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回归是动画电影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立即引发了“破圈”效应,不但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还开创了历史文化人物在国漫领域的历史叙事新模式,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案例。本论文试图把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放在中国动画电影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再次回归的主要原因、改编特征,剖析近年来动画大电影的影像叙事方式和营销传播逻辑,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策略的角度,解读《长安三万里》如何主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协同,寻找到政治、市场与艺术的平衡关系,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规律和脉络。  相似文献   

2.
谢稚  孙茜 《青年记者》2012,(35):56-57
美国迪斯尼公司以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为原型,以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为叙事母体,创作了动画电影《MULAN》,让花木兰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和演绎。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从《木兰诗》到迪斯尼动画电影《MULAN》的叙事变化,阐释了这种叙事变化的叙事意义及其传播效果。从《木兰诗》到动画电影转化中的叙事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医故事》创新传播传统文化的经验方式和叙事策略,以期对国漫的创作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国漫《中医故事》为例,从动画的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结构与叙事语言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叙事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中医故事》在叙事中注重主题的民族性、结构的创新性、声画的国风化和受众的全龄化。并为国漫发展提出建议:挖掘特色题材,坚持内容创新;加强监督引导,树立价值导向;打造品牌IP,延伸价值效益;利用传媒平台,拓宽宣传渠道。【结论】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产品,逐渐成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开辟了弘扬民族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媒介成为学者解读人类文化与信息传播的重要维度,民间叙事在多元媒介中的现代传承机制,表征了媒介、民间叙事与人的互动关系。木兰传说是民间叙事在多元媒介语境下实现动态传承的典型案例,从《木兰诗》经典文本的叙事反哺,到《Mulan》影视的创新性呈现,再到《花木兰》游戏中多重媒介的交融与个体表达的回归,分析这一系列核心事件可以表明,现代媒介为民间叙事的多向度传播和多样化表达创造了条件,而人作为叙事实践的主体,使用道德和审美的判断力规训着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内在走向,决定着人在传统叙事脉络中自我表达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化中的《白蛇传》,在书面媒介和影视媒介的传承下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与发掘,在其传播主体、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方面都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现代传播媒介给予《白蛇传》的传承以有力推动,其民间传承被提升到精英传承和民族国家传承的主流层面,民间传承的口头线索从中得到主流传承的书面线索和影视线索的补充和强化。另外,在现代文化的传播体系里,白蛇故事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白蛇传》的近百年传承史具有重要的故事学意义,也为口头传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创作层面,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表达风格的作品.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让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药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电视艺术作品有效结合的新的认知和期待.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与视听语言角度解读该片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故事叙事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大圣归来》与《大闹天宫》两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寻找到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成长过程中叙事策略的变化及现象予以归纳.希望能提炼出动画电影现代化叙事策略的共性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介质,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价值传递的双重达成,其内在原因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关联.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经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传递,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有机融通、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探寻传统内容的现代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媒介融合纵深推进的今天,新型主流媒体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叙事话语正在发生变化,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型主流媒体的叙事逻辑及其价值功能,既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型主流媒体嵌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又能为洞察新型主流媒体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新的致思路向。【方法】运用案例分析和文本诠释的方法考察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构建叙事逻辑、书写价值功能。【结果】新型主流媒体叙事逻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叙事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表达;叙事视角融合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等三种方法;经由多平台的跨媒体叙事深化立体传播。新型主流媒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充分彰显了其作为党和国家的“举旗手”、新闻业的“风向标”、人民群众的“耳目”的价值功能。【结论】在新技术频繁更迭的新时代,新型主流媒体要善于借助技术传播的优势,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传播的话语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媒介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余锐 《传媒》2023,(20):41-43
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围绕青年受众主体地位,创新传统文化大众表达,展现中华典籍思想传承,凸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满足青年群体多元需求。《典籍里的中国》依托丰富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互补、联动,实现多渠道立体传播,进而提升传播效能,强化青年群体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1.
邓兴兴 《传媒》2015,(23):65-67
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深刻诠释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兼爱、诚信等精深的哲学思想.本文从影片的文化内涵、场景、色彩及声音等方面探讨其蕴涵的中国元素,分析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感和影响,有助于消解西方强势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促进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前慧 《视听》2022,(5):49-5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需要新的载体、策略和创新表达,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传播阵地.《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通过"典籍+戏剧+时空"的表达方式,构建出脉络清晰、叙事宏大的"典籍"背后的故事与文明,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智化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诠释城市精神,推动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共情设计理论框架,结合文献查阅、城市微影像现状调查、个案研究结果,分析阐述城市微影像共情设计内涵价值、三维遵循原则及创新路径。【结果】具有超强参与性、传播性与互动性的城市微影像表达,赋予城市与受众无缝对接与深度对话的机会,日益成为表达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城市微影像社交媒体自身具备的情感属性以及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城市形象的共情传播提供了新路径。【结论】城市微影像创设者应充分认知微影像在城市形象的多元化塑造及城市新商业模式建构中的重要价值,着力从内容筛选、语用表达及平台融合等方面对城市微影像内容生产与传播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4.
燕京 《传媒》2023,(5):55-57
近年来,传统文化纪录片不断发展创新,将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文物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动了国家正面形象的树立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本文从叙事和传播两个角度,对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和创新传播进行分析,提出在叙事层面要倾向于微观视角和多元化叙事;在传播层面要以微传播和数字化传播为载体,不断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从而为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化类真人秀节目近些年成为电视节目类型中的后起之秀,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影像化表达方式相结合,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较高的收视。其中,我国首档以"穿越"为题材的综艺节目《咱们穿越吧》,通过历史架构和叙事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融入娱乐的外衣当中,挖掘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认同的传统文化新内涵,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实现寓教于乐。本文以该节目为例,从体验式传播、通俗化传播、仪式化传播、符号化传播等角度分析其如何成为将文化传承与大众传播进行结合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图书出版中心的形成及传播方式。【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国图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基本特点和中国图书出版传播中心的形成规律,对中国图书出版传播形成的西安、北京、扬州、苏州、上海、南京、广州等主要中心城市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传播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图书出版中心的形成具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在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了中心城市,并在皇家图书收集、整理、出版、借阅,个人藏书家收藏、借阅、传抄、刻印,书院、家塾刻本与社团个人自费出版发行,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图书,图书网站及网店等历史长河中进行传播,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图书出版传播方式。【结论】以上研究使人们对中国图书传播的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图书出版的传播,发扬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丝雨 《东南传播》2020,(12):56-59
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中有过辉煌,也遭遇到发展瓶颈,然而其始终在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品可谓是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优秀模范,通过对其和近年国内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将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提供经验。结合近年国内优秀的动画电影案例,探讨在文化融合语境下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从"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和"动画技术的运用"中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吴君 《新闻世界》2013,(7):299-300
【摘要】本文用文本分析法,从MV的创作背景出发,通过解构MV的叙事结构,解析画面中的重要意象,从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江南Style》达到传播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在2009年春节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票房上一直居高不下,远远超过同期上档的进口动画片,而且也带来了其相关衍生产品的热卖,本文从其传播创意分析,结合传统认知与现代创意情节的角度探讨《喜羊羊与灰太狼》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者因为亮相《百家讲坛》节目而名满天下,学者所诠释的文化经典也成了社会话题,这背后的理论信息是,电视有其独特的叙事法则。《百家讲坛》的实践表明,历史上的经典文本要服务于当下和未来,故事形式有其正当性。本文认为,电视讲座类节目不同于一般个体的学术活动,集体性的运作过程已把文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传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它未必导致传统文化的虚无化,相反,文化精英借助电视媒体,可扩大社会影响,推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电视借助文化精英,可实现栏目的品牌化运作,完成文化权威身份的塑造;将传统文化的故事讲精彩,历史理性中的合理部分必然更广泛地作用于国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