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闻导刊》2005,(3):13-13
新闻之美主要表现有繁盛之美、简约之美、对比之美、过程之美、图之美和人性之美,等等。其中人性之美是新闻美的最高境界.具体地说,即新闻必须体现人关怀。新闻的人性之美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四、新闻摄影夸张手法的基础接下来我们讨论,夸张手法在新闻摄影中生存的基础和发展条件是什么?笔者认为,夸张法在摄影报道中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读者视觉心理的变化和审美情趣向高层次演进,而向新闻摄影提出的时代新要求——开拓视界,扩大新闻图象的可视性、多面性、趣味性和美学性以满足现代读者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用社会发展的眼光,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积极满足读者这种文化和精神生活需要(不仅获  相似文献   

3.
在上一期《新闻业务》上,林帆同志在他的《夸张与浮夸》一文中,提出在新闻的语言运用上可以采取某些“夸张”手法,并且认为只要“夸张”得当,它将不等于对事实加以歪曲的“浮夸”。对这种看法,我有一些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新闻之中也有美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新闻美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对其关注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新闻之美包括内容之美与形式之美。新闻内容之美主要指新闻对象的真,传播效果的善等;新闻形式之美主要指新闻报道的语言文采、”新闻纸的版面设计等等所体现出来的美。本文主要探讨新闻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5.
西周制陶,是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纹饰进行夸张变形,提取纹饰中的内涵而形成抽象几何纹。本文主要从西周陶器的造型之美、纹饰之美以及表现技法之美三个方面剖析西周陶器的圆满之美。  相似文献   

6.
朱斐翡  黄焕义 《兰台世界》2014,(10):114-115
西周制陶,是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纹饰进行夸张变形,提取纹饰中的内涵而形成抽象几何纹。本文主要从西周陶器的造型之美、纹饰之美以及表现技法之美三个方面剖析西周陶器的圆满之美。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本文从翻译与美学的关系入手,结合实例,从精练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修辞之美、典故之美五个方面探讨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美学再现原则,以期翻译出更加精彩的汉语标题。  相似文献   

8.
在写实影像中阐发东方式的情思感想是中国电影独特的审美理想和美学形式.它会通了传统绘画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以及用笔虽简但意境深邃的表现能力,营造了中国影片的"象外之象"、"境外之旨"和"神似"之美.  相似文献   

9.
新闻内容之美谈美为人之创造物,能满足人之心理需要。籍此,人们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在此过程之中,个性得以彰扬,精神趋于自由。人格臻至完美。若新闻之美者,则新闻报道艺术之谓也。概而言之,新闻之美可分为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与创意之美三  相似文献   

10.
英语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本文从翻译与美学的关系入手,结合实例,从精练之美、音韵之关、意境之美、修辞之美、典故之美五个方面探讨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美学再现原则,以期翻译出更加精彩的汉语标题。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和媒体竞争的加剧,"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基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导致目前在新闻报道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数字,使得文章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而新闻的故事化,就是把故事引入新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写出新闻的故事之美,使读者、听众、观众看着喜欢,听着高兴,有所思,有所得,能感受到美的愉悦与快感。新闻需要"找故事"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的著名学者李希光教授在《新闻学  相似文献   

12.
美为人之创造物,能满足人之心理需要。籍此,人们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在此过程之中,个性得以彰扬,精神趋于自由,人格臻至完美。若新闻之美者,则新闻报道艺术之谓也。概而言之,新闻之美可分为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与创意之美三类。兹事体大,难以尽述。仅举新闻内容之美,揣而谈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闻特写这一体裁,在全国很多报纸中时常出现,并且越来越多,越写越好。这种体裁以典型的画面、真实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已受到新闻界的重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闻写作新探》称特写“是新闻家族中的精品,是美新闻”。四川联合大学新闻系邱沛篁教授编撰的《实用新闻基础》中说:“新闻特写与新闻速写,在版面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新闻界有的老前辈也把新闻特写称为“美新闻”。何为“美新闻”?它美在哪里?笔者根据审美原理和新闻特写自身的特点,认为它在于:素朴美、洗炼美、形象美、真实美。  相似文献   

14.
新闻漫画是通过夸张和幽默的绘画形象和构图,运用人们熟悉的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对新闻事进行讽刺性或歌颂性评论。它不仅具备新闻性、敏感性、真实性,而且还具讽刺、滑稽、怪诞、诙谐的美学特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15.
几家新闻期刊都登载了向星同志的文章——《一瞥惊人——夸张标题》.我认为,这种提法值得商榷. 首先,“夸张标题”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清,读者容易误解.向星同志文中要表述的意思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格制作标題,但如果离开文章,亦可理解为“标題对于新闻事实的夸张”。其次,标题的首项要求是准确,而“夸张标题”的概念与此相悖,会给新闻真实性带来干扰.正如向星文中所说:“夸张毕竟有‘夸大其词’之嫌,所以在新闻标题中使用一定要慎重”。我以为,不仅“使  相似文献   

16.
覃岚 《当代传播》2012,(4):20-22
新闻的"习惯"似乎使之失去了意义,只有打破新闻给人们造成的"过度自动化"印象,才能寻找新闻与现代神话之间的"隐性"意义:新闻建构现代神话,是现代神话思维影响下的真实事实的认知与呈现;新闻论证现代神话,再现与隐喻的事实,遵循人人平等的规则;新闻扩大现代神话,融合一种集体的神话意识,使群体意识影响下的受众,表现可能夸张。  相似文献   

17.
数字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构成新闻事实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报道经济类新闻、政府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民意测验和调查报告时,数字本身就是新闻。如何收集、提供准确、有新闻价值的数字,并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从而让读者感兴趣、读得懂,成为对新闻工作者进行数字报道的要求。 数字报道的要素 菲利普·梅尔在《新精确新闻》  相似文献   

18.
数字,或称数据,是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新闻,它的“新闻眼”就是数字,一旦离开了数字,它的新闻价值就丧失殆尽。在新闻中妥贴地使用数字,可以翔实地体现成绩,具体地表达概念,鲜明地对比典型,形象地衬托事例,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写新闻常常要运用数字,特别是经济新闻,用数字在所难免,在有些新闻中,数字本身就是主要的新闻事实。新闻中的数字用得好,能使新闻增色;否则,会使新闻枯燥。怎样用好数字呢?我谈几点体会。各个部门的数字,在本部门的专家们的头脑中是立体的,有生命的;但它对一般人来说,则往往是平面的,无生命的。要让新闻中用的专业数字在一般读者的头脑中“站”起来,就  相似文献   

20.
媒体管家     
新闻集团拟在美推出数字报纸据悉,新闻集团计划在美国推出一份面向年轻读者的数字报纸,通过iPad、手机等载体发行,充分利用新闻集团《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道琼斯通讯社以及该集团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报纸等内容资源。新闻集团的数字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