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办一所最好的学校,是我一生最大的梦想。”说起他的“教育梦”,张炳华满脸激情、神采飞扬。张炳华,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心理教育高级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初次见到这位卓有成就的中学校长,心里稍稍有些失望。他很瘦,1米8的身高,体重却不足60公斤!“浓缩”得可用“瘦骨嶙峋”来形容。他的背还有些伛偻,话也不多,给人感觉有些“土气”,从外表很难看出他有什么惊人之处。然而,说起教育,说起学校,说起老师和学生,他立刻精神焕发,那张“土气”的脸一下子生动起来,声音变得格外洪…  相似文献   

2.
师:这节课我们不动笔,继续“聊”。 有些同学,一下笔就会让人佩服: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故事?为什么他说的故事总是能引人入胜?他怎么能“编”得那么曲折?他是用什么办法把我们的眼泪引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近些天来,接连不断的“窗户事件”,搅得我心烦意乱。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正是冬季,有些爱活动的同学课间活动后浑身冒汗,上课一进教室就要打开窗户想让空气流通,凉快凉快,而有些课间不活动或衣着单薄的同学却不愿让窗户打开。他们为此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其中让打开窗户的代表人物是志强。他1岁多时就失去了爹妈,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蛮横任性,是个活跃分子。这不,今天上午又发生了“窗户事件”。志强从外面活动之后,热得出了一头大汗,一进教室就让坐在窗前的菊平打开窗子;而此时外面正呼呼地刮着冷风,菊平穿得有点单薄,便…  相似文献   

4.
《小火炬》2014,(12):36-37
单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中国结”是中国独有的,是中国多姿多彩文化的其中一个代表。中国结和中国的书法、瓷器、旗袍、唐装一样,散发出浓浓的“中国味”。有些老外对此很是好奇——一根不起眼的绳子,为什么在中国人的手中,就有了那么多的造型、那么多的寓意,变得那么非同凡响呢?从“结绳记事”开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期,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想要记数或记录某件事情,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5.
手机故事     
碧海 《教书育人》2002,(7):28-28
1993年从南宁开往北海的长途大巴上,我第一次见到手机。一个年轻人,手握一部手机上车了。一车的乘各用羡慕和敬畏的眼神向他扫射。从那年轻人得意和高傲的神态中不难看出,他选择了大巴是比一个人闷在小车里更有“炒作”效果和“轰动效应”。1993年之前,我只是在电视剧中看过手机,而且那电视剧也大多是港台的。那时人们管手机叫“大哥大”,拿手机的人也都被称为“老板”,做小买卖的小商小贩当时没人叫你老板,老板中的大哥才配拿“大哥大”。“大哥大”的块头确实大,足有半块红砖那么大。尽管那么重,带着不便,这“大哥”也…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 ,但有些数学教师对“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存在着模糊认识 ,认为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都可以叫做“问题” ,其实不然。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 ,问题是指一个人面临着某种他所不认识的东西 ,而对这个东西他又不能仅仅应用某种典范的解法去解答 ,因为一个问题一旦可以用先前学会的方法轻易地解答出来 ,那么它就不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绝大多数“练习题”不应该叫做“问题” ,它们只是要学生用曾经学到的方法去解答“类似…  相似文献   

7.
礼物     
王桥是我的初中同学,记得他刚一转到我们班,就引起了一场“明星级”的轰动。是他太气派吗?或是他才华横溢?不,恰恰相反。他长得那么“苗条”,那么没有生气,再加上时而有些呆滞的目光,木偶式的鼻子,以及寒酸的衣着,让人觉得他离我们的世界是那么遥远。“kiss 是什么词?”英语老师问。“连接词。”“哈……哈……”笑得我们胃痛。这小子竟想当然地有此“高见”。至于数学课的一元二次方程中虚根与实根,更是让桥云里雾里“这个  相似文献   

8.
变身为单纯,傻气的富二代达浪,其实是一个帅气,嚣张的“海派王子”,面对爱情,罗志祥和“海派王子”还真有几分相像,有些强势,有些大男子主义,那么他对爱情是怎么理解的呢?  相似文献   

9.
对于人来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对于文章来说,“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主旨的窗户”.那么对于教学来说,通过那一双双“教学文眼”,可以让教师的教学生活更简洁更有效.如何才能找准教学文眼呢?我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相似文献   

10.
一提到”另类”,很多人可能马上想到“叛逆”“反潮流”等字眼,不易接受,甚至有些反感。那么,什么是“另类”教育方式呢?  相似文献   

11.
曹韧 《新作文》2004,(11):1-1
由于工作的缘故,笔多多聆听了一线师生关于作创新的见解,标题靓丽是其中之一。标题犹如人之眼睛,要起到窗户的作用,清澈、明亮,使人一看题目便会对“窗户”内的风景产生知晓的欲望,如此,章算是成功地开了第一笔。这“老生谈‘常’”不知是否有点“窗户”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12.
母校难忘     
母校桐城中学创办于清朝末年的1902年。创办人系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桐城派”后期重要人物吴汝伦先生。吴先生是桐城人,他是在作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筹办京师大学堂的同时.在家乡创办这所学校的。我见过珍存在母校的他的画像.虽有些模糊.担仍可隐隐看出先生那潜在的渊博和不凡气度。也见过珍存在母校的吴先生手书校匾和楹联,  相似文献   

13.
汤姆一直被村民们认为是最乐观的人。一天,暴雨不断,山洪暴发,大水漫过村庄。汤姆赶快爬到大树上,望着滔滔洪水乐滋滋地唱着歌。邻居吉米大声说:“汤姆,你家的鸭子都冲走了,还那么开心。”“没关系,它们都会游泳。”“哎呀,水淹到你家的窗户了。”“太好了,我再也不用为擦窗子发愁了。”“乐观”的汤姆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身边有些人总是那么顺利,成功的事业、美好的生活似乎总是唾手可得?为什么有些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活总是充满了自信,“迷茫”对他们而言反而是不可思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有好几处写了扬科的眼睛,“眼睛”描写所表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窥视出扬科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第一小节写道:“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从“闪闪发光的眼睛”上可以看出扬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6.
我与《文友》杂志副主编花清香女士采访著名作家陈忠实,我提了一个问题是:“您一生中最感激的人是谁?”陈忠实不加思索地脱口回答遭:“父亲”客房窗户很小,加之外面又没有阳光透进来,室内光线晦暗不明,我与陈忠实仅仅一茶几之隔,他的面孔却有些模糊,就在这一片朦胧里,陈忠实以深沉而徐缓的语调对我讲起了他的父亲。陈忠实出生那年,他的父亲正好36岁,而且那一天是他的生日。父子俩同—个生日同一  相似文献   

17.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我要说人的手指也是心灵的窗户,因为十指连心呀。鲁迅先生最会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睛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众所周知的。实际上鲁迅先生同样是通过描写人物手指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高手。鲁迅小说的每个细节都有独到的匠心,他常以白描的手法,涉笔于“手”,勾画出一幅幅令人深思的画面,真可谓妙“手”生花。  相似文献   

18.
眼睛的妙喻     
[小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画眼睛,其实就是画心灵。无论什么人,无论他的内心思想多么的复杂和隐秘,也无论他的内心情感是多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说法,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却不那么认为。教师的“亮度”即使很大,能为那么多人“照亮”么?孔夫子有弟子三千,即使他是圣人,光焰无穷,估计也很难为那么多人“照亮”。且圣人终有死的一天,他死了之后,谁为那些弟子们“照亮”呢?还得学生们自己为自己“照亮”。  相似文献   

20.
杨木 《教育》2007,(8S):35-35
如今,自费留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办理出国留学,有些人选择自己准备材料、申请签证,有些人则选择中介机构,花钱买省心。自己申请学校,经济成本较低,可是亲力亲为,时间成本耗去不少。而通过留学中介申请出国,就像“自己会做饭但是不自己做,反而选择去餐馆就餐”一样,节省了时间,享受了专业服务。那么,留学中介的服务应该体现在哪些地方,也就是说,申请人付出了钱,他所得到的服务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