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敕勒歌》的记载 ,最早见于唐初李百药所撰《北齐书》 ,《北齐书》卷 2《神武纪下》记载 ,东魏武定四年 (公元 54 6年 )十一月 ,高欢率军攻西魏玉壁不利而撤围 ,病卧晋阳 ,是时 ,西魏言神武 (高欢 )中弩 ,“神武闻之 ,乃勉坐见诸贵 ,使斛律金《敕勒歌》 ,神武自和之 ,哀感流涕”。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歌》是不是今天流传的《敕勒歌》 ?宋人郭茂倩所辑《乐府诗集》卷 86《杂歌谣辞·敕勒歌》下曾引《乐府广题》言 :“北齐神武攻周玉壁 ,士卒死者十四五 ,神武恚愤 ,疾发。周王下令曰 :‘高欢鼠子 ,亲犯玉壁 ,剑弩一发元凶自毙 !’神武闻之…  相似文献   

2.
关于状元宰相孙偓最后的结局,《新唐书》卷十《昭宗纪》载,乾宁四年二月“乙亥,孙偓、朱朴罢。”卷一八三《孙偓传》则云:“既而,偓秉政,封乐安县侯。与朴皆贬衡州司马,卒。”这是说,孙偓和朱朴一起被贬为衡州司马,较为含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文大辞典》《孙偓》条皆从此说)。同卷《朱朴传》:“后数月,岩士为韩建所杀,朴罢为秘书监,三贬郴州司户参军,卒。”可见朱朴并未跟孙偓同贬一地。 《旧唐书》无《孙偓传》,取舍已见区别。其卷一七九《朱朴传》曰:“朱朴者,乾宁中为国子博士,腐儒木强无他才。道士许岩士出…  相似文献   

3.
[原文] 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②,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③。旬朔之间④,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⑦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  相似文献   

4.
汪遵为我国晚唐时期著名的“咏史”诗人,但是其里籍何处,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颇不一致。宋人计有功编《唐诗纪事》卷五九《汪遵》条谓:“遵,宣城人。”元人辛文房著《唐才子传》卷八《汪遵传》谓:“遵,宣州泾县人。”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引宋人乐史著《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又云:“汪遵,宣城人。”而《全五代诗》卷  相似文献   

5.
石家丽 《中国教师》2011,(19):64-66,69
<正>一、现代教师公共使命的内涵1.公共使命的界定对现代教师公共使命的理解,应从"使命"的含义开始。《辞海》对"使命"的解释是:(1)使者所奉之命,如《北史?魏收传》:"李谐、卢元明首通使命,二人才器并为邻国所重。"(2)任务,如《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命,万死不辞。"(3)奉命出使之意,如《宋  相似文献   

6.
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卷十八《新旧唐书》“新旧书互异处”条中说:“卢奂治广州,有清节。旧书谓开元以来,广府清白者,惟宋璨、裴仙先、李朝隐及奂四人。新书谓朝隐、璩及奂三人。”通过阅读史书发现,裴仙先只能称得上是清白者,而不能称清节者。两书记载不同是有其依据的,并非如赵翼所言此处仅为两书互异处。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期南北佛教界的交往周健一、南北佛教界的密切联系和友好交往《续高僧传》卷16《释慧达传》记载,北魏高僧释慧达过江为梁武帝授戒,梁武帝称他为“肉身菩萨”,常向北方礼拜。《高僧传》卷8《释僧传》宗记载,北魏孝文帝多次致书齐京师太昌寺高僧释僧宗,请他...  相似文献   

8.
金明池二题     
一、“灵沼”趣史金明地是北来首都东京西郊的著名皇家地苑,风光旖施的金池夜雨是开封八景之一。历史上有关金明地的诗文佳话流传甚多,如:冯梦龙《三言》中的《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司马光的《会饮金明池书事》、梅尧臣的《金明地游》等,不胜枚举。最为啥灸人口的是无名氏的《金池夜雨》七律,至今尚为人们津津乐道:“金明池上雨声闻,几阵随风入夜分,萧瑟只疑三岛雾,模糊犹似一江云,荷花暗想披红锦,草色遥知染绿裙,晓起银塘鸥鸳喜,水波新涨碧活氏”关于金明他的历史,人们一般追溯到五代后周。李濂《广京遗迹志》卷8称:“金明…  相似文献   

9.
22/17a,玄宗《改封嗣江玉禕等为郡王制》按此制亦见《唐大诏令集》卷38,皆作“再从兄太子员外家令嗣越王思顺为中山郡王”。据《旧唐书》卷76、《新唐书》卷80李琚(原名思顺)传云为蒋王李恽孙,“神龙初封嗣赵王,开元中改封中山郡王”。在两《唐书》同卷中,赵玉福传末述及思顺为嗣赵王,而嗣越王琳,越王贞姪孙,开元五年封。《制》把“赵”误作“越”。  相似文献   

10.
《关睢》二章:“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管锥编》卷一考论:《传》、《笺》以“服”与“悠”皆释为“思”,不胜堆床骈拇矣!“悠”作长、远解,亦无不可。何夜之长?其人则远!正复顺理成章。《太平乐府》卷一乔梦符《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下旬足以笺“辗转反侧”也(页66)。  相似文献   

11.
[原文] 《康别传》云:孙登①谓康曰:“君性烈而才俊,其能免②乎?”称③康临终之言曰:“袁孝尼④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⑤固⑥之不与⑦。《广陵散》于今绝矣!”[说明]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所附的《嵇康传》。这段文字是裴松之为写嵇康事迹的一段正文加  相似文献   

12.
宋人词集在宋代当时就有人为之加注者较为罕见,而周邦彦《清真词》宋人笺注却不止一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有曹杓,字季中,号一壶居士,曾注《清真词》二卷。”惜其书久已不传。南宋嘉定间,又有庐陵人陈元龙字少章者为之详注,这就是现收于《宛委别藏》、《疆村丛书》、《四部备要》等丛书中10卷景宋嘉定本陈元龙集注之《片玉集》。集首有陈元龙乡人刘肃(字必钦)序,略  相似文献   

13.
屠本畯,字田叔,别号憨先生,鄞县人。所著《崔氏春秋补传》北剧四折,祁彪佳《远出堂剧品》列入“雅品”。谭正璧、谭寻撰《王实甫以外七十二家〈西厢〉考》(载北京图书馆编《文献》第七辑),于屠本畯生卒仅注“约公元一六○○年前后在世”字样;顾国瑞《屠本畯和〈金瓶梅〉》(载《北京大学学报》八五年第四期)谓其约生于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卒年未详,当在天启间”。其实,屠氏生卒可以确考。查民国《鄞县志》卷三十七传引《凫园笔录》:“天启二年卒。”《屠氏先世见闻录》卷二《十世祖本畯》亦云:“辰州公卒  相似文献   

14.
说“深芜”     
据我所知,“深芜”一词,除了《佩文韵府》之外,只有台湾省编的《中文大辞典》和大陆编的《汉语大词典》曾收录,其他如《辞源》、《大辞典》(台湾省编)等均未见收录。《中文大辞典》注释曰:“杂草丛生也。引伸有繁杂之意。”其引例为《北史·儒林传序》,曰:“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见《中文大辞典》19册335页3栏)《汉语大词典》注释为:“芜杂。”其引例除去《北史·儒林传序》外,还有一宋人刘克庄喀江西诗派小序·潘邠老》“余旧读之,病其深  相似文献   

15.
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评@朱玉麒$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①清国史馆修“徐松传”可参《清国史》嘉业堂钞本卷五八“文苑传”,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6月影印,984-985页。《清史列传》卷七三“徐松传”即沿用,王钟翰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11月,59  相似文献   

16.
大”、“首要”的意思(“项”有“大”义)。《南史·乐颐之传》附《乐预》:“〔沈〕升之与君俱有项领之功。”如果各表其意,成为偏正词组,就是“肥大的脖子”的意思。如前面所引的“四牡项领”。如果用作比喻义,就是“要害之地”的意思。《三国志·魏书·苏则传》“西  相似文献   

17.
“强悍”一词最早见于《魏书·李苗传》:“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义为“强横勇猛”.多指人。我们检索了二十四史电子版,共发现“强悍”用例22例,其中《魏书》1例、《北史》1例、《新五代史》2例、《新唐书》2例、《宋史》3例、《金史》4例、《元史》3例、《明史》6例。从检索结果可以看出.“强悍”一词使用的频率呈递增趋势。22例中有21例均表示人的强横勇猛,然“强横勇猛”的意义也有了扩大到其他领域的迹象.仅有1例。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梁份《怀葛堂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前十四卷为杂文,末一卷为诗十二首,漫游杂录十一条”,《清史稿》谓梁份“著有《怀葛堂文集》十五卷”。今存于国家图书馆之《怀葛堂文集十四卷诗集一卷》(以下简称国图本),殆为清修《四库全书》时江西巡抚采进本,署“南丰梁份质人著,同学诸子校”,特多评语,附于各篇之后。书前有姜宸英、王源序,前十四卷收文共一百四十七篇(其中《送朱修龄序》缺首页,  相似文献   

19.
怀疑《残唐五代史演化传》非罗贯中所作的理由不能成立,应该尊重版本的题识,承认罗贯中的作权。孙甫(998-1059)是宋代名史家,所《唐史记》七十五卷,论议宏赡,此书称孙甫为“待诏”,开首即引其《史记》世系以演说之,则其时不应太晚。小说所叙李存孝打虎、李存孝之叛等,亦成为书较早的内证。《残唐五代史演化传》的创作起点与《三国志演义》不同,走的是抛开较有史传意味的《五代史平话》,有意识强化“瞽传诙谐之气”的路子,从而创造了另一种历史演义的体模式,包孕着可贵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0.
史书中有“席父宠”一词,如:“(严)世蕃短项肥体,眇一目。由父任入仕,以筑京师外城。……剽悍险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明史》卷308《奸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