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8月的雅典奥运会,是中国竞技体 育迈向辉煌的日子,尤其是中国田径跨栏运动 员刘翔,用世人震惊的"中国速度",以12秒91 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 世界纪录,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书写了一 个奥运史上的中国传奇。媒体以"刘翔百年跨 越震惊世人"作标题,大幅报道。准确地说,如 果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田径跨栏 运动员黄英杰的参赛为起点算起,到2004年 雅典奥运会,应该是中国奥运历史田径跨栏68 年的历史跨越。这68年历史跨越的两个代表 人物就是黄英杰和刘翔。  相似文献   

2.
《中国田径发展简史》一书问世了。这是我国田径界的一件喜事。这本书搜集了我国古代、近代(包括解放区)、现代的田径运动史料。其中,近代部分收集了旧中国一至七届全国运动会、参加第十、十一、十四届奥运会、第一至十届远东运动会田径比赛的成绩和解放区田径运动概况等资料。现代部分有解放后我国田径运动成绩的进展与现状、历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成绩、新中国参加国际田径活动等情况。书中对台湾省田径活动的历史情况也做了介绍。内容丰富,为研究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依据。因此,它的出版,引起  相似文献   

3.
一文 《中华武术》2004,(10):57-59
2004年8月28日,刘翔为中国军团赢得了奥运会历史上第1枚男子田径金牌,刘翔让全世界震惊了,国外的各大媒体一片惊叹,几乎都用了分量最重的语言来评价刘翔的胜利。 法新社:尽管人口众多的中国希望在奥运会的所有项目上都取得成绩,但长久以来,中国在世界田坛中只能算作一个"小国"。在刘翔之前,男子田径项目中只有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1984年奥运会上得到铜牌。刘翔的胜利意义重大,昭示着中国田径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田径,一向被称为大型综合赛会的灵魂项目,有"金牌库"之称.此届亚运会三强中国、南朝鲜、日本也同样是田径赛事中的三大赢家.亚运会田径比赛是亚洲最重要的田径赛事,代表着亚洲田径当前的水平.中日相争愈演愈烈列强崛起战国形成在德黑兰亚运会前,亚运会田径赛场上一直为日本一国垄断,日本之所以能在历届亚运会都高居榜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一直牢牢控制着田径赛场.自1974年中国重返亚运会后,亚运会田径赛场成为中日两强相争的要地,在第七届亚运会上日本仍占绝对优势,中国只能居次席,还不能与日本分庭抗礼.曼谷亚运会上,中国田径健儿首次超出  相似文献   

5.
哪怕整个2003年只诞生过一个刘翔,中国田径也足可以骄傲地总结说:这是一个丰年。上海青年刘翔在他20岁的时候,终于迈进了世界田径最强者的行列。田径,一向被誉为运动之母,是衡量一国体育竞技水平的最主要项目。但多年来它却一直是中国体育界无法绕开的羞愧难题,尤其是直道径赛项目,简直就像是不许中国人问津的禁区。直到刘翔的出现,中国体育才终于结束了这段尴尬无比的历史。2004年,刘翔再一次改写了历史,在日本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上,刘翔第一次战胜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阿兰·约翰逊,13秒06的成绩也给了中国田径一针强心剂。在欧美选手一统…  相似文献   

6.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已于2001年9月1日在北京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以54金、25银、24铜的战绩高居各代表团之首,创造了中国大运会历史之最。作为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田径项目,也锦上添花,以9金、3银、4铜的优异成绩,在田径项目参赛国中拔得头筹,同样创造了中国田径在大运会上的历史之最,让低谷中的中国田径看到一缕希望的阳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归纳、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参加的历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世界田径锦标赛以及1999~2006年世界田径年度成绩排名前50名排名状况等进行回顾分析。指出中国田径面对2008年奥运会"力争两金,三分之一的项目进入前八名"这一成绩目标,应在发挥"举国体制"功能,选拔适龄参训队员,界定重点攻尖项目,探索项目制胜规律,加强运动员训练"职业"保护意识,注重运动员训练过程科学监控,增加赛事交流,加强训练实战性,构建"以人为本"的奖罚激励机制,广纳社会良言等方面实施全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中国队的赛事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田径实现了"触底反弹"的十大突破,表现为竞技实力、集体优势、标志项目、人种谬论、阴盛阳衰、"无翔"日子、选拔培养等十大维度。研究认为,审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田径运动,弱势项目依然无后来者,应充分认知潜在对手的威胁,外教切莫成为短期效应,里约奥运值得期待。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体育品牌塑造依然欠缺。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65年风雨兼程,体育事业风起云涌,田径工作者们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出了十分绚丽的诗篇,在新中国体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墨和可歌可泣的乐章。历史应该记住这些为共和国田径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对近些年来我国出版的多个版本的田径运动教科书中给田径运动概念所下的定义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用《田径竞赛规则》中所写的"田径运动包括径赛和田赛、公路跑、竞走、越野跑和山地赛跑"作为田径运动的定义写入教科书不妥。《国际田联章程》中并没有给田径运动下定义,而只是对田径竞技包含的项目做了简要说明。外国只有"田径竞技"这个概念,而没有"田径运动"这个概念。中国的田径运动这个概念虽然翻译自外国(最初翻译为田径赛),但发展至今,中国的田径运动与外国的田径竞技已存在区别。在高等学校教科书中给概念下定义,必须遵循逻辑学关于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与规则并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田径运动是走、跑、跳、投的身体运动,包括田径竞技运动和田径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11.
刘翔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2002年世界室内田径大奖赛,平60米栏7秒55的亚洲纪录;2002年第14届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2003  相似文献   

12.
不同赛事中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成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中国田径重点项目人力单薄,中国田径能够在世界大赛中冲击奖牌的项目少,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这样的重大比赛中运动员的发挥也不稳定,大部分运动员奥运会上的成绩都低于报名成绩.我国运动员在全运会上的震惊世界和在奥运会、世锦赛上的成绩平平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的"全运战略"与"奥运战略"的不协调,必须引起我们田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及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第17届亚运会田径比赛奖牌榜进行整理比较分析,从而研究亚洲田径比赛发展的现状.研究表明:中日争霸格局瓦解,获得金牌的国家地区分散趋于明显,以巴林、卡塔尔等为代表的中西亚国家逐渐崛起,成为冲击亚洲田坛的新生力量,亚洲田径格局朝多极化发展;亚洲田径实力虽得以提升,但整体低落,仍落后于美国、俄罗斯等田径强国;我国田径"亚洲霸主"的地位难以撼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探究,分析亚洲田径竞技实力.指出:我国应以田径"1516计划"为契机,抓住中国田径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19日,姚明作为上海的形象大使携手刘翔宴请了来沪参加国际田径黄金联赛上海站比赛的外国运动员。对于出席田径界的晚宴,姚明笑称自己是其中"长得最高,跑的最慢,跳的最低的田径运动员"。篮球和田径这两个项目上的沟壑是显而易见的,可姚明的这次"做东"无可厚非,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上海的门面乃至中国的象征。当提到上海  相似文献   

15.
肖春飞 《新体育》2005,(9):20-21
8月6日到14日,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有趣的是,1983年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举办地就是赫尔辛基,所以芬兰人称世锦赛"回家"了。赫尔辛基确实是田径运动的"家",尽管世锦赛期间遭遇风雨天气,但芬兰观众对田径的热情,让人动容。在田径运动的"家"中,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刘翔输掉了世锦赛金牌,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从雅典到赫尔辛基,刘翔这一年过得并不容易,也许赫尔辛基之后,他能回到奥运会前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刘翔、邢慧娜这两个名字响彻奥林匹克的田径赛场,响彻全世界所有华人的心扉,响彻每一个为此而受到震撼的角落。这是一个不眠的夜晚,在这里,中国田径史中最重的一笔从此为世界人们铭记在心,就在刘翔创造历史之后仅  相似文献   

17.
<正>20.58米!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田径首金!中国田径奥运会田赛项目首金!亚洲女子铅球奥运会首金!历史创造者——中国名将巩立姣!巩立姣,我国著名铅球运动员,1989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曾夺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世界田联钻石联赛、亚运会等国际比赛冠军。  相似文献   

18.
田径运动是基础奥运项目,也是历届奥运会中金牌最多的项目,"得田径者得天下"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田径运动目前与世界田径强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表明了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具有很大空间。介于以上理由,研究各国在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的表现实力,探讨各国的优势项群地域归属及目前国际田径竞争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目前田径实力,找出问题,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10届国家级田径裁判员理论考试试题的比较,分析了试题的题型、题量、所占比重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结合现代田径竞赛规则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国家级田径裁判理论试题具备较高的"构念效度"提供理论参考,为考生指明备考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年初,中国田径历史上的第一支男子马拉松国家集训队出现在昆明呈贡基地,并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冬训。这一新举措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男子马拉松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