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称《梅兰芳》是陈凯歌“谦卑的自我救赎”,但令人意外的是.到了《赵氏孤儿》,陈凯歌的谦卑似乎更胜一筹。而少年凯歌所代表的电影纯真年代也由此落下了帷幕  相似文献   

2.
兰桂平 《大观周刊》2011,(33):19-20
从《左传》到《史记》,赵氏孤儿故事基本定型,后来不断地被改编成戏曲和电影,活跃在舞台和银屏上,在18世纪的欧洲也引起过很大的轰动,本文主要通过史实和几种主要改编的剧本来分析探讨赵氏孤儿故事的演变过程,及其不同时期的主题变化。  相似文献   

3.
赵氏孤儿的故事从《左转》到《史记》到元杂剧再到2010年12月上映的电影《赵氏孤儿》,已在中国流传了两千余年。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之所以源远流长,就在于它能够与各个时代的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有其现实人生的隐喻。可以从人与他人的关系、禁锢的命运和境况力量中的自由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阙一都 《今传媒》2013,(2):99-100
导演陈凯歌以独特而宏观的历史视角和文人思维著称影坛,时代和命运让他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既悲又喜、一言难尽的情感。无论是早期的《黄土地》《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还是近年来的《梅兰芳》《赵氏孤儿》都以历史文化为题材,倾注了导演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辨。本文将以他为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拍摄制作的短片《百花深处》为例,选取电影选题、表现手法、象征修辞、音乐音响这四个方面,分析陈凯歌蕴育其中矛盾的历史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5.
刘静斐 《大观周刊》2012,(28):18-19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是中西悲剧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悲剧”为切入点;探讨两部悲剧《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兴红 《现代传播》2003,(6):102-103
近期在北京戏剧舞台上 ,两台大型话剧《赵氏孤儿》前后登台亮相 ,其导演分别是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林兆华和国家话剧新锐田沁鑫。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同时关注同一题材 ,同时推出同名话剧 ,使《赵氏孤儿》一时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目前 ,还有一部 30集的电视连续剧《赵氏孤儿》准备开拍 ,《赵氏孤儿》悄然火热起来 ,成为一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 2 0 0 3年 11月 13日 ,北京广播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杨燕教授组织下 ,举办了研究生论坛。六七十位师生就“《赵氏孤儿》现象”展开了热烈讨论 ,戏剧戏曲学导师路应昆、姚小鸥、刘…  相似文献   

8.
裴小南,电影剪辑师,曾以《霸王别姬》获日本福冈“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剪辑奖。作为陈凯歌的老搭档,从《黄土地》、《边走边唱》、《霸王别姬》到历经磨难的《风月》,多年的交往,他们在日常工作以及感情交流方面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默契。本文作者通过对裴小南的数番采访,记下了他对陈凯歌的印象、感受以及陈凯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国电影的百亿票房,构成了重要的市场信号和产业指标。中小成本电影通过爱情片类型叙事、挪用好莱坞续集模式以及“大明星+小导演”制作模式,竞相突围。《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赵氏孤儿)、《让子弹飞》等国产大片,则继续沿用强势宣传的策略来夺人眼球,并通过各种平台展开激烈而不乏启发意义的“争鸣”。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宣传《赵氏孤儿》,陈凯歌夫妇曾到台湾上过不少综艺节目。“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果然名不虚传。记者连续看了几个采访,陈导演绕了半天,也没说出半点八卦内容,看得人心情郁闷。不过也难怪他们不愿意重提旧事,这对夫妇从相爱到结婚,一直都伴着负面新闻,直至今天,陈红面对采访时仍采取防备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7,(26):79-79
继《赵氏孤儿》之后,追求"一戏一格"的话剧导演林兆华将在8月推出又一部原创古装话剧《刺客》,可谓三年磨一剑。话剧《刺客》取材于豫让的故事。他为替旧主  相似文献   

12.
近五年来,围绕西洋歌剧的中国化,在创作上一派热闹景象,但都以“民族化”定调。如今《赵氏孤儿》则藉由指挥家和歌唱家的出色发挥,初显“正歌剧”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从早期的《黄土地》、《孩子王》、《大阅兵》到20世纪90年代的《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再到最近的《无极》、《梅兰芳》和《赵氏孤儿》,我们不难发现陈凯歌作品似乎总是关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男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独特气质及其蕴涵的时代特质构成了陈凯歌对不同历史境遇下的人性书写.作品涉及知识分子、军人、戏子、君主、士大夫等,几乎涵盖了男性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担的各种社会角色.①他们似乎总是脱不开历史的重负,或忍辱负重、或忧国忧民、或郁郁不得志,从多个层面折射出不同时期人性面临的尴尬.  相似文献   

14.
余石楠 《大观周刊》2012,(11):17-17
悲剧作为人类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戏剧形式,一直在娓娓叙述着触碰人类灵魂的故事,彰显着情感和理性的冲撞。《哈姆雷特》是欧洲戏剧文学史上崇高的一部悲剧,复仇故事中闪烁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光辉。《赵氏孤儿》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传世之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悲剧故事,带有浓重的道德教化色彩。本文将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揭示的人性秩序与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写在前面2005年底,名不见经传的胡戈改编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无极》,做成网络短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短剧在网络中迅速窜红,相比之下,耗资几千万的电影精品《无极》却反映寥寥。一边是国内外著名导演耗资几千万创作的精品影片,另一边则是运用最现代的网络影像技术低成本(与《无极》相比几乎无成本)巧妙剪裁的幽默搞笑娱乐短剧,一时间成为各媒体关注的话题。陈凯歌与胡戈的一场官司纠葛也由此开始。网络“小人”胡戈被名导痛斥为“无聊、无耻……”,但是成千上万的网民和网络舆论却几乎一致地站在“小人”胡戈一边。确实,许多看过网络搞…  相似文献   

16.
金珠 《视听界》2011,(1):13-13
事由: 2010年岁末,中国电影热闹非凡,《大笑江湖》和《赵氏孤儿》先后登场,分别拿下1亿5千万和1亿8千万的票房,《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突破4亿大关。四部大片一用力,2010年就轻松实现了中国电影票房过百亿的记录。仅从票房看,人们惊呼,中国电影盛世到来了。  相似文献   

17.
<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8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正是洋溢其中的感天动地的情义和价值千金的忠诚,让这个故事受到了古今观众的追捧.  相似文献   

18.
又到一年贺岁档,当人们的谈论话题多了《赵氏孤儿》和《让子弹飞》的时候,图书市场照例也多起了影视书,光是和前者有关的书就有三本之多。《新京报》报道:出版方和读者对影视书都相对变得更理性,出版《赵氏孤儿》剧本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社长王淳就坦言,肯定不会赔,但也不能指着它活着。  相似文献   

19.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汇聚了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安藤政信等巨星,剧情被分成“死别”、“生离”、“聚散”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梅兰芳初露锋芒和老艺人十三燕梨园争霸的故事为主;第二部分主要是梅兰芳邂逅红颜知己孟小东,但因为种种原凶不得不分开的情节;第三部分则是本片讲故事的线索人物、梅兰芳的好友邱如白在抗战时期以及梅兰芳逝世前与他的恩怨纠葛。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陈凯歌以《霸王别姬》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位置,了断了“少年凯歌”沉重的历史心结,也开启了中年凯歌长达十年的市场彷徨。十年后,他带着《无极》对中国电影票房最高峰发起冲刺,大有王者归来的气势。3.4亿元的投资、亚洲顶级电影精英、长达3年的制作历程,把《无极》变成了陈凯歌电影经历中一次终极挑战,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