992年,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地区发现了地猿始祖种化石。在出土的36具骨骼中,其中一具被起名为阿尔季(Ardi)的女性骨骼将改写人类进化历史——她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直立行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和美国科学家于2007年6月18日报告说,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中国南方发掘出的距今大约200万年的一种大熊猫头骨化石,来自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熊猫祖先。由于其体格比现代大熊猫约小一半,堪称大熊猫的"小祖先"。中国和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于6月13日宣布,经研究确认,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发现的一具巨型兽脚类化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古脊椎所研究员徐星介绍,这具化石是我国科学家于2005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大约80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的,体长约8m,站立高度超过5m,体形可与著名的暴龙类相比。  相似文献   

8.
据2012年4月6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巴黎4月4日电,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等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在东北辽宁义县组发现了一种奇特的、长羽毛的巨型恐龙化石,化石共有3具,近乎完整,出土的化石包括部分尾部和最有研究价值的头骨,出土地的地质年代为1.25亿年前至白垩纪中期,当时恐龙横行地球。新发现的恐龙已经被命名为"华丽羽王龙"。研究报告发表于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生代鸟类化石的研究始于80年代,起因于辽宁西部朝阳地区大量早白玉纪鸟类化石的发现。1994年朝阳地区北票又发现了晚诛罗纪的鸟类化石,它不仅丰富了我国中生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而且将鸟类在我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从而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1辽西地区所发现鸟类化石的种类近些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地质部博物馆和省市有关部门曾进行挖掘和收集工作,目前发现的种类有:1.1三塔中国鸟发现于朝阳县胜利乡早白玉纪九佛堂组地层中,化石保存完整。主要特征是吻部粗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其间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探索。总结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特点主要在三:一、从现代化的形式看具被动性:二、从现代化的过程看具持续性:三、从现代化的内容上看具深入性。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中学生》2014,(1):72-72
山沈阳师范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在我国内蒙古宁城道虎沟距今约1.65亿年的中侏罗世地层中,首次发现原始哺乳动物——“哺乳形巨齿兽”化石.这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具毛发的哺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08,(9):75-75
据2008年2月29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奥斯陆2月27日电,挪威奥斯陆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约恩·许鲁姆带领考察队在距北极点1300公里的斯瓦尔巴群岛发掘出了这具远古上龙化石。他说,化石代表的是一个新物种,已证实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上龙,它拥有匕首般的牙齿,嘴巴极大,能吞下一辆小汽车,下颌约有3米长,  相似文献   

13.
德育的具身性或称具身德育,是指道德主体的身体与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德育范式,它具有情境化、自省性、实践化等特征。具身德育概念的提出,是当代西方学界对自身传统离身德育的一种反思。而我国传统的儒家德育不仅强调"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不仅具有具身德育的显著特征,而且其实践化特征中的理论内涵还具有一种德福一致的圆融取向。因此,儒家德育具有显而易见的具身性。传统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和主客一元的认识论,使得传统中国人一开始就将身心视为统一的整体,重视身体在德育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为儒家具身性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天然而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而且这种社会结构也强化了"乡绅阶层"作为差序格局社会中中心个体德性对群体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成为儒家道德教育具身性特质形成的基础。儒家具身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毋庸置疑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枕具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但对其进行研究者寥寥。该文对民间枕具文化进行研究,从枕具使用的历史沿革,枕具附加的社会功能、枕具品类和枕具上所呈现的五福吉祥文化作了陈述,这对我们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点摘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课题组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一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包括: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相似文献   

16.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4,(2):F0003-F0003
中国语言学院是伊犁师范学院最具专业特色、最具地域文化代表性的院系之一,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语言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已有6O年的办学历史。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伊犁师范学院预科部。1997年在原预科部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中国语言系。2006年12月,学校成立了国际交流学院,由中国语言系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2007年5月,中国语言系更名为中国语言学院。2007年3月,正式开展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丁玲本是位典型的文人,她决非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但是她恰恰在惊涛骇浪的中国社会政治思潮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并不情愿地处在斗争旋涡的中心;完全违背了她的初衷,演出了既悲且壮的时代活剧,以中国文坛女性作家中最具阳刚之气,最具悲壮内涵的英雄本色,走完她崎岖艰难的人生旅程.而每涉及一次新潮,必留下一批具时代烙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植物化石是指那些在岩层中保存下来的各地质时期的植物遗体或遗迹。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带领学生去寻找、采集植物化石,让他们亲手将植物化石从岩层中挖掘出来,能增进他们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植物化石标本,对教授生物进化的知识颇有助益。下面就植物化石的形成、类别和采集几方面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刘年方 《生物学教学》1997,(4):41-41,38
化石的英文名称为“foossil”,来源于拉丁词“fossilis”,是从动词“fodere”变来的,有挖出,掘出之义。早在远古时代,希腊的希波利图斯曾引用色诺芬尼的论著,认为在距岸很远的山上发现的海生动物遗迹是当时动物陷入泥中留下,后来凝固下来的。同时,在中国写于春秋之末或战国之初(约公元前5世纪)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龙骨的记载。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把龙骨看成与蛇蜕相似的龙蜕,把骨化石与传说中的生物联系了起来。至公元11世纪,宋朝的苏颂在《图经本草》中,明确指出龙骨并不是龙蜕,而是龙死后的遗体的骨、角、齿等硬的部…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5,30(8):65-65
据中国恐龙网2004年12月10日消息,2004年10月2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与张福成的题为《中国早白垩世一件早成性鸟类胚胎化石》的论文,论文报导了他们对发现于我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地层的一件保存十分完好的鸟类胚胎化石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